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硫菌靈是一種苯并咪唑類廣譜性內(nèi)吸低毒殺菌劑,具有內(nèi)吸、預(yù)防和治療作用。目前已在世界上80多個國家取得登記,被用于防治80多種作物的180多種病害,可以適用于西瓜、甜瓜、番茄、辣椒、芹菜、馬鈴薯等蔬菜作物,蘋果、葡萄、桃、棗、石榴、香蕉、柑橘等果樹,小麥、玉米、水稻、花生、大豆、油菜等糧油作物,以及甘薯、甜菜、中藥材、花卉等其他作物。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甲基硫菌靈防治對象

1、防治蔬菜病害

防治黃瓜白粉病、炭疽病、茄子、蔥頭、芹菜、番茄、菜豆等灰霉病、炭疽病、菌核病、可用50%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在發(fā)病初期,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xù)噴3-4次;防治萵苣灰霉病、菌核病,可用50%可濕性粉劑700倍液噴霧。

2、防治花卉病害

對大麗花花腐病、月季褐斑病、海棠灰斑病,君子蘭葉斑病都有一定防效。一般在發(fā)病初期,每畝用50%可濕性粉劑83-125克,兌水常規(guī)噴霧,共噴3-5次。

3、防治果樹類病害

蘋果輪紋病、炭疽病可用50%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噴霧,每隔10天噴1次;葡萄褐斑病、炭疽病、灰霉病、桃褐腐病等,可用50%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噴霧;柑桔貯藏中的青霉、綠霉病,在柑桔采摘后立即用40%膠懸劑400-600倍液,浸果實2-3分鐘,撈出晾干裝框。

4、防治其他作物病害

煙草、桑樹白粉病,可用50%可濕性粉劑300-400毫克/公斤的藥液噴霧;花生葉斑病,在病害盛發(fā)期,可用50%可濕性粉劑200-250毫克/公斤藥液噴藥,間隔2周,施藥3次;甘薯黑斑病,可用50%可濕性粉劑500-1000毫克/公斤藥液浸種薯10分鐘。

5、防治麥類病害

麥類黑穗病,可用50%可濕性粉劑200克加水4公斤拌種100公斤,然后悶種6小時;三麥赤霉病,始花期噴藥1次,5-7天后噴第二次每次每畝可用50%可濕性粉劑75-100克。

二、甲基硫菌靈應(yīng)用方案

1、噴霧。

(1)防治蔬菜炭疽病、白粉病、灰霉病、菌核病、枯萎病、瓜類蔓枯病、白菜白斑病、茄子黃萎病,空心菜、草莓輪斑病,落葵、草莓蛇眼病,根甜菜、蘆筍、羅勒、香椿、蓮藕等特菜褐斑病,茭白胡麻葉斑病,小西葫蘆根霉腐爛病,十字花科特菜褐腐病等。

在發(fā)病初期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霧。每隔7~10天噴1次,連防2~3次。

(2)防治番茄葉霉病,發(fā)病初期每畝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35~53克。病害發(fā)生嚴重地區(qū)可適當(dāng)增加劑量,最多可增加到每畝用制劑量80克兌水噴霧。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xù)使用2~3次。

(3)防治黃瓜白粉病,發(fā)病初期每畝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32~48克或70%甲基硫菌靈水分散粒劑40~60克,兌水噴霧。間隔7~10天噴1次。

(4)防治蘆筍莖枯病,發(fā)病初期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1000倍液整株噴霧。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xù)使用3~4次。

(5)防治西瓜炭疽病,發(fā)病初期每次每畝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40~80克兌水噴霧。間隔7~10天噴1次,連續(xù)使用2~3次。

(6)防治馬鈴薯環(huán)腐病,發(fā)病初期每次每畝用36%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葉面噴霧。視病害發(fā)生情況,每隔10天左右施藥1次,連續(xù)用藥2~3次。

(7)防治柑橘瘡痂病、炭疽病,梨黑星病、白粉病、銹病、黑斑病、輪紋病,葡萄白粉病、炭疽病等,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噴霧。間隔10天施藥1次,連續(xù)用藥2~3次。

(8)防治柑橘綠霉病、青霉病,發(fā)病初期每次用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800~1000倍液整株噴霧。視病害發(fā)生情況,每隔10天左右施藥1次,連續(xù)用藥2~3次。

(9)防治蘋果輪紋病,發(fā)病初期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或70%水分散粒劑600~1000倍液整株噴霧。每隔10~15天噴1次,連續(xù)用藥3~4次。

(10)防治蘋果白粉病、黑星病,發(fā)病初期,用36%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整株噴霧。視病害發(fā)生情況,每隔10天左右施藥1次,連續(xù)2~3次。

(11)防治葡萄、桑樹、煙草白粉病,發(fā)病初期用36%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整株噴霧。視病害發(fā)生情況,每隔10天左右施藥1次,連續(xù)用藥2~3次。

