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宴剛剛開始。
1
韓國人沖向中國股市
韓國證券存托結算院的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2月,韓國投資者瘋狂買入A股和港股資產,月度交易額高達7.82億美元,環(huán)比增長200%!
這個數(shù)據(jù)啥概念呢?該數(shù)據(jù)不僅創(chuàng)下3年來新高,而且遠高于同期韓國人對日本和歐洲股市的買入金額。

去年韓國人組團來中國旅游,今年直接帶著真金白銀買入中國股市,下一步不會是來中國買房吧?
韓國人來中國股市主要買啥呢?
韓國最大證券公司的數(shù)據(jù)顯示,此前韓國投資者凈買入規(guī)模排前10的海外股票中,中國股票占據(jù)6席,多為電動汽車、人工智能、芯片等科技行業(yè)的龍頭企業(yè)。
韓國《亞洲日報》的報道則進一步指出,小米、阿里巴巴、比亞迪、百濟神州、中芯國際、優(yōu)必選科技、騰訊等11只中國企業(yè)股票躋身韓國投資者境外股票凈買入前30位。

韓國人為啥對中國股市情有獨鐘?
從表面看,答案很簡單:能賺錢。
截至2月底,韓國交易所上市的中國指數(shù)ETF基金共44只,其中,漲幅最大的ETF基金近一個月收益率高達62.8%,而同期美國指數(shù)ETF收益率還不到10%。
有媒體報道,25歲的韓國大學生金英俊,去年通過韓國金融交易APP TOSS買入1000美元比亞迪股票,目前收益已達102.91%。賺到這筆錢后,他就可以買輛二手車了。

而且,像這樣的韓國年輕投資者不在少數(shù)?!疤少崱钡恼T惑讓韓國年輕人連夜下載中國股票交易APP,連泡菜壇子都顧不上了。
2
出?!疤越稹?/strong>
韓國人來中國股市淘金,其實并不是新鮮事。
韓國銀行、韓國國民年金等機構很早便涉足A股。近兩年,多只A股的破產重整甚至也出現(xiàn)了韓國資本的身影。
例如,根據(jù)證券時報消息,韓國松樹在A股重整市場進行了深度布局,ST花王、*ST中利、ST步步高的重整,都出現(xiàn)了韓國松樹的身影。

韓國散戶進軍A股則可以追溯到2008年。當時,韓國第一只A股基金推出,得到了韓國散戶的熱捧。
韓國散戶關注中國股市,很大原因是兩國經濟關聯(lián)緊密。數(shù)據(jù)顯示,2019-2022年,韓國對中國出口金額分別為1362億美元、1326億美元、1629億美元、1558億美元,都超過美國和日本之和。
而且,相比于日本的“渡邊太太”(喜歡外匯套利,不追求高收益),韓國投資者在海外布局時更有“賭性”。
2022年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總共5200萬人口的韓國,卻擁有高達6000萬個活躍股票賬戶。
而且,韓國投資者的準入門檻也非常低,未成年人只要征得父母同意,就可以開戶炒股,甚至還有小學生出席企業(yè)股東大會。

2021年美國散戶大戰(zhàn)華爾街做空機構時,韓國人就隔著太平洋砸了12億美元買GameStop股票。后來特斯拉三年漲19倍,他們又成第七大股東。他們甚至敢組團抄底俄羅斯ETF!
韓國人熱衷海外“梭哈”,也有內部原因。
一方面,內卷太嚴重,好工作太少。韓國十大財閥貢獻80%GDP卻只提供10%就業(yè)崗位,SKY大學(首爾、延世、高麗)2%的錄取率比中彩票還難。
另一方面,韓國股市很難賺錢。2025年2月,韓國綜合股價指數(shù)(KOSPI)漲幅不足2%,而同期港股恒生指數(shù)漲幅高達19.81%,恒生科技指數(shù)漲幅超17%。

在這樣的情況下,韓國人更愿意去海外找機會——搏一搏,單車也許就變成了摩托。
3
中國資產重估,才剛剛開始
韓國人本來是看不上A股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他們都傾向于投資美股。
2022年,韓國投資者持有美股規(guī)模達794億美元,占海外股票投資的42%。到了2024年,韓國投資者持有美股規(guī)模更是達到1014億美元。
但隨著特朗普上臺,關稅大棒持續(xù)揮舞,標普500指數(shù)相比高點已經跌去6%以上,大選日以來新增的3.4萬億美元市值已灰飛煙滅。韓國投資者重倉的特斯拉,股價更是已經腰斬,韓國人估計做夢都在問候特朗普。

關鍵時刻,韓國人從中國股市看到了希望。
今年2月,MSCI中國指數(shù)漲幅為11.8%、恒生指數(shù)漲幅為13.4%、恒生科技指數(shù)漲幅為17.9%;同期,MSCI韓國指數(shù)漲幅為-0.8%、韓國KOSPI指數(shù)漲幅為0.6%。
不少龍頭中概股也迎來春天,阿里巴巴、快手漲幅超過50%,中芯國際、小米集團漲幅超過40%,騰訊控股、比亞迪漲幅超過30%。
2月初以來,高盛、德銀、小摩、瑞銀、匯豐、美銀、大摩等華爾街大行相續(xù)看多中國資產,上調評級或大盤目標價。
這背后,一批中國科創(chuàng)企業(yè)正在憑借“硬實力”打破偏見。
DeepSeek的橫空出世,打破了外資對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的擔憂。有經濟學家直言:
DeepSeek證明了中國技術處于西方技術前沿,甚至超越了西方技術。

隨之而來的,是中國資產的重估。德銀此前發(fā)布研報稱,中國股市的估值折價即將消失,整個中國將來到“斯普特尼克”時刻。
更勁爆的是美國投資顧問公司WisdomTree的策略師Jeff Weniger認為,中國的“十大科技股”(Terrific 10)能與美股“七巨頭”(Magnificent 7)比肩:
美股“七巨頭”正在讓位于中國的“十大科技股”。

其中,美股“七巨頭”分別是蘋果、微軟、Alphabet、特斯拉、Meta、英偉達和亞馬遜。中國“十大科技股”分別是阿里巴巴、騰訊、美團、小米、比亞迪、京東、網易、百度、吉利和中芯國際。
這十大中國科技股推動香港恒生科技指數(shù)在此前12個月上漲了近70%,而美國的納斯達克指數(shù)僅上漲了27%。
而且,中國不止有“十大科技股”。芯片、操作系統(tǒng)、云計算,都有拿得出手的產品。例如,IDC數(shù)據(jù)顯示,國內AI服務器市場中,國產化芯片比例持續(xù)提升,已經從2023年上半年的10%提升到2024上半年的20%。

正因此,花旗稱:
考慮到中國科技行業(yè)的實力、政府對該行業(yè)的支持以及低廉的估值,即便在股市大漲之后,中國股市仍顯得頗具吸引力。
筆者認為,中國資產的重估才剛剛開始。
全球資本進場是有順序的。亞洲人向來是“風口探測器”,韓國人買爆科技股、中東土豪加倉之后,大概率歐洲養(yǎng)老金、美國對沖基金也會聞風而來,排隊入場。
屬于中國資產的這場盛宴,才剛剛開席!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