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0日凌晨,一聲巨響打破了夜的寧靜。烏克蘭特種部隊使用國產(chǎn)海王星-M導彈,對俄羅斯至關重要的蘇賈德輸歐天然氣管道發(fā)動了精確打擊,爆炸形成了直徑達30米的火球。這一行動不僅直接回應了特朗普關于“烏克蘭還剩幾張牌”的嘲諷,同時也給歐洲各國上了一堂深刻的能源安全課。

根據(jù)衛(wèi)星圖像顯示,爆炸點精準鎖定在管道的一個加壓站,顯示出此次襲擊的高精度和專業(yè)性,遠超去年對北溪管道的攻擊。這次事件導致歐洲天然氣期貨市場劇烈波動,價格瞬間飆升,給已經(jīng)緊張的能源供應帶來了更大的不確定性。

面對此次襲擊,俄方強烈譴責,稱其為恐怖主義行為,并呼吁國際社會共同抵制。然而,網(wǎng)友們迅速翻出了2014年克里米亞電站遭襲的歷史舊賬,使得俄羅斯方面的指責顯得無力。與此同時,烏克蘭方面透露,其海王星-M導彈生產(chǎn)線已全面啟動,每月產(chǎn)量充足,暗示未來可能有更多目標成為襲擊對象,甚至包括韃靼斯坦油田。

歐洲各國對此反應激烈,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意大利工業(yè)部長則四處尋找液化天然氣資源以緩解危機。值得注意的是,匈牙利總理雖然前一天還在批評歐盟援助烏克蘭,但隨后被拍到秘密聯(lián)系阿塞拜疆能源部長尋求幫助,展現(xiàn)了政治立場背后的務實考量。

在這場風波中,最大的受益者似乎是美國的頁巖氣公司。隨著歐洲天然氣期貨市場的暴漲,華爾街投資者們似乎看到了巨大的盈利機會。這場突如其來的事件不僅改變了地緣政治格局,也為全球能源市場帶來了新的變數(shù)。

此次烏克蘭對俄輸氣管的成功打擊,不僅凸顯了現(xiàn)代戰(zhàn)爭中技術手段的重要性,也揭示了在全球化背景下,任何局部沖突都可能產(chǎn)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對于依賴進口能源的國家而言,加強自身能源安全建設已成為當務之急。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