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那么一家館子,讓你一進門就覺得自己來對了地方?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灶臺蒸籠白煙直竄房梁,紅油在土陶碗里泛著金光,穿圍裙的嬢嬢端著比臉盆還大的蒸籠在人群中閃轉(zhuǎn)騰挪。在龍興寺青磚灰瓦的注視下,這家掛著褪色招牌的蒼蠅館子,硬是用三十年如一日的猛火爆炒,把街坊鄰居的胃都熬成了"獨家記憶"之“吳二姐飯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就在龍興寺不遠的地方,但是不建議開車來,停車太打腦殼了!據(jù)說在此開了三十多年,生意一直都很火,深受本地食客的喜愛!

1. 蒸牛肉:武林盟主的溫柔刀

揭開老竹蒸籠的瞬間,江湖就換了天地。巴掌厚的牛肉片在米粉包裹下泛著琥珀色,筷子輕輕一戳就化出半碗肉汁。三十年的秘制豆瓣醬混著漢源花椒粉,辣得綿長麻得悠遠,偏偏被蒸得酥爛的牛腩肉裹住鋒芒。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 紅燒肥腸:江湖兒女的繞指柔

這是老豆腐,蜂窩眼里浸滿紅亮湯汁,吃得食客們恨不得把碗底都刮穿……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3. 肝腰合炒:鐵鍋煉出的雙生花

灶臺前火光沖天而起時,就是這道菜的誕生儀式。豬肝切得飛薄,腰花改出蜈蚣花刀,在滾油里走個過場就裹上泡椒的艷紅。入口那瞬間脆嫩得像在嚼云朵,泡姜的酸爽把腥氣殺得片甲不留。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4. 火爆肥腸:火候與油潤的碰撞

這是檢驗真吃貨的終極考題。肥腸在滾油里炸出鎧甲般的脆殼,干辣椒段和青花椒在鐵鍋里掀起橙色風暴。咬破焦脆外殼的剎那,滾燙的油脂在口腔炸開,辣得人天靈蓋發(fā)麻卻停不下筷子。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每到飯點高峰期,二十張簡易桌子拼成的戰(zhàn)場就硝煙彌漫。西裝革履的大哥和穿工裝褲的師傅擠在一起,等位的客人眼睛直勾勾盯著別人桌上的菜,喉結上下滾動,恨不得替人家擦嘴收碗。

當暮色爬上龍興寺的飛檐,后廚的鼓風機仍在轟鳴。竹蒸籠疊成寶塔,鐵炒勺敲打灶臺,這是屬于市井江湖的暮鼓晨鐘。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三十年的油鹽在這里熬成了黏住人腳步的蜜,那些在紅油里沉浮的肥腸,在蒸汽中舒展的牛肉,在灶火中翻騰的肝腰,最終都化作了成都人額角細密的汗珠,化作了異鄉(xiāng)游子午夜夢回時舌尖泛起的那點咸鮮。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蒸籠里的煙火,鐵鍋中的江湖......吳二姐飯店的灶火,燒了三十個年頭,燒化了時光,燉濃了鄉(xiāng)愁。當最后一勺紅油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