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進平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整理西柏坡有關(guān)歷史資料時,發(fā)現(xiàn)諸多書籍、文章、當事人回憶,對毛澤東率中共中央離開西柏坡的具體時間是1949年3月23日的上午還是下午有著不同的說法,筆者略作梳理,作以辨析。

毛澤東離開西柏坡的時間認為是23日上午的說法較為廣泛。在《毛澤東年譜》(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8月版,第469頁):“3月23日上午,率領(lǐng)中共中央機關(guān)乘汽車離開西柏坡前往北平。出發(fā)時,對周恩來說,今天是進京的日子,進京趕考去。周笑答,我們應當都能考及格,不要退回來。毛澤東說,退回來就失敗了,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贝朔N說法是3月23日上午。但在2013年12月新修訂的《毛澤東年譜》修訂本(下)中進行了模糊處理,改為“3月23日和周恩來乘汽車離開西柏坡前往北平”。那到底是上午還是下午呢?

在《楊尚昆日記》(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版,第62頁)中記載:“3月23日,經(jīng)考慮之后,我仍然決定先走,并帶伍云甫同行。等摒擋清楚,已經(jīng)12時了?!薄皶浱幰恍幸逊峙霭l(fā),毛周(毛澤東、周恩來)尚未起床。”而楊尚昆自己則“12時1刻登車東行,經(jīng)靈壽折向正定(不走唐縣,因怕同一路上發(fā)生故障),再由正定北上,于夜12時后到達保定城”。

在文中,雖記述的是楊尚昆自己的行程,但可以看出三條信息:①23日中午12時1刻時,毛澤東、周恩來還沒有出發(fā);②中央書記處是分批出發(fā)的,朱德、劉少奇、任弼時等可能已走;③進北京人員分兩路走。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在《楊尚昆日記》的編輯說明里,注明“為了保持日記原貌,在編輯過程中只對個別錯字、漏字、衍字以及明顯有誤的標點作了訂正”。從此編寫原則來看,時任中央辦公廳主任、負責中央機關(guān)向北京轉(zhuǎn)移具體事宜的楊尚昆所記日記應是當時的實際情況。

筆者為此查閱大量歷史資料和回憶文章,尤其是時任中央機要科人員梁守謙在《跟隨主席從西柏坡到北平》(《西柏坡記憶》第二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年10版,第281頁)一文中,有了較為詳細的記述。其中寫道:1949年3月23日,黨中央、毛主席決定離開西柏坡進駐北平。這一天,天氣晴朗,風力不大,溫度正常,是出行的好日子。上午,毛主席和周副主席的住處特別安靜。毛主席在睡覺,另外住在這個院子里的幾位首長和家屬,以及隨行人員和機要科的同志們上午就出發(fā)了。由此可見,一是上午毛澤東還在休息,二是中央其他一些首長上午已出發(fā)。

梁守謙文中接著寫道:“葉子龍同志要負責毛主席安全到達北平。午飯后,我往外搬行李的時候,看見院子內(nèi)停著三輛汽車。前面一輛是吉普車,第二輛是中卡汽車,停在毛主席的門口。后面一輛汽車也是吉普車,停在周副主席的門口。這時,第一輛車的司機李育生同志走過來對我講:‘把葉子龍同志的行李放在前面車上,走時我們在前面帶路。’”當時,他看到李銀橋同志和周副主席的警衛(wèi)員張長鳴同志也在搬東西上車。行李很快裝完了,毛澤東走出門,上了車,坐在前排副駕駛的座位上。開車的是周西林同志。其中給的信息一是毛澤東、周恩來走的時候是午飯后;二是毛澤東坐的是中卡汽車;三是第一輛車是葉子龍、李育生的帶路車。

進而梁守謙寫道:汽車啟動了,毛主席就要離開住了10個月的西柏坡了。時間是1949年3月23日下午2點30分左右。當時我想一定要把這個時刻記住,將來有人問:“毛主席是什么時間離開西柏坡的?”我能很快地回答他。這一天同毛主席東渡黃河前往西柏坡是同一天,但鐘點不同。過黃河是上午11點,而離開西柏坡是下午2點30分左右。當時我就想到要記住毛主席離開的日期鐘點,以后對研究毛主席在西柏坡有重要歷史價值。在此,梁守謙明確寫出了出發(fā)的時間,是3月23日下午2點30分。

