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詩
幸福的渴望
文/歌德
別告訴他人,只告訴智者,
因為眾人會熱諷冷嘲:
我要贊美那樣的生靈,
它渴望在火焰中死掉。
在愛之夜的清涼里,
你被創(chuàng)造,你也創(chuàng)造,
當靜靜的燭火吐放光明,
你又被奇異的感覺襲擾。
你不愿繼續(xù)被包裹在
那黑暗的陰影內(nèi),
新的渴望吸引著你
去完成高一級的交配。
你全然不懼路途遙遠,
翩翩飛來,如醉如癡。
渴求光明的飛蛾啊,
你終于被火焰吞噬。
什么時候你還不解
這“死與變”的道理,
你就只是個憂郁的過客,
在這黑暗的塵世。
詩人簡介
歌德,全名約翰·沃爾夫?qū)ゑT·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美因河畔法蘭克福,德國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學家,他是魏瑪?shù)墓诺渲髁x最著名的代表。而作為詩歌、戲劇和散文作品的創(chuàng)作者,他是最偉大的德國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學領(lǐng)域的一個出類拔萃的光輝人物。他在1773年寫了一部戲劇《葛茲·馮·伯利欣根》,從此蜚聲德國文壇。1774年發(fā)表了《少年維特之煩惱》,更使他名聲大噪。1776年開始為魏瑪公國服務。1831年完成《浮士德》,翌年在魏瑪去世。
賞析
歌德的這首《幸福的渴望》探討了幸福與生命的深刻聯(lián)系,引領(lǐng)讀者進入一場關(guān)于靈魂追求的思索之旅。
詩歌開始,詩人便叮囑 “別告訴他人,只告訴智者,因為眾人會熱諷冷嘲”,這一開篇營造出一種神秘且不被世俗理解的氛圍,凸顯出詩人所表達的情感與思想的獨特性?!拔乙澝滥菢拥纳`,它渴望在火焰中死掉”,此句奠定了全詩追求極致幸福的基調(diào),以飛蛾撲火這一極端意象,展現(xiàn)出一種對超越平凡、世俗幸福的強烈渴望,在火焰中毀滅并非是終結(jié),而是一種升華的途徑。
“在愛之夜的清涼里,你被創(chuàng)造,你也創(chuàng)造,當靜靜的燭火吐放光明,你又被奇異的感覺襲擾”,描繪出一種充滿生機與創(chuàng)造力的情境。愛之夜的清涼象征著溫柔與寧靜,在這樣的氛圍中,生命的創(chuàng)造與被創(chuàng)造交替進行,而靜靜吐放光明的燭火,既帶來了希望與溫暖,又引發(fā)了內(nèi)心深處難以言說的奇異感覺,這種感覺正是對更高層次幸福的懵懂向往。
“你不愿繼續(xù)被包裹在那黑暗的陰影內(nèi),新的渴望吸引著你去完成高一級的交配”,這里的 “黑暗的陰影” 象征著生命的局限與平庸,而 “新的渴望” 則是靈魂對突破這種局限、追求更高境界的本能驅(qū)使?!案咭患壍慕慌洹?并非僅僅是生物學意義上的繁衍,更可理解為精神層面的融合與升華,是對幸福更深層次的探索與追求。
“你全然不懼路途遙遠,翩翩飛來,如醉如癡??是蠊饷鞯娘w蛾啊,你終于被火焰吞噬”,這幾句生動地刻畫了飛蛾為了追求光明(即幸福),義無反顧、如癡如醉地投身火焰的過程。飛蛾的勇敢無畏,正是詩人所贊賞的對幸福追求的執(zhí)著精神,即便最終被火焰吞噬,也無怨無悔,因為在那一瞬間,它實現(xiàn)了對幸福的極致體驗。
“什么時候你還不解這‘死與變’的道理,你就只是個憂郁的過客,在這黑暗的塵世”,結(jié)尾詩人點明主旨,“死與變” 并非是消極的毀滅,而是一種積極的蛻變,是通往幸福的必經(jīng)之路。只有理解并接受這種生命的轉(zhuǎn)化,才能擺脫塵世的憂郁,真正領(lǐng)悟幸福的真諦。如果只是停留在世俗的認知層面,不愿為追求幸福而冒險、改變,就只能在黑暗的塵世中徘徊,成為一個孤獨而憂郁的過客。
詩人運用飛蛾撲火這一經(jīng)典意象,層層遞進地闡述了幸福與生命、毀滅與新生之間的深刻關(guān)系,鼓勵人們勇敢地追求內(nèi)心真正的幸福,哪怕需要付出代價,也要在生命的歷程中實現(xiàn)精神的升華。整首詩充滿了哲理與詩意,給讀者帶來無盡的啟迪與思考。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