(12)防治黑星病和白粉病,發(fā)病初期開始施藥,每次用36%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200倍液整株噴霧。視病害發(fā)生情況,每隔10天左右施藥1次,連續(xù)用藥2~3次。

(13)防治水稻稻瘟病、菌核病、紋枯病,發(fā)病初期或幼穗形成期至孕穗期施藥,每畝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142.8克,兌水40~50公斤噴霧。間隔7~10天施藥1次,連續(xù)2~3次。或用36%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500倍液葉面噴霧。視病害發(fā)生情況每隔10天左右施藥1次,連續(xù)用藥2~3次。

(14)防治麥類赤霉病在小麥揚花初期、盛期各噴藥1次,每次每畝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70~100克,兌水40~50公斤噴霧。

(15)防治小麥白粉病、赤霉病,發(fā)病初期用36%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葉面噴霧。視病害發(fā)生情況,每隔10天左右施藥1次,連續(xù)用藥2~3次。

(16)防治花生瘡痂病,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于發(fā)病初期噴霧。

(17)防治花生褐斑病,發(fā)病初期或發(fā)病前開始用藥,每畝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25~33.3克,兌水噴霧。間隔7~10天使用1次,連續(xù)使用3~4次。

(18)防治花生葉斑病,發(fā)病初期每次用36%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1800倍液均勻噴霧。視病害發(fā)生情況,每隔10天左右施藥1次,可連續(xù)用藥2~3次。

(19)防治棉花枯萎病,發(fā)病初期用36%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70倍液均勻噴霧。視病害發(fā)生情況,每隔10天左右施藥1次,可連續(xù)用藥2~3次。

(20)防治油菜菌核病、霜霉病,每畝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150克,兌水50公斤,于是油菜盛花期噴霧,隔7~10天再施藥1次。

(21)防治甜菜褐斑病,發(fā)病初期用36%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300倍液葉面噴霧。視病害發(fā)生情況,每隔10天左右施藥1次,可連續(xù)用藥2~3次。

(22)防治煙草菌核病,發(fā)病初期每次用36%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整株噴霧。視病害發(fā)生情況,每隔10天左右施藥1次,可連續(xù)用藥2~3次。

(23)防治毛竹枯梢病,發(fā)病初期用36%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均勻噴霧。視病害發(fā)生情況,每隔10天左右施藥1次,可連續(xù)用藥2~3次。

2、拌種。

(1)防治菜用大豆灰斑病,四棱豆葉斑病,用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用藥量為種子重量的0.2%。

(2)防治豌豆細菌性葉斑病,用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用藥量為種子重量的0.5%~1%。

(3)防治大蒜白腐病,用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用藥量為蒜種重量的0.4%。

(4)防治豌豆的白粉病、凋萎病,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用藥量為種子重量的0.3%,密閉48~72小時后播種。

(5)防治十字花科蔬菜褐腐病、落葵蛇眼病,除噴霧外播前可用種子重量的0.3%的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

(6)防治麥類黑穗病,用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200克兌水4公斤拌種100公斤,然后悶種6小時。

(7)防治棉花苗期病害,每100公斤棉種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700克拌種。

3、涂抹。

(1)防治西葫蘆蔓枯病,將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倍液,在病莖上刮掉病層的病斑處涂抹,過5天后再涂1次。

(2)防治蘆筍莖枯病,將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30~50倍液,在蘆筍芽出土后,涂芽1次。到嫩稈期,在莖稈基部20~30厘米處,再涂藥1次。

(3)防治黃瓜、西葫蘆等的菌核病,將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公斤與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5公斤混勻后,兌水稀釋成50倍液,涂抹莖上發(fā)病處。

(4)防治果樹枝干腐爛病,在刮除病斑的基礎(chǔ)上,使用3%甲基硫菌靈糊劑原液或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10~15倍液、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懸浮劑15~20倍液在病斑表面涂抹。一個月后再涂藥1次效果更好。

(5)防治蘋果和梨的枝干輪紋病,春季輕刮瘤后涂藥,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與植物油按1∶(20~25)或8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與植物油按1∶(25~30)、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與植物油按1:(15~20)的比例,充分攪拌均勻后涂抹枝干。

4、土壤處理。

(1)防治西葫蘆曲霉病,用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公斤與50公斤干細土拌勻,制成藥土,將藥土撒于瓜秧基部。

(2)防治冬瓜和節(jié)瓜的枯萎病,每畝用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3.5公斤,與適量細土拌勻,在定植時施用。

(3)防治黃瓜根腐病,將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配成藥土,撒于根莖部。

(4)防治豇豆根腐病,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份,與50份細土拌勻后穴施或溝施,每畝用藥劑1.5公斤。

5、灌根。

(1)防治番茄枯萎病、茄子黃萎病,可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藥液0.25~0.5公斤。

(2)防治蘆筍紫紋羽病,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700倍液灌根。

(3)防治西葫蘆蔓枯病,在定植穴內(nèi)、根瓜座住及根瓜采收后15天,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各灌根1次。

