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國共雙方達成了第二次合作,共同抵御侵略者日寇。在這樣的背景下,紅軍改編成八路軍,隸屬閻錫山的第二戰(zhàn)區(qū)。
可能,在1937年,八路軍的人數(shù)不是很多,但老話說得好濃縮都是精華。要知道,當時任職八路軍軍事干部的將領,后來都成為解放軍歷史上的頂級名將。被譽為我軍戰(zhàn)爭史上,最擅長指揮大兵團作戰(zhàn)的林總,當時是任職115師的師長。
紅軍虎將徐海東在抗戰(zhàn)初期,任職八路軍115師344旅旅長。這支部隊就是由紅15軍團改編而成的,而紅15軍團是紅25軍與陜北紅軍合并而成的。

相信大家都知道,紅25軍是一支對中國革命事業(yè)做出很大貢獻的英雄部隊。在徐海東,吳煥先,程子華等人的領導下,紅25軍率先到達陜北,之后又義無反顧支援中央紅軍,共渡難關。
八路軍344旅,在旅長徐海東將軍的領導下,參與了著名的平型關戰(zhàn)役,指揮部隊奮勇殺敵,抗擊侵略者日寇,取得了平型關大捷。
后來,隨著抗戰(zhàn)局勢的變化,徐海東被上級派到蘇中地區(qū),任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副總指揮兼第四支隊司令員。于是,楊得志將軍就成為344旅的第二任旅長。

楊得志也是解放軍歷史上,一位軍事能力很強的開國將軍。在抗戰(zhàn)以前,楊得志是紅一團的團長,還是長征路上的三虎之一,曾指揮紅1團強渡烏江,為中央紅軍打開了生路。
在紅軍改編成八路軍后,楊得志是八路軍第115師343旅685團團長,指揮該團在平型關戰(zhàn)役中伏擊日軍,殲滅日寇500多人,為此戰(zhàn)的勝利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綜合軍事能力很強的楊得志,在1938年,就被八路軍總部任命為第344旅副旅長。所以,在徐海東將軍挺進蘇中地區(qū),作為副旅長的楊得志,自然就成為344旅的旅長。

第三位是韓先楚,他和楊得志將軍一樣,都是我軍戰(zhàn)爭史上的百戰(zhàn)之將。與此同時,韓先楚將軍還是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徐海東麾下的一員虎將,都是出自紅25軍。
看樣子,英雄部隊紅25軍簡直就是名將輩出。軍長徐海東是我軍戰(zhàn)爭史上大名鼎鼎的虎將,而來自該軍的韓先楚則是更加出眾。
在日后的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他成為四野的主力戰(zhàn)將,解放錦州,殲滅廖耀湘兵團,南下作戰(zhàn),解放海南島,參與抗美援朝戰(zhàn)爭,指揮的經(jīng)典戰(zhàn)役,被美軍寫入教科書。

第四位劉震,他和韓先楚將軍一樣,都是來自紅25軍。
劉震將軍在抗戰(zhàn)初期,任職第344旅688團的政訓處主任。在部隊得到擴編后,344旅組建獨立團,劉震任團長,奉命到冀魯豫邊區(qū)開展斗爭。從文職干部,到軍事干部,看樣子,劉震將軍也是一位文武兼?zhèn)涞拿麑ⅰ?/p>
正因如此,劉震得到了黃克誠的欣賞,成為新四軍第三師的副師長。這支部隊在挺進東北后,原來的軍事主官黃克誠投入后勤建設。于是,劉震就接替了黃克誠的位置,成為這支部隊的最高軍事主官。
在東北戰(zhàn)場上的人民軍隊進行整編,之前的新四軍第三師其它部隊合并成第二縱隊,劉震任職司令員,吳法憲任職政委,兩人共同領導第二縱隊投入東北地區(qū)的解放事業(yè)。
八路軍344旅的四大旅長——徐海東,楊得志,韓先楚和劉震,都是我軍歷史上的杰出將領。他們以其堅定的革命信念、出色的軍事才能和英勇無畏的精神,共同書寫了344旅的傳奇篇章。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