文中還記述到,他們的汽車開到大門口,看到門口西邊停著一輛大卡車,車上站著警衛(wèi)戰(zhàn)士,這是護送毛主席、周副主席的警衛(wèi)部隊。出了大門口,車隊向東開去,經(jīng)東柏坡、賈峪(編者注,實為夾峪)、郭蘇往北進入山溝。山溝土路,車速不能太快,但也不能很慢,我們的車是在車隊前面帶路,與后面毛主席的車保持著一定的距離。隨時都能看到后面的車,但又不能讓前面車揚起的塵土影響到后面坐在車上的毛主席。所以葉子龍同志隨時提醒司機有時開快一點,有時開慢一點。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毛澤東在西柏坡。

梁守謙作為當時跟隨主席進北京的一名工作人員,如果按他記述的內(nèi)容,3月23日下午2點30分離開西柏坡這一時間點是特意用心記下來,更有說服力。更重要的是,其中透露的信息與《楊尚昆日記》中相呼應。一是,上午,毛澤東周恩來處特別安靜,應是還在休息;二是中央書記處的其他書記已起床,分批離開了;三是午飯后毛澤東、周恩來才離開西柏坡。

在梁守謙的文章中,還有一條重要的信息是毛澤東離開西柏坡時,共四輛車:第一輛,吉普車,由葉子龍帶隊,司機為李育生,人員包括梁守謙;第二輛,中卡汽車,毛澤東乘坐,警衛(wèi)員李銀橋陪同,司機為周西林;第三輛,吉普車,周恩來乘坐,警衛(wèi)員張長鳴陪同;第四輛,為一輛大卡車,負責警衛(wèi)護送。

筆者曾電話聯(lián)系當事人梁守謙,由于老人年齡大電話溝通聽不清,于是在2018年5月為此事專程到北京登門拜訪,遺憾得知住院半年,剛?cè)ナ懒???晌艺J為梁守謙的說法更正了很多版本對毛澤東離開西柏坡進北京時不準確的時間和場景描述。

筆者又查閱《葉子龍回憶錄》(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年10月版,第146-147頁)在“進北平”一節(jié)中記述道,“3月23日上午,吃過早飯后,毛澤東率中央機關(guān)準備起程向北平進發(fā)了”。筆者認為此書成于2000年,葉老已84歲,執(zhí)筆者可能受某些書籍對此事記述的影響,所以寫成“3月23日上午”(若沒有日記,具體日子應該記不?。?,但在后面的記述中有一個細節(jié),應該是葉老回憶“按照計劃,第一站是保定,但由于道路難行,車隊走得很慢,到唐縣已近黃昏,毛澤東只好臨時在一個叫淑閭村的小村住下了”。其中透露的細節(jié)有兩個信息:一是“按照計劃,第一站到保定”,這個“計劃”應是事先搬家委員會做的搬家計劃,從西柏坡出發(fā)第一天直達保定;第二由于出發(fā)較晚,所以晚上“只好臨時在一個叫淑閭村的小村住下了”,說明原計劃是沒有準備在淑閭村住的。但由此可推斷出:若按原計劃上午乘車出發(fā),晚上可以到保定;可由于是下午出發(fā),路又較難走,走到淑閭村天已黑下來,所以臨時選擇住在了唐縣淑閭村。同時還有一個推斷,上午出發(fā)的其他中央書記處人員已按計劃先期到達了保定。(所掌握的檔案資料和回憶沒有顯示朱德、劉少奇、任弼時等首長在淑閭村住的記載)

可是在讀到王聚英先生著作的《最后一個農(nóng)村指揮所》(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版,第478頁)的記述時,又讓人產(chǎn)生了迷惑,其中寫道:這個車隊共有11輛小汽車和10輛大卡車。第一輛是吉普車,是帶路的前導車。第二輛是一輛中吉普,司機周西林,毛澤東主席乘坐在這輛車上。同車的衛(wèi)士有警衛(wèi)排長閻長林,衛(wèi)士李銀橋、王振海、金武森。由于沿途是馬車走的土路,前面警衛(wèi)車一路揚起的灰塵全落在后面的車上了。因此,毛澤東戴上眼鏡口罩,穿著雨衣,全副武裝以抵擋灰塵。第三輛中吉普也是一輛警衛(wèi)車,坐著幾名警衛(wèi)員,緊跟在毛主席的車后。第四輛是一輛小臥車,坐著劉少奇一家。第五輛是江青和李訥坐的中吉普。第六輛是周恩來和鄧穎超乘坐的,也是一輛中吉普。往后第七輛、第八輛是朱德一家、任弼時一家乘坐的中吉普。再往后是陸定一一家和胡喬木一家乘坐的第九輛、第十輛小吉普車。最后一輛是葉子龍一家乘坐的小吉普車斷后壓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毛澤東乘車離開西柏坡途中。