(4)防治蘆筍莖枯病,用蘆筍幼芽萌動時,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澆灌根部。

(5)防治豇豆根腐病,用50%甲基硫菌靈懸浮劑600~700倍液灌根。

(6)防治辣椒根腐病,扁豆立枯病,蘆筍立枯病、冠腐病,用50%甲基硫菌靈懸浮劑600倍液灌根。

(7)防治苦瓜枯萎病,用50%甲基硫菌靈懸浮劑400倍液灌根。

(8)防治黃瓜枯萎病,用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400倍液灌根。

(9)防治黃瓜、冬瓜、節(jié)瓜等的根腐病,南瓜和扁豆的枯萎病,用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灌根。

(10)防治果樹根部病害,如根腐病、紫紋羽病、白紋羽病、白絹病等,在清除或刮除病根組織的基礎(chǔ)上,于樹盤下用土培埂澆灌,每年早春施藥效果最好。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或70%甲基硫菌靈水分散粒劑800~1000倍液澆灌,澆灌藥液量因樹體大小而異,以藥液將樹體大會部分根區(qū)土壤滲透為宜。

6、浸種(果、苗)。

(1)防治草莓褐斑病,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苗15~20分鐘,晾干后栽種。

(2)防治荸薺灰霉病、稈枯病,用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浸種18~24小時,按常規(guī)播種球莖。定植時,再浸苗18小時。

(3)防治南瓜青霉病,用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液,采后浸果。

(4)防治大蒜白腐病,用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用藥量為種子重量的0.2%,用水量為種子重量的6%。將藥劑溶于水中,攪勻后,再用該藥拌種。

(5)防治蓮藕腐敗病,用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與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混配后,噴淋種藕,再蓋塑膜密閉24小時,晾干后再栽插于大田。

(6)防治甘薯黑斑病,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700~2800倍液浸種薯或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800~1000倍液浸種薯。播種前浸種10分鐘。

(7)防治柑橘儲藏期青、綠霉病,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于采收后浸果。

(8)防治蘋果和梨的采后爛果病,采后貯運前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或70%甲基硫菌靈水分散粒劑800~1000倍液浸果,1~2分鐘后撈出晾干即可。

三、甲基硫菌靈混配方案

1、防治白粉病配方

甲基硫菌靈+三唑酮,是一種具有較強內(nèi)吸性的殺菌劑,具有雙向傳導(dǎo)功能。是防治白粉病的特效藥劑,每畝用60-100克,加水50公斤均勻噴霧??煽焖倏刂瓢追鄄〉奈:Α?/p>

2、治輪紋病配方

甲基硫菌靈+福美雙,該配方可迅速地滲入植物組織,阻止病菌侵入,從而有效抑制病害的發(fā)生,耐雨水沖刷。持效期較長。對蘋果樹的輪紋病防效好。使用時可用50%甲硫福美雙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每10天噴一次,即可有效控制輪紋病的發(fā)生。

3、防治黑星病配方

苯醚甲環(huán)唑+甲基硫菌靈,該配方可抑制細胞壁甾醇的生物合成,阻止真菌的生長,干擾菌的有絲分裂中紡錘體的形成,影響細胞分裂。對黃瓜、梨樹等黑星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發(fā)病初期,可用4000-5000倍液噴霧,對黑星病防治效果突出。

4、治果樹腐爛病配方

甲基硫菌靈+萘乙酸,該配方具有封閉傷口,防止水分散失,促進傷口愈合的作用,對于防止傷口復(fù)發(fā),提高果樹抗病能力有一定效果。將病斑完全刮除,并使 削口 略大于病斑,木質(zhì)上的壞死組織及褐色、黑色病變痕也應(yīng)清除,然后在整個傷口上充分涂布本藥劑。即可有效控制腐爛病的擴展。

四、注意事項

1、不能與含銅和堿性、強酸性農(nóng)藥混用。

2、病原菌對甲基硫菌靈容易產(chǎn)生抗性,不能長期單一使用,應(yīng)注意與不同類型藥劑交替使用。需要注意的是,甲基硫菌靈與多菌靈、苯菌靈等都屬于苯并咪唑類殺菌劑,有交互抗性,因此甲基硫菌靈不能與多菌靈、苯菌靈等混用或交替使用。

3、應(yīng)該儲存于陰涼、干燥處,嚴格防潮濕和日曬。

4、安全間隔期及使用次數(shù)。在黃瓜上安全間隔期為4天,每季最多使用2次;在西瓜上安全間隔期為14天,每季最多使用3次;在番茄上安全間隔期為3天,一季最多使用3次;在蘆筍上安全間隔期為14天,每季最多使用5次;在花生上安全間隔期為7天,每季最多使用4次;在梨上安全間隔期為21天,每季最多使用2次;在蘋果上安全間隔期為21天,每季最多使用4次;在水稻上安全間隔期為30天,每季最多使用3次,在麥類上安全間隔期為30天,每季最多使用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