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第二輯:

一棵榕樹的生根發(fā)芽

1997年的時候,一場金融風暴席卷亞洲,捎帶著整個世界的金融圈都開始震蕩。

當除了預言什么都準的索羅斯狂揮鐮刀割韭菜的時候,一個名叫陳萬寧的年輕人卻因為炒期貨賠了個底朝天,隨后入職了一家互聯(lián)網文學公司。

在這里,他將第一次住花園洋房,第一次坐頭等艙。

后來的后來,年輕人開始寫劇本,他把這個互聯(lián)網公司寫成“同福客?!保诺搅恕段淞滞鈧鳌返膭”纠?,人們由此記住了他的筆名:寧財神

不是每個人落魄時,都能遇到自己的“同??蜅!?。

寧財神是一個幸運兒,因為他遇到的那家網站,名叫——“榕樹下”,一家也許在互聯(lián)網發(fā)展史上都稱得上空前絕后的公司。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每個人都對網絡文學的起點有著不同的定義。

但有些時候,起點并不重要,只要你足夠驚艷,也可以開辟一個新的時代。

葛優(yōu)在電影《甲方乙方》里說:“1997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它?!?/p>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甲方乙方》劇照

對于網絡文學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在這一年里,有太多的新元素萌發(fā)了出來,為98年的春風埋下來之不易的種子。

在所有后來發(fā)了芽的種子里,BBS論壇是一顆,榕樹下的個人主頁是另外一顆。

前者是爬山虎,不經意間綠了一片天;后者是曇花,剎那間驚艷到所有人。

1997年,美籍華人朱威廉,開辦了一個中文個人主頁,起名“榕樹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源:“榕樹下”

一年多之后,他把個人主頁變成了網站。

如果真寫一部網文史,朱威廉大概已經是故紙堆里的名字了,蒙著厚厚的塵埃。但如果時光回溯二十多年前,第一代網文人都不會對“Will”這個稱呼感到陌生。

現(xiàn)在我們回過頭去看,會覺得朱威廉回國創(chuàng)辦“榕樹下”這件事充滿著夢想家的色彩。

我們在上一期說過,最早一批玩網文的人其實就是海外的華人圈,只不過玩票試水寫兩筆牢騷的人很多,真金白銀時間精力砸進來的就鮮有人在了。

朱威廉,正好是那個夢想照進現(xiàn)實的人。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少年朱威廉與父親及侄子Stephen

在1997年,朱威廉不算獎金,一年大概是五十萬美元的薪資水平,而且之后他賣掉自己創(chuàng)業(yè)的廣告公司,也收獲了大筆資金(這個廣告公司當時的收購價是1240萬美元,直接撐起了榕樹下的早期資金來源)。

所以當他說要辭掉公司職務去辦個人文學網站的時候,他們公司董事滿臉黑人問號地問:“你瘋了嗎?你現(xiàn)在二十幾歲,一年拿著五十萬美金,辭職去做什么?”

多年之后,當采訪者對朱威廉問出“你當時怎么想的?”這個問題時,朱威廉的回答很誠懇:

“我沒怎么想,就覺得這是我的使命,我就是要去做這件事情,可能是‘走火入魔’吧。”

按照朱威廉的自述,他從未受過任何文學訓練,唯一和文學沾點邊的是中學拿過他們郡的第一名,不過那是英文寫作。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青年朱威廉

直到創(chuàng)辦“榕樹下”的很多年之后,朱威廉都沒有看過絕大多數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四大名著。

從任何角度看,朱威廉都不應該是那個締造了網文傳奇的人,可偏偏就是他。

站在1997年的關口上,我們得承認,朱威廉走了一條當時文藝青年所未曾設想的道路。

當大家都在陶醉于港臺小說的刀光劍影時,朱威廉想的卻是“互聯(lián)網新技術可以賦予文字全新的力量,讓文字傳播更快捷,可以讓更多的人拿起筆去寫”,屬實是大格局。

這條路注定了,朱威廉將在中文互聯(lián)網世界里,第一次旗幟鮮明地打出“文學”兩個字,不是球評、不是段子、不是小說或是別的什么的東西,就是“文學”。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榕樹下”網站logo

想做就做,1997年的圣誕節(jié),“榕樹下”作為個人主頁正式誕生,朱老板開始正式招兵買馬起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榕樹下一開始就和所謂的BBS論壇涇渭分明,論壇時代最講究的就是自由,這邊敲完回車鍵,寫的東西馬上就會傳遍千家萬戶,但榕樹下偏偏對這個模式說了“不”。

朱威廉采取了一種類似于傳統(tǒng)文學雜志的“編輯審核”的模式。在這個模式下,作者可以在榕樹下的個人主頁上點擊一個鏈接(現(xiàn)在一看好像有點詐騙網站的感覺),然后把自己的文章發(fā)到朱威廉的郵箱里,小朱同志會夜以繼日地審核,然后予以發(fā)表。

最初的時候,沒有人關注到這個不起眼的個人主頁,大概在一周之后,朱威廉的郵箱里才出現(xiàn)了第一篇投稿。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榕樹下”早期主頁截圖

這是網絡文學邁出的關鍵一步,盡管后來陳村(榕樹下的元老之一)曾反思說,編輯模式耗費了太高額的成本。

但假如時光的長河逆流而上,我們以馬后炮的視角來看,其實這個模式直到今天也在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從這些年起點等網站的運營情況來看,一個好的編輯,一次關鍵的推薦,也許就能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大神。

