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21日,世界上第一部公開上映的動畫長片推出——《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在此之前,從未有人制作過商業(yè)上成功的彩色有聲動畫長片。

為了制作這部動畫片,整個20世紀30年代,華特·迪士尼把他的動畫工作室變成了一個實驗室,他為動畫師們投入了大量資金,用于學(xué)習(xí)人物素描、研究歐洲童話插畫家的藝術(shù),以及探索動畫中光線效果的表現(xiàn)。此外,他還為技術(shù)和設(shè)備的重大進步支付了巨額費用,最著名的是發(fā)明了多平面攝影機,這種攝影機可以在一個畫面內(nèi)實現(xiàn)前所未有的深度和透視效果。

事實上,在《白雪公主》推出之前,迪士尼公司因早期動畫短片《幸運兔奧斯華》的版權(quán)糾紛陷入資金困境。迪士尼不得不孤注一擲,投入高達150萬美元(相當(dāng)于今天的3400萬美元)來制作《白雪公主》,當(dāng)時媒體稱其為“迪士尼的愚蠢之舉”。

然而,當(dāng)《白雪公主》在影院上映時,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從口碑,到票房,都有不俗表現(xiàn)。蒙太奇的發(fā)明者、前蘇聯(lián)導(dǎo)演謝爾蓋·愛森斯坦,稱其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部動畫片首次公映時獲得了超過780萬美元的票房收入,后來經(jīng)過多輪重映,累計斬獲4.18億美元。因而,《白雪公主》的巨大成功,將迪士尼帶出深淵,并成為向世界級公司邁進的轉(zhuǎn)折點。

由此,《白雪公主》創(chuàng)造了一種電影類型和新的藝術(shù)形式,確立了迪士尼電影的制作模式:一部成功的迪士尼電影應(yīng)該看起來像《白雪公主》。

然而,88年后,真人版《白雪公主》卻沒能像動畫版那樣獲得普遍好評。

圍繞《白雪公主》真人版的爭議,其實已經(jīng)延燒了兩年——主要集中在選角以及劇情上的“政治正確”舉措,比如使用拉丁裔女演員(棕色人種)飾演白雪公主,比如讓白雪公主更具有女性意識。因而,3月21日全球同步上映之前,抵制這部電影的不在少數(shù),去年其首支預(yù)告片發(fā)布一周后,就有百萬人倒贊(踩)。

因為有如此多排山倒海的負面評價,以至于近期電影公映后,一家美國媒體發(fā)出靈魂之問:

“《白雪公主》是最愚蠢的迪士尼翻拍嗎?”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數(shù)據(jù)-

先看數(shù)據(jù)。

以反映海外普通觀眾評分為主的IMDB上,《白雪公主》目前有一個難以置信的低分——2.1(開分2.4,逐步下滑到現(xiàn)在這個分值,或許還會再降低),這可能是迪士尼電影里,最差的口碑表現(xiàn)了。截至3月24日,超過42000個用戶在IMDB上進行評價。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為什么評分如此之低?一位網(wǎng)友在IMDB上的留言頗具代表性:

迪士尼翻拍的《白雪公主》令人失望,它完全未能捕捉到原作的魅力。這部電影最大的問題之一是它試圖將《白雪公主》現(xiàn)代化,以迎合當(dāng)代的社會思潮,但它未能重現(xiàn)經(jīng)典電影的奇思妙想和驚奇感,反而呈現(xiàn)出一種充滿政治色彩、視覺上不連貫且情感空洞的體驗。

爛番茄上,反映專業(yè)影評人意見的新鮮度,《白雪公主》只獲得44%(截止3月23日有180家媒體發(fā)布了評論,且這個分值還在降低),低于所有迪士尼根據(jù)經(jīng)典動畫改編的真人電影。同一維度下對比,在中國區(qū)域不被認可的《花木蘭》都有71%,而備受全球影迷非議的黑人版《美人魚》,新鮮度也有67%。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意味著,不論是普通人還是專業(yè)人士,都對《白雪公主》不滿意。當(dāng)然,這反映到了票房上。

美國時間3月20日,《白雪公主》首映當(dāng)天,美國本土票房僅350萬美元,首周末這部電影在4200家北美影院放映,票房收入僅為4300萬美元(約3.1億元人民幣)。相比之下,同樣飽受爭議的《小美人魚》首映當(dāng)日北美區(qū)票房斬獲1030萬美元,首周末票房為9550萬美元。目前從走勢看,《白雪公主》不太能像《美人魚》一樣,可以在票房上打一場翻身仗。

和《白雪公主》票房相似的是迪士尼另一部動畫翻拍電影《小飛象》,后者在2019年上映時的美國首周末票房收入4600萬美元,也超越了前者。但《白雪公主》預(yù)算高達2.5億美元(含營銷宣傳費用或達2.7億美元,接近20億元人民幣),而《小飛象》成本則為1.7億美元,相較而言,后者回本壓力小得多。

