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聽過"鸚鵡學舌"這個成語吧?
當我們說一個人像鸚鵡學舌,通常是在暗示Ta只會重復別人的話,并不理解其中的含義。但你有沒有想過:

因為在所有鳥類中,鸚鵡對人類語言的模仿能力簡直是開了掛!
但問題來了,它們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是單純的模仿,還是有什么特殊技能?
前兩天,《自然》雜志上一項研究終于給出了答案,而這個答案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
鸚鵡:原來你也是有"人腦"的!
沒錯,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原來鸚鵡(特別是那種常見的虎皮鸚鵡)的大腦中,負責控制"說話"的部分與人類大腦中負責語言的區(qū)域驚人地相似!
這是什么意思呢?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和鸚鵡"說話"的方式可能出奇地相似,盡管我們的祖先在3億年前就已經(jīng)分道揚鑣了。
這就像你和你那個素未謀面的遠房表哥突然發(fā)現(xiàn)彼此都有一模一樣的痣...有點神奇,又有點毛骨悚然,對吧?
這項研究的主要參與者是四只勇敢的虎皮鸚鵡(別擔心,它們很好)。研究人員在它們的大腦中植入了微型探針,專門監(jiān)測與發(fā)聲相關的腦區(qū)活動。
當這些小家伙開始"說話"時,科學家們就記錄下它們的腦電波數(shù)據(jù)。
揭秘:鸚鵡大腦里竟然有"語言鍵盤"!
對比結果簡直讓人驚掉下巴!
當印度夜鶯(另一種經(jīng)常被研究的 但是當看到虎皮鸚鵡的大腦活動時,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驚人的事實:這些活動模式與人類語言區(qū)域的神經(jīng)活動驚人地相似! 朗教授解釋說:"這有點像聲音鍵盤。單個腦細胞似乎控制著元音和輔音的發(fā)音。"沒錯,就像你按下鍵盤上的不同按鍵會產(chǎn)生不同的字母一樣,鸚鵡大腦中的不同神經(jīng)元被激活時會產(chǎn)生不同的聲音。 更神奇的是,研究人員甚至可以僅根據(jù)五個神經(jīng)元的信號,以近乎完美的精度重現(xiàn)鸚鵡的叫聲。這就像是從一個五鍵的迷你鍵盤上,彈奏出一首完整的《卡農(nóng)》! 知識點:小小鸚鵡,大大能耐 說到虎皮鸚鵡,就不得不提一只名叫帕克(Puck)的傳奇鸚鵡。它在1994年去世前,掌握了多達1,728個單詞!要知道,很多人類上了大學可能都沒這么大的英語詞匯量...(別急,我不是在說你) 在野外,虎皮鸚鵡以社交群體生活,通過長鳴交流,吃吃種子,四處覓食。被人類養(yǎng)在家里后,它們通過模仿人類語言來滿足社交需求。 所以下次當你看到有人把"鳥腦"作為貶義詞使用時,你可以驕傲地告訴Ta:"你錯了!鳥腦可厲害了,至少鸚鵡的大腦在某些方面和人類大腦非常相似呢!" 從鸚鵡到人類:這項研究有什么用? 別以為這只是又一項"有趣但沒用"的科學發(fā)現(xiàn)。實際上,這項研究可能對人類健康產(chǎn)生重大影響! 由于鸚鵡和人類在語言處理上存在驚人的相似性,科學家們認為虎皮鸚鵡可以成為研究人類語言障礙的理想模型。 從自閉癥相關的語言問題到帕金森病患者的語言障礙,這些小鳥可能幫助我們找到新的治療方法。 特拉華大學的神經(jīng)科學家約書亞·紐紐貝爾寫道:"此類研究有望推進語言治療并為腦機接口技術提供靈感。" 朗教授也深情地表示:"真正思考如何幫助那些失去語言能力的人,這是讓我每天早上起床的動力。"(好暖心的科學家?。?/p> 未解之謎:它們真的懂我們在說什么嗎? 當然,這項研究也引發(fā)了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虎皮鸚鵡是否真的理解它們所說的話,還是僅僅在進行高級模仿? 這就像是那個經(jīng)典問題:如果有一個AI能完美模仿人類對話,但它內(nèi)部并不理解任何內(nèi)容,我們能說它真正具有智能嗎? 嗯……這個問題就要留給評論區(qū)聰明的你了。 無論如何,下次當你看到一只鸚鵡說"你好"時,也許你該用新的眼光看待它了——也許它的大腦比我們想象的更接近人類,而我們的語言能力,也許比我們想象的更接近...鳥類?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