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后持續(xù)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chuàng)作的動力~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未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韓國最近在黃海上的小動作不斷,尤其是在蘇巖礁附近,頻繁挑釁中國,試圖制造緊張局勢。

國內政局混亂、經濟下滑,尹錫悅政府焦頭爛額,只能把矛頭對準中國,轉移民眾注意力。

韓國海警公然闖入中國漁民養(yǎng)殖區(qū),與中國海警對峙,事后卻倒打一耙,對華提出抗議,借機炒作“中國威脅”。

但韓國這步棋,真能如他們所愿,還是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中韓在蘇巖礁激烈交鋒

韓國這次在黃海鬧出的動靜,怎么看都不像是“例行調查”,更像是一場有預謀的政治秀。

事情的經過很簡單,韓國派了一艘調查船去黃?!翱疾臁?,結果被中國海警攔住了。

雙方在海上僵持了兩個小時,最后韓國船只只能灰溜溜地返航。

但韓方不但不收手,反而立刻對中國提出抗議,炒作“中國威脅”,把自己塑造成一副“受害者”的樣子。

這一出戲,真是演得越來越熟練了。

先說說韓國的理由。他們的說法是,2月底韓國海洋水產部派調查船前往黃海暫定措施水域,準備對中國漁民設置的鋼制構筑物進行調查。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聽上去好像挺正常的,但問題是,這片水域的法律歸屬并沒有最終確定。

按照《中韓漁業(yè)協(xié)定》的規(guī)定,中韓雙方都可以在這里進行漁業(yè)活動,但并沒有規(guī)定韓國可以隨意調查中國漁民的養(yǎng)殖設施。

而且,這已經不是韓方第一次試圖靠近這些設施了,之前幾次他們也想“考察”,但都被中國攔下了。

韓國這次顯然是有備而來,目的就是要制造點動靜出來。

中國方面的態(tài)度很明確,這片水域的漁業(yè)活動有相關規(guī)定,韓方無權隨意干涉。

但韓國不甘示弱,立刻派出增援船只,結果雙方在海上對峙了兩個小時,最終韓國船只不得不撤退。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按理說,這事到這里就該結束了,可韓國偏偏不肯放過這個機會,立刻開始大肆宣傳。

說中國海警“攜帶刀具威脅”他們的調查船,試圖營造一種“中國在海上動武”的緊張氛圍,擺出一副“受欺負”的樣子。

緊接著,韓國政府迅速出手,召見中國大使館官員,提出所謂的“嚴正抗議”。

他們的邏輯是,中方在暫定措施水域修建鋼制構筑物,可能意味著“中國在主權問題上有進一步動作”,而韓方必須對此進行調查。

這套說辭乍一聽好像有點道理,但事實上,中韓海域劃界談判仍在進行,主權問題并沒有最終定論。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換句話說,韓國根本沒有資格單方面認定這片海域屬于他們,更沒有理由指責中國在自己的傳統(tǒng)漁場進行正常作業(yè)。

而韓方一邊派船挑釁,一邊又在國際上大肆炒作,分明是想借這個事件博取外交上的籌碼。

但韓國可能沒想到的是,他們這一系列挑釁行為,反而可能讓中國加強在黃海的存在感。

到頭來,真正被動的可能是他們自己。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韓國內外交困,借炒作黃海爭端轉移矛盾

韓國最近在黃海上的動作越來越頻繁,甚至不惜挑起和中國的海上對峙,仿佛一夜之間變得異常強硬。

但仔細一看,這背后可不是簡單的“主權維護”,而是韓國政府內外交困下的一步險棋。

他們一邊在國內焦頭爛額,一邊在外交上左右逢源,偏偏選了中國當出氣筒,試圖借黃海問題來轉移矛盾、撈取政治資本。

說實話,尹錫悅政府現(xiàn)在的日子并不好過。

國內政壇亂成一鍋粥,彈劾案一天天逼近,執(zhí)政黨和在野黨斗得不可開交,民眾的不滿情緒也在持續(xù)發(fā)酵。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韓國經濟表現(xiàn)不佳,通脹壓力山大,老百姓的生活成本越來越高,而政府卻拿不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面對這樣的困局,最簡單的辦法當然是找個“外敵”來轉移注意力。

于是,他們開始在黃海搞事情,營造一種“我們正在捍衛(wèi)國家利益”的緊張氣氛,讓民眾把憤怒從政府身上轉移到“外部威脅”上。

另一方面,韓國在國際上的處境也并不輕松。

自尹錫悅上臺后,韓國的外交策略明顯向美國、日本靠攏,仿佛要和中國徹底劃清界限。

2024年,韓日還聯(lián)合發(fā)布了一份聲明,專門針對中國在海上的活動,明顯是想在地區(qū)安全問題上和美日站在一條戰(zhàn)線上。

但問題是,韓國的經濟命脈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賴中國,中韓貿易聯(lián)系緊密,如果徹底倒向美日,那韓國的經濟壓力恐怕只會更大。

可是,尹錫悅政府為了在國際舞臺上刷存在感,還是選擇迎合美日的戰(zhàn)略需求,不惜在黃海問題上挑事,借此向美日展示自己“強硬”的外交態(tài)度。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除了政治和外交因素,韓國在黃海上的舉動也和國內漁業(yè)問題脫不了干系。

過去一年,韓國漁民的日子不好過,黃海的漁業(yè)產量下降了18%,漁民怨聲載道。

按照正常邏輯,政府應該出臺扶持政策,幫助漁業(yè)恢復生機,但他們選擇了更簡單粗暴的辦法——把責任推給中國。

他們指責中國在黃海設立海上構筑物,聲稱這影響了韓國漁民的利益,甚至開始渲染“中國破壞黃海生態(tài)”的言論。

更夸張的是,韓國政府還推動修改法律,賦予海警更大的執(zhí)法權,顯然是要在黃海加強行動,未來很可能會采取更強硬的執(zhí)法手段。

韓國政府這一連串的操作,說白了就是在玩一場危險的游戲。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他們想通過炒作黃海爭端來轉移國內矛盾,同時迎合美日,借機鞏固自己的執(zhí)政地位。

但問題是,這種策略真的能奏效嗎?對中國來說,韓國的這些小動作顯然不會改變什么,該守的海域還是會守,該談判的也不會讓步。

更重要的是,如果韓國繼續(xù)在黃海問題上搞事情,不僅可能影響中韓關系,還可能讓本國經濟和區(qū)域合作都陷入更大的困境。

尹錫悅政府或許覺得自己在玩一招“妙棋”,但現(xiàn)實可能比他們想象的要復雜得多。

結語

說到底,這場所謂的“調查”根本不是單純的漁業(yè)問題,而是一場政治操作。

韓國政府不是真的關心蘇巖礁的歸屬問題,而是想借這個機會在國內外謀取政治利益。

但問題是,中國在黃海的立場一直很明確,不可能因為韓國的幾次挑釁就做出讓步。

如果韓國真的想要解決問題,就應該通過談判來處理,而不是一邊派船挑釁,一邊又跑去國際上哭訴。

這種套路,實在是太老套了。

參考資料:
韓媒稱中方人員攜刀具阻攔、恐嚇韓國海洋調查船,外交部回應-大河報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