另一方面,論IP知名度,《白雪公主》比迪士尼其他動畫片要高得多,卻有了一個真人翻拍電影里首周末票房最低的紀錄。

而在世界第二大票倉的中國,首日票房僅為185萬元人民幣,首周末僅僅640萬,周日票房排名第七。這個成績,幾乎只與一些低成本文藝片相當(dāng),也比重映的《倩女幽魂》低得多(首周末票房1020萬元)。

因此,《白雪公主》這個項目,注定要巨虧收場 。

某個層面來說,這是一次可以預(yù)見的失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評價-

從爛番茄上專業(yè)影評人的評分基本可以判定,這部電影完全不及格,或者說是一部徹頭徹尾的爛片。而「文娛春秋」的直接觀感是——這部翻拍片除了臺前幕后的爭議可資一談,電影本身沒什么好說的。

我們的建議是,沒什么看的必要。除非你有很強的好奇心,否則,完全可以忽略。即便不考慮女主角的爭議,這也是一部很難讓人產(chǎn)生興趣的電影。正像《波士頓環(huán)球報》的影評人Odie Henderson所說,“這部愚蠢的翻拍,讓我昏昏欲睡,脾氣暴躁。”

“暴躁”的,還有美國公共廣播電臺(NPR)編輯,NPR是美國一家獲公眾贊助及部分政府資助、獨立運作的非商業(yè)性媒體機構(gòu)(相對中立溫和),而他們的音頻節(jié)目標題是——“《白雪公主》是最愚蠢的迪士尼翻拍嗎?”

在NPR的節(jié)目里,幾位嘉賓對這部電影的一致看法是——真人版試圖賦予白雪公主更多力量和獨立性,但并不成功。的確,除了選角上的“出人意料”,《白雪公主》在劇情上也進行了大幅調(diào)整。例如,白雪公主不再是一個等待救援的被動公主,而是擁有更多主動性和獨立性的角色。

事實上,在上映前,很多觀眾都擔(dān)心,過多的現(xiàn)代化元素會讓這部電影變成一部“政治宣言”,而不是一個溫暖而有趣的童話故事。這種顧慮,可能正是《白雪公主》首周末票房失利的原因——某種程度而言,這也是政治正確的失敗。

“政治正確”引發(fā)逆反,這是可以預(yù)見到的,回到劇情本身,其實這部電影也過于平淡?!睹麍觥返挠霸u人Richard Lawson揶揄地寫道:“你說什么?這部《白雪公主》并不是電視電影,而是一部耗資2.5億美元的電影?哦天哪!”他的意思是,《白雪公主》只能上電視,而非大銀幕。

《滾石》雜志的撰稿人David Fear則說,“這部《白雪公主》可能不是最糟糕的動畫經(jīng)典的真人改編,但它絕對是最平淡的之一。不過,這部電影作為睡前故事倒是有其價值,因為它肯定能讓你入睡?!?/p>

《紐約時報》的首席影評人Manohla Dargis總結(jié)了她對這部電影的看法:“這部電影既不夠好到讓人欣賞,也不夠差到讓人可以痛快地吐槽;它的平庸是最大的敗筆?!?/p>

《華爾街日報》的Kyle Smith寫道:“幾乎每一場戲都充滿了表面上的光鮮,而缺乏真情實感,劇情的發(fā)展也顯得牽強?!?/p>

英國《衛(wèi)報》的首席影評人Wendy Ide給這部電影打了一星(滿分五星),并稱其“糟糕得讓人腳趾蜷縮”。她表示:“這部電影是由一群眼中只有卡通美元符號、靈魂中沒有一絲藝術(shù)光芒的人拍出來的。”她還補充說,觀看這部電影“就像指甲下被塞進竹刺一樣的痛苦體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并不是所有影評人都認為這部電影“糟糕”,也有正向評價。

比如,游戲和影音評論網(wǎng)站IGN的影評人Siddhant Adlakha就對《白雪公主》贊譽有加,認為它是“過去十年中迪士尼最佳的真人翻拍電影之一”。至于備受爭議的齊格勒,作者Siddhant認為,她成功塑造了一個既保留動畫版優(yōu)雅動作又充滿勇敢精神的白雪公主形象,“齊格勒深入挖掘了角色的內(nèi)心世界,使其成為一位更加立體和感性的迪士尼女主角?!?/p>

《娛樂周刊》的作者Patrick Gomez也盛贊,“這部迪士尼真人翻拍堪稱最佳,這要歸功于瑞秋·齊格勒的出色表現(xiàn)。”作者寫道,齊格勒出現(xiàn)在銀幕上的那一刻起……“很明顯,她生來就是要扮演一位迪士尼公主?!?/p>

《綜藝Variety》網(wǎng)站的撰稿人Owen Gleiberman也認為這部電影不錯,他在文章里寫道:“比大多數(shù)迪士尼動畫翻拍作品更加歡快活潑,少了一些沉悶感,同時愛情故事的處理恰到好處,足以支撐劇情。是的,爭議純屬無稽之談?!?/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爭議-