彼時的朱威廉或許不曾想得這么長遠,但編輯審核的模式已經足以讓榕樹下一炮而紅。在文學夢還未完全褪色的90年代,大量的稿件飛向了榕樹下。

早期的投稿者大多數是白領、教師和學生,散文和隨筆大概占到了稿件的80%以上。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單行道文學社團(“榕樹下”著名社團之一)

在互聯(lián)網信息還未泛濫的時代里,所有的投稿者都在盼著自己的文字出現(xiàn)在屏幕之上。

最開始,能做這個工作的只有朱威廉一個人,招聘員工那是后續(xù)的事情了。他像一個純粹的理想主義者,在這個過程中持續(xù)地投入自我。

在咖啡館、在候機廳,在自己有空閑時間的隨便一個角落里,朱威廉都在為了文章的編輯殫精竭慮。

有一次,為了一篇稿子,他在出差過程中不得不從英國打越洋電話到上海,一打就是通宵達旦,所花費的話費高達7000英鎊,約合人民幣10萬元。這在當時的中國大多數地方,都足夠買上一套房子。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朱威廉(右)與網友

這一切真的值得嗎?朱威廉也曾無數次捫心自問。

許久之后的某一天,當朱威廉來到昆明出差的時候,在機場更新榕樹下的網站時,旁邊就有人驚呼:“這不是榕樹下嗎?”

那一刻朱威廉明白,榕樹下早已人盡皆知了。

到1997年底,整個中國大陸大概有三十萬臺電腦接入到了互聯(lián)網中,而那時候榕樹下的個人主頁訪問量達到了10萬+,這是一個在今天看來都有些夸張的數字和比例。

榕樹下火了,審核當然不可能再由老板親自出馬。于是,一個星光熠熠的工作班子就此建起來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王朔、須蘭、阿城、陳村

于是陳村來了,這位在傳統(tǒng)文學界已經享有盛譽的前輩,成為了榕樹下的藝術總監(jiān)。他給自己的定位是“網眼”,他想看看在互聯(lián)網上,文學能發(fā)生怎樣奇妙的變化。

于是寧財神也來了,這位后來寫出了《武林外傳》的大才子,應聘的崗位是網站設計。朱威廉甚至沒看他的作品就把他招了進來,而后來被人們呼為“邢捕頭”的邢育森,就坐在他的對桌。

“那時候,榕樹下的辦公室,就像是陳萬寧(寧財神)日后筆下的同??蜅!保纶w波后來這樣評價道。

再后來,安妮寶貝和路金波也過來應聘。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勵婕(安妮寶貝)

朱威廉至今能夠回憶起安妮寶貝來應聘時期的場景,這個后來大紅大紫起起伏伏的作家,來面試的時候“穿得很樸素”,朱威廉只用了五分鐘就錄取了這個姑娘。

這個來自浙江寧波的女孩子后來在榕樹下當到了部門主管,98年順理成章地開始寫作。

之后的故事,我們很熟悉了,安妮寶貝憑借《告別薇安》和《七月與安生》一炮而紅。

許多年后的年輕人也許不會再記得榕樹下,但他們校園外書店的架子上,一定會有安妮寶貝的作品。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安妮寶貝的部分作品

在安妮寶貝最早的一批書迷中,有個來自四川的學生。在偶像的影響下,他開始嘗試在榕樹下寫作,并且參加了那一年的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獲得了一等獎,被保送到上海大學,他的名字叫做郭敬明。

后來以小說聞名的他,在榕樹下寫的內容以散文為主,數年后,這些散文將會出現(xiàn)在那本《左手倒影,右手年華》之中。

也許他的那句“愿你是陽光,明媚而不憂傷”,形容那個時代的榕樹下和安妮寶貝,更合適一點。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99年,當滿大街還在開著夏利的時候,朱威廉喜歡開著一輛紅色的跑車,穿行于上海的大街小巷,宛如一道紅色的閃電,期待著劃開一個舊世界,抑或是在轉角遇到一個新世界。

榕樹下提供了一種可能,那就是傳統(tǒng)文學有可能和網絡文學之間打通壁壘,而這個可能在榕樹下之后的很多年,看起來都像是毫無可能。

時至今日,路金波、安妮寶貝、今何在、寧財神甚至郭敬明這一代作家,他們的網絡作家身份早已變得模糊了。我們總覺得他們不像唐家三少或是烽火戲諸侯那樣,前者與晚輩們涇渭分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榕樹下”編輯全家福

第一排左起:何從、朱威廉、MC

第二排左起:AVA、陳村、花過雨、SWEETY、航云、根號叁、蕭飛、安妮寶貝

第三排左起:KEN13、寧財神、小菜

當我們轉頭梳理網絡文學源頭這一并不遙遠的起點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其實是現(xiàn)在的“網絡文學”更狹義一些。

小說從來不是文學的全部,80年代朦朧詩派和先鋒文學交相輝映的時候不是,現(xiàn)在抑或90年代也不是。BBS論壇為后來的類型小說開辟了一條荊棘遍地的光明之路,而榕樹下給了另外一條更艱難的路——

除了小說,文學還有別的可能。

所有的人總是在想象著,歷史是一條線,從石器到鐵器,從落后到文明,但其實這是一廂情愿的幻想,歷史往往是多元化的。

當90年代末,互聯(lián)網和網絡文學的大戲剛剛開場的時候,BBS論壇是一個“江湖”,里面有刀光劍影,倚天屠龍。榕樹下則更像是一個水泊梁山,各路大神在這里出沒,大家坐在一起買醉狂歌,暢想著未來書寫著的一