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看到宮城紀的這款太和殿平面振膜耳機時就被它的外觀以及名字給吸引住了,雖然命名有著國產(chǎn)HIFI耳機一貫的套路,但是新品牌一上來就整的如此優(yōu)雅著實令人叫好。

更沒想到的是上市后,其定價僅為1288元,和當初宣傳的旗艦級相差甚遠,和外觀相比也感覺是精細。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咱們先來個腔體特寫,除了全鋁合金的腔體,其腔體后蓋是鏤空的,有個類似宮殿的輪廓。這個輪廓就是所謂的太和殿,也是此耳機的名字。

按照官方的說法,太和殿是光影藝術的現(xiàn)代美學作品,即古典之中包含現(xiàn)代藝術,這是其一。其二,作為圓形的腔體,中間鏤空的凹槽配合底部多孔金屬面板,又有圓中帶方、方中有圓的幾何美感。

整個設計是不是暗合整體聲音風格的包容性呢,請繼續(xù)往下看。

總而言之在這些聲音之外的“花絮”上,宮城紀官方顯然是很有心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為了強化這款宮城紀太和殿的國風印象,這里上個包括包裝盒在內(nèi)的全家福吧。

官方詳情頁顯示宮城紀品牌是由電聲工程師、新國風手工藝人以及手繪設計師組成。為此在包裝里還贈送了古香古色的書簽以及紀念牌,開箱的時候會有驚喜,這里就不展示了,畢竟屬于強行匹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太和殿腔體細節(jié)展示,作為平板振膜耳機,其腔體不算大,略有厚度,管嘴比較靠邊,斜入角度較合理,佩戴時雖然整個耳廓內(nèi)部被填滿,但入耳并不膈應,舒適度還挺好。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因為是全金屬的,耳機做工是很容易感知的, 表層光滑無毛刺,激光雕刻的英文也很清晰。

缺點可能還是這種電鍍的鏡面不耐磨,官方顯示這里采用了高難度的PVD鏡面真空鍍層技術,不知道會不會好一點。

好在其后蓋較為特別,不用擔心被刮花。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濾嘴也是可以更換的,一共三組三種風格,金色是低頻加強、銀色是均衡風格、藍色則是中高頻加強。個人的主要聽感是以銀色均衡風格為主,試聽時請對號入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換線方案為0.78雙針,這個設計很符合太和殿的造型,插上線整體才有渾然一體的美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來,肉眼見到基本就是這樣的。腔體其實不大,比紐扣電池還要小兩號,而且還比較輕,佩戴時伸入耳道內(nèi)本身比較舒適,再加上掛耳以及輕重量,整個佩戴是挺友好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唯一的缺點恐怕就是這線材,線材為6N高純度鍍銀線加混編屏蔽冷凍單晶銅鍍銀,主線偏細,顯得檔次不夠。不過現(xiàn)在本身的質感不錯,軟硬適中,顏值也可以,比較搭配耳機,如果和轉接頭線材一樣的那就很nice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分享個人主觀聽感之前還是介紹一下宮城紀太和殿的單元,它雖然搭載的是14.2mm的平面振膜單元,但是它還有雙音圈和雙面磁路設計,前者在減少失真、提升瞬態(tài)響應的同時還有提升低頻下潛、強化聲場的作用;后者則是讓其更容易驅動的同時增加細膩感。

所以別看這是款平面振膜單元,實際上它并沒那么難驅動。

以官方標配的Type-C DSP數(shù)字解碼插頭為例,音色明亮、飽滿、通透一點不遜于高解析風格的圈鐵,全然沒有推不飽的跡象,這讓人十分驚詫。

除此之外,它的音色顯得有幾分濃郁,下盤聲場層次還不夠出色,但是廳堂感明顯,人聲有點暖聲,飽滿不乏舒展,缺點是解析的質量還不夠高;它的低頻顯得更為穩(wěn)重,下潛不算深,彈性不錯,量感充沛,加上不錯的器樂分離度,低頻是很通透的、強勁的,可以聆聽打擊樂的。

其高頻和中頻一樣,解析不算突出,但是樂感是顯而易見的,小提琴的泛音生動活潑,雖然在解析質量上還欠點火候,但是整體通透,樂感生動,入耳是很舒服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個人主觀聽感分享

考慮到當下大多數(shù)小耳放的重點在4.4平衡口,建議各位還是給它配專業(yè)的播放器。個人在試了幾款小耳放后,再用山靈M5 Ultra試聽的時候,還是選擇分享它在M5 Ultra上的聽感。

低頻下潛還是不算深,量感很足,動態(tài)也夠自然,所以其低頻上整體的強勁感是有幾分炸裂的。之所以說有幾分,是因為它的彈性還不錯,而且聲底干凈,器樂分離度較高,聲場被打開后,整體是很通透的,細節(jié)上的解析也有不錯表現(xiàn),在聽《男兒當自強》大合唱時,錯落有致的群鼓雄渾有力,鼓點清晰有力又有彈性,同時還有幾分廳堂感。

如此強勁且通透的低頻必然要聽聽打擊樂,實際上太和殿表現(xiàn)的亦很不錯。動態(tài)和瞬態(tài)一點不弱,雄渾的氣勢加上寬闊的聲場,我很想說它的低頻很亮眼,可當?shù)皖l塞聽。

太和殿的人聲也是有些渾厚感的,但又是偏中正的,搭配山靈M5 Ultra有輕微的溫潤感,飽滿并不厚重,解析足夠細膩,但又不像高解析那樣有顆粒感或者銳利明亮??偠灾信暰神{馭,渾厚的男聲或者煙熏嗓的自然更好聽,但像王杰、王菲的這種高音也能駕馭,有舉重若輕的感覺,結像是飽滿的立體的,齒音較為自然。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山靈M5 Ultra上,太和殿的高頻是還有潛力未發(fā)揮出來的,至少瞬態(tài)還不夠出色。在聆聽阿卡多的《魔鬼的顫音》時,小提琴的延伸是非常明顯的,解析也能清晰呈現(xiàn)小提琴的鋸齒感,毛刺控制的還是很自然,但瞬態(tài)的中規(guī)中矩導致延伸并不足夠的絲滑。

在器樂上的優(yōu)點則在于音色還是很中正的,沒有中低頻那明顯的雄渾感,而且樂感并不那么強烈,卻又是活潑的。

在我把前端換成乾龍盛的QA390后,后者澎湃大氣的推力讓太和殿有了一絲脫塞感,音色更為通透舒展,高頻上的動態(tài)和瞬態(tài)釋放出來了,而且聲場明顯,更重要的是沒有推力過大造成的失真,相反明亮之余不缺柔和。

篇幅有限,關于太和殿在QA390上的表現(xiàn)就不多說了,只能說更為磅礴舒展大氣的同時有了些溫潤感,和M5 Ultra的感覺有明顯區(qū)別。

與其說這是一款力大出奇跡的平板振膜耳機,不如說它是對前端較為敏感的耳塞,潛力很大,即可入耳刺激,也可久聽不累。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整體總結部分

作為新品牌的首款作品,不管是宮城紀還是太和殿都起了一個非常好的開端,在易出貨的價格區(qū)間整出一款好聽又能耐聽的耳塞,加上價格較為合理,側面反映了該品牌并不只是埋頭做產(chǎn)品的作坊。

所以個人是有信心看它成長為一個新銳品牌的。

不知道是不是最近各路廠商流行喜歡把Type-C DPS數(shù)字解碼作為標配,盡管我也很喜歡太和殿里的這根耳放線,但沒有4.4平衡頭著實不大方便。

除此之外,宮城紀的這款太和殿是很獨特的,聲音表現(xiàn)堪稱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