某種程度上,戲外的非議,相對這部電影而言,要好看得多,也更具戲劇色彩。

本片導(dǎo)演是馬克·韋布,過往執(zhí)導(dǎo)作品風(fēng)評不差,比如《和莎莫的500天》《超凡蜘蛛俠》等,本應(yīng)值得期待。在項目發(fā)布之初時,導(dǎo)演承諾會有一個更現(xiàn)代的童話故事版本。

馬克·韋布可能想不到,這部電影會面臨如此大的爭議——自從主要演員陣容公布以來,就一直處于風(fēng)口浪尖,而且全都是在戲外。這大概是作為創(chuàng)作者最不想看到的情形。

如今,《白雪公主》上映,本應(yīng)該是飾演白雪公主的瑞秋·齊格勒風(fēng)光無限之時,但她顯得落寞,甚至好像被好萊塢“放逐”了。從IMDB上看,她沒有任何即將上映的電影——這意味著她幾乎喪失了之后的工作機會。

在《艾米莉亞·佩雷斯》風(fēng)波發(fā)生之后,電影公司在雇傭演員時,相當(dāng)小心。Netflix出品的《艾米莉亞·佩雷斯》,曾被認為今年奧斯卡大熱影片,但直到主演卡拉·索菲亞·加斯孔被翻出曾有種族歧視言論。最終,雖然有13項提名,但斬獲不多。

和卡拉·索菲亞一樣,齊格勒也有相似的“劣跡”。

“她太危險了,不能碰,“一位好萊塢資深人士透露,“她不知道什么時候該閉嘴。”這多少有點像是中國“劣跡藝人”的高危性。

早在2022年,齊格勒就因為批評原版《白雪公主》動畫電影而引發(fā)非議。當(dāng)時,她說,這部動畫電影在女性擔(dān)任有權(quán)力的角色以及女性在世界上適合做什么的觀念方面非常過時(也就是說不夠女權(quán))。她把王子的行為比作“跟蹤者”,并說在新電影中白雪公主“不會被王子拯救,也不會夢想真愛”(片中,男主角的確不是王子,而是一個盜賊)。

后續(xù),她又被爆出有歧視華裔的言行,更是在中國地區(qū)引發(fā)軒然大波。作為非白人的拉丁裔,齊格勒歧視有色人種讓人實在難以想得通。當(dāng)然,最直接的批評是——她的膚色被指不適合演繹原著中“皮膚似雪一樣白皙”的“白雪公主”。

雖然,翻拍版本將白雪公主這一名字的由來,從其膚色改成了在暴風(fēng)雪中降生(因此得名),但似乎很多人都更認可格林原著故事或原版的設(shè)定。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國外網(wǎng)友吐槽:甚至連鳥都不放過。
(但下圖其實是AI生成,新版的鳥和原版差不多)

因而,早在制作期間時,她和這部電影就被公開抵制,首支預(yù)告片在上線短短三周內(nèi),成為油管歷史上最不受歡迎的電影預(yù)告片,有近100萬人按了倒贊(踩,也就是不喜歡),而點贊的不到7萬。也就說,九成以上的觀眾對其投了不信任票。

除了對于原著的批評引發(fā)爭議外,瑞秋·齊格勒的其他言論也給電影帶來麻煩。2024年美國總統(tǒng)大選結(jié)果出爐后,齊格勒感到沮喪,她對投票給唐納德·特朗普的人進行了猛烈抨擊,并以F開頭怒懟特朗普。這激怒了支持特朗普的人,也讓《白雪公主》“收獲”更多抵制的聲音。

另一個爭議點在于——齊格勒和飾演邪惡皇后的蓋爾·加朵政治立場完全不同。她們對以色列和哈馬斯沖突有著截然相反的看法——作為以色列人,蓋爾·加朵當(dāng)然是支持自己國家的,而齊格勒站在另一邊。在2024 年8月一篇宣傳《白雪公主》官方預(yù)告片的帖子中,齊格勒寫道,“永遠記住,自由的巴勒斯坦。"

事實上,加朵曾經(jīng)對齊格勒關(guān)于原版《白雪公主》“過時”的評論感到困惑。她向外傳遞的態(tài)度是:你不應(yīng)該批評一個簽約的項目,也不能給這個項目制造麻煩。

在上映前一周的3月15日,電影在洛杉磯舉辦了首映禮,盡管兩位女主角都到場了,但互動不多,被解讀為有心結(jié)。正因為爭議,首映禮沒有大操大辦,而是僅有攝影師和內(nèi)部工作人員參加,也沒有媒體入場,大概率,這是為了避免在紅毯上提及一些雷點。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種種爭議,為迪士尼史上最成功作品(之一)的翻拍版本,帶來了一個奇怪而不安的命運走向。

值得玩味的是,1937年動畫版本《白雪公主》的成功,不僅挽救了迪士尼,也成為一代又一代美國人的童年記憶。如此看來,現(xiàn)在真人版的失敗,更像是一個隱喻——所謂的美國價值,在當(dāng)今語境里,顯得失真。

因而,一家美國媒體的影評人,不無感慨地寫道:

“白雪公主”成就了如今的迪士尼,但為什么現(xiàn)在把她的故事搞得這么糟?

撰稿 | 筱熙

策劃 | 文娛春秋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