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是現(xiàn)代人日常飲食的標準,那么古代是否如此?
有人說,在唐宋時期,人們已經(jīng)開始了一日三餐,又有人說,直到民國還是一日兩餐。那么,中國古人一天究竟吃幾頓飯,是一個值得好好研究的話題。
先秦時期是沒有爭議的,一日兩餐是標配。
商周時期,生產(chǎn)力太低下了,人們只能省著吃。
當時的普通人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上起來先出門勞動,上午9點到11點吃第一頓,以 黍、稷等谷物為主,搭配素菜和咸菜。這一頓稱之為 饔(朝食)。吃完朝食以后,人們接著干活,下午收工以后,約 15-17點(申時)吃第二頓,稱之為 飧( 晡食),第二頓吃的主要是上午那一頓的剩菜。吃完第二頓, 農(nóng)人就關(guān)門睡覺了,他們沒錢點蠟燭和油燈。
還要說明一點,不要一提到商周時期,就說是奴隸社會,商周兩朝,自耕農(nóng)已經(jīng)占農(nóng)民的絕對多數(shù),奴隸主要是戰(zhàn)俘,從事雜役和祭祀等事務(wù)??纯础妒刂甏谩返仍⒀怨适戮椭懒?,農(nóng)民都在自己地里逮兔子了??鬃又苡瘟袊?,遇到的農(nóng)民也是自耕農(nóng),并沒有碰到奴隸種地的事情。
那么,商周時期的貴族一天吃幾頓?跟勞動人民一樣,也是兩頓。 《論語·鄉(xiāng)黨》說,孔子“不時不食”,一天定時兩餐。貴族和平民,只有食物質(zhì)量的差別而沒有進食次數(shù)的不同。 湖北云夢睡虎地秦簡《傳食律》規(guī)定,官吏每日兩餐,但配有肉羹,體現(xiàn)待遇差異。貴族和官吏有肉吃,而普通老百姓沒有。
正是因為當時生產(chǎn)力低下,“ 酒池肉林”就成為商紂王的大罪狀。說實話,多吃點肉,多喝點酒,比起后世的奢侈腐化行為根本就不算個事情,而在商周時期,就是罪大惡極的事情。
有人說,自漢朝起,兩餐制有所松動,出現(xiàn)了一日三餐。我仔細查閱資料后認為,這種一日三餐只具有偶然性。比如,有些貴族備有暖爐,可把吃剩的食物隨時加熱補充一下,軍隊有時會加餐,但這些都不屬于日常的行為,正餐依然是兩餐。
漢朝比較例外的是皇帝和諸侯王?;实垡惶斐运念D,分別為平旦食、晝食、餔食和暮食。班固《白虎通·禮樂》:“王者之所以日四食何?明有四方之物,食四時之功也?!边@意思是皇帝一天要吃四頓,表明自己擁有四方的物產(chǎn)和四季的收成。諸侯王一天可吃三頓,根據(jù)《漢書淮南厲王劉長傳》,淮南王劉長(劉安之父),在流放四川以后,皇帝還特批他可以一天吃三頓,每天供應(yīng)五斤肉,二斗酒。
皇帝和諸侯王的待遇不同,也被后世所沿用。
漢朝普通人還是一天吃兩頓。我們來看晁錯的《論貴粟疏》:“人情一日不再食則饑”。再食,就是吃兩頓的意思,人們一天不吃兩頓飯會很餓。官員尚且如此,普通老百姓就更不用說了。在農(nóng)忙的時候,普通老百姓甚至還有只吃一頓的,東漢的《四民月令》記載:“日加申時,乃饌?!?/p>
唐朝的時候,一些官員會在中午增加一些點心,類似于今天的“下午茶”,比如,賈島就寫過:“林下中餐后,天涯欲去時”。但這種中午加餐的習慣僅限于士大夫階層,普通老百姓的正餐仍然是兩餐。
宋時期,商品經(jīng)濟有一定發(fā)展,城市不再實行宵禁,人們可以晚上出來活動了,一天活動的時間拉長了。尤其是有了夜市和早市,城市居民也有了宵夜。因此,在城市居民中,比較流行三餐,但城市畢竟不是主流,普通百姓還是一日兩餐。
有些人根據(jù)宋朝的一些記載,就說我國的三餐制開始于宋朝,這是很不全面的。我們不能因為貴族、士大夫階層和部分城市居民一天有三餐,就說老百姓都這樣。要知道,那時候一日三餐的人還占不到總?cè)丝诘?%。因為歷史文獻和詩詞多出于士大夫之手,這就造成了唐宋時期,三餐制已經(jīng)普及的假象。
實際上,普通老百姓的飲食,從先秦一直到民國,都是一天兩餐。
上世紀三十年代,歷史學家費孝通在中國農(nóng)村調(diào)查,得出的結(jié)論就是,農(nóng)民普遍吃兩餐,只有蘇南等富裕地區(qū)的地主請雇工的時候,為了讓雇工出力,中午會加一餐。即使地主家庭或者富裕中農(nóng),如果非要吃三餐的話,也是“兩稀一干”的配置,皖南休寧某黃姓地主擁有土地200畝,也堅持“晨粥午干晚稀”,一天只吃一頓干飯,兩頓稀飯。
為此,我還特意向很多一些出生于1940年代的老者求證,他們說民國確實是一天兩餐,其祖上(清朝)也是兩餐。
為什么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里,普通老百姓都是一日兩餐?
兩個原因。第一,糧食供應(yīng)不足,普通老百姓在交完田賦或者田租之后,一家人連一日兩餐都不能頓頓有米或者面吃,哪還有余力吃三餐?第二,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夜晚完全是多余的時間,連燈都舍不得點,天一黑就睡覺,這也減少了熱量消耗,吃兩頓也能維持生命。
中國人普遍一日三餐,是20世紀中期的事情了,這時候,一日三餐才開始普及和制度化。
敬請關(guān)注本公眾號,感謝每一個遇見的您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