王聚英書中此段史料據(jù)其文后注,引自舒云著的長篇紀實文學《從西柏坡到中南?!罚ㄩL征出版社1996年7月版,第11頁),作為紀實文學書籍,因而所述無注明來源。此信息現(xiàn)已被廣泛引用,但筆者查尋,檔案始終未見。那么這樣就有了分歧,一是離開西柏坡時間是上午還是下午;二是中央書記處首長們是一起走還是分開走的呢?

筆者又查閱了時任警衛(wèi)員武象廷的回憶《護衛(wèi)毛澤東進京瑣記》(《西柏坡記憶》第二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年10版,第290-291頁),其中寫道:離開西柏坡不久,出現(xiàn)了意外,陸定一坐的車掉到坑里去了,所幸無大礙。毛澤東說:“轉(zhuǎn)戰(zhàn)陜北咱們都安全沒有事過來了,現(xiàn)在要進北平了,千萬不要出事??!”這樣回憶的細節(jié),不可能杜撰出來,那么這里出現(xiàn)了疑問:①原定第一批離開的中央領(lǐng)導是否是一起離開的西柏坡?即11輛車一起離開的?②是一些領(lǐng)導如朱德、劉少奇、任弼時等按原計劃23號上午11點先走,而毛澤東因為起床晚些,周恩來等他休息好后,下午2點半再走的嗎?乘四輛車走的?③還是下午2點半,11輛車一起走的?

當時,負責具體搬遷事宜的楊尚昆曾在1949年3月22日的日記中記述:下午錢益民(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zhàn)軍政治部保衛(wèi)部部長兼聯(lián)絡部部長)到,直到深夜2時,除20輛小吉普車已到達外,大車只到了一部。與錢談了汽車的情況之后,向周匯報,臨時改變計劃,先用小吉普將書記送走,其余第一批走的人員待大車到后再說。如此就亂了,需重新組織,搞得手忙腳亂,頗為費勁。

此段文字中,提到由于搬家的車并沒有按時按要求到達西柏坡,因而“臨時改變計劃”,那么原定計劃是否是舒云所引用到的歷史資料呢?計劃是早已訂好的,但可從查閱到的遷往北平的相關(guān)回憶資料中得知,確是后來有變化。例如時任周恩來衛(wèi)士長的成元功回憶文章《周副主席在西柏坡》一文中,寫到“原定11時出發(fā)”,“原定”即原計劃,結(jié)合《楊尚昆日記》顯示11時并沒有出發(fā),出發(fā)時間應該順延,故出發(fā)應在11點以后。

根據(jù)以上材料,筆者認為,自1949年2月中旬中共中央決定于七屆二中全會結(jié)束后離開西柏坡,并就包括出發(fā)時間、車輛安排、沿途警戒、宿營食宿等等進行了精細安排:即中央領(lǐng)導集體于3月23日上午11點離開西柏坡,當晚到達保定宿住休息。第二天(3月24日)在保定會見當?shù)仡I(lǐng)導,下午到涿州,晚12:30乘火車到北平清華園??墒怯捎诿珴蓶|凌晨才睡,所以原定上午11點離開未成行。正如他身邊工作人員回憶的:“頭一天晚上,毛澤東批閱完最后一批文件,站在窗前眺望夜空,一支一支地抽著煙來,邊吸煙邊想著李自成進北京的歷史悲劇,這是他這些天來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直到3月23日凌晨三四點鐘,毛澤東才上床睡覺?!毙褋硪呀形?,午餐后,和周恩來于23日下午的兩點半左右離開。而其他幾位首長,則按原計劃上午11點離開,當日直達保定。

本文為《黨史博采》原創(chuàng)
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侵權(quán)必究
維權(quán)支持:河北冀能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