三個月前,我聽了播客《只能喝酒的圖書館》對蔡康永的訪問。
其中一段關(guān)于“情商”的談話,我覺得很妙,時不時會想起,也想分享給那些習(xí)慣性委屈自己、努力服務(wù)他人的朋友。
蔡康永在節(jié)目中說,很多人表現(xiàn)出來的情商高,是因為她/他有想要實現(xiàn)的任性。而如果一個人所謂的「情商高」,只是讓別人覺得她/他好相處、好說話,但她/他自己內(nèi)心卻常常委屈,那其實不叫情商高,反而是情商低。
他認為,情商的核心是搞清楚自己想要過怎樣的生活,并用自己的一切特質(zhì)、資源、人際關(guān)系去達成它——而不是反過來被這些東西牽制、壓垮。
他還舉了個例子。別人問起娛樂圈里誰的情商最高時,許多人可能會說是林志玲。但在他看來,那是教養(yǎng)好,不是情商高。
要說情商高,他可能會提名周杰倫。因為周杰倫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并始終朝著那個方向走。
有一次他和周杰倫聊天,問他:“你拍這部電影,萬一沒人看呢?”
周杰倫答:“那是他們的損失?!倍皇恰拔疫@個電影你一定要看喔”。
我當(dāng)時聽到“那是他們的損失”這句,心里有個小人跳起來鼓掌。
對我這種有“東亞體質(zhì)”、會在意別人眼光和評價的人來說,這種思路是種很好的提醒,能幫我減少內(nèi)耗。
雖然我做不到像他那樣篤定地認為“別人不看,是別人的損失”,但我逐漸不會因為外界反饋不理想,而全然向內(nèi)歸責(zé)。
我會想:別人是否喜歡,是別人的事情,不是我能控制的;我只要把我想做的事情做出來就行。
比如我曾經(jīng)寫了一篇文章,反駁“林奕含的文字是弱女?dāng)⑹?、會誤導(dǎo)女性”的觀點,寫了很久,但閱讀量很低。
我就會對自己說:首先,你有在意的事,就已經(jīng)很好;更棒的是,你還有腦力和體力把它完成,將思考化為文字,作為一份禮物,交付給世界,更是難得的幸運。
人生的終點無非都是一處墓地。
在那之前,用自己想要的方式度過的每分每秒,都是額外賺到。(叉腰笑)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