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海3000米深水區(qū),我國自主研發(fā)的"海經"地震勘探系統(tǒng)正以每秒100次的頻率向海底發(fā)射聲波。這套被譽為深海"CT機"的裝備,能穿透海平面以下9000米地層,將海底油氣藏的三維圖像精準呈現。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24年珠江口盆地的一次作業(yè)中,"海經"系統(tǒng)首次完成2600平方公里三維地震數據成像,探測深度達海底5600米。中海油服專家透露,通過AI降噪技術,數據處理效率提升3倍,成像清晰度堪比醫(yī)學CT。

深水優(yōu)智鉆完井技術:萬米地宮的精準手術刀

在"鉆井技術,能將井底壓力波動控制在0.2兆帕以內,相當于在高壓氣層上繡花。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更令人驚嘆的是"天眼工程",通過部署在鉆臺上的32個智能攝像頭,AI系統(tǒng)能實時識別200多種操作異常。自投用以來,該系統(tǒng)已在"?;惶?平臺實現34.5萬人工時零事故。

從"海上堡壘"到"海底蜘蛛俠"

2024年南海荔灣氣田,全球首座十萬噸級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深海一號"能源站正在吞吐油氣。這座浮動的能源工廠,每天處理天然氣1000萬立方米,足夠供應300萬戶家庭使用。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更深處的海底,我國自主研發(fā)的2000米級超深水打樁錘正在作業(yè)。這種"深海重錘"能在3000米水深將直徑3米的鋼樁打入海底200米,相當于在水下建造埃菲爾鐵塔。

從跟隨者到規(guī)則制定者

過去十年,我國海洋石油工程裝備制造能力實現跨越式發(fā)展。從300米級導管架到1500米級半潛平臺,從深海地震船到水下機器人,我國已建成全球第三大深水裝備體系。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24年,我國海上原油增產量占全國增量的79%,珠江口盆地發(fā)現億噸級油田,深海油氣已成為能源增長極。美國能源署報告指出,中國深水裝備技術已躋身全球第一梯隊。

智能深海與藍色能源

在南海東部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更令人期待的是,我國正在研發(fā)的"海洋油氣無人開發(fā)系統(tǒng)",未來將實現海底油氣田的全自動化開采。這套系統(tǒng)配備的水下機器人,能自主完成鉆井、修井等復雜作業(yè),如同深海中的智能礦工。#我國一大批“超級裝備”持續(xù)上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