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后有宋詩,宋詞后有清詞。

清初詞壇,執(zhí)牛耳者,當推納蘭容若。

況周頤推他為“國初第一詞手”,梁啟超稱贊他“直追后主(李煜)”。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更是說:

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br/>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今天我們來欣賞納蘭容若的邊塞詞《蝶戀花·出塞》,這首詞連毛主席都非常喜歡,他圈畫了其中不少詞句,并點評道:“看出興亡?!?/p>

蝶戀花·出塞
清·納蘭性德
今古河山無定據(jù)。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
從前幽怨應無數(shù)。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納蘭容若曾任康熙的三等侍衛(wèi),多次隨康熙出巡,邊塞風光激發(fā)了納蘭容若的胸中意慨,因此寫下了不少邊塞詞,這首詞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詞的開篇橫空出世,“今古河山無定據(jù)”。無定據(jù),即沒有一定。

中華大地,歷史悠久,每二三百年,必有王朝更替,因此中國知識分子的心中,形成了深深的興亡意識,并凝聚成一種對社會人生、山河大地的審美取向。

山河會滄海桑田,歷史會興亡更替,生活在大地上的人,置身于歷史中的人,便被一種蒼涼悲壯的情緒籠罩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碑嫿?,是古代從西羌傳入的管樂器,其聲哀厲高亢,軍營中常用來警報昏曉,振奮士氣。皇帝出巡時也用畫角報警戒嚴。

畫角是邊塞軍營中最常聽到的聲音,它慷慨悲涼的聲音,含著金戈鐵馬,含著歷史興亡,但是這些,牧馬感受不到,它們自由自在地在草原上溜達。

“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西風,即秋風。中國內陸是季風氣候,春季吹東南風,秋季吹西北風,所以古詩詞中常用東風指春風,西風指秋風。

觸目山河,荒涼衰敗,觸緒萬端,卻無人可說,只有秋風不停地吹拂著紅紅的楓樹。

前一句寫馬,這一句寫樹,人是多情的,馬跟樹卻是無情的,多情的人,看到山河荒涼便會傷感,無情的馬跟樹,淡然承受自然的命運?!叭耸缼谆貍拢叫我琅f枕寒流?!?/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詞的上闋寫眼前之景,下闋則轉入對歷史的沉思。

“從前幽怨應無數(shù)?!焙由綗o定,王朝更替,史書上寥寥幾筆,背后卻是萬千黎民的幽怨?!翱蓱z無定河邊骨,猶是春歸夢里人?!薄芭d、百姓苦;亡,百姓苦?!?/p>

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鼻嘹?,是指王昭君的墓。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其三)》中有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蓖跽丫バ倥陀H,死后葬在北地,北地草皆白,獨王昭君墓上草色青青,故名青冢。

鐵馬金戈是戰(zhàn)爭,王昭君是和親,這都是為了邊塞安寧付出的代價。邊塞黃昏路上,金戈埋于塵土,青冢立在遠方,深沉厚重的歷史,怎能不讓人感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鄙钋榈娜?,看草木瓦礫皆含情,這由“河山無定”引起的“一往深情”,如“深山夕照”之深遠,如“深秋細雨”之綿長。

這是一種山河大地之上,歷史洪流之中的蒼涼悠遠之情。

最后一句以景結情,含婉深致,韻味悠長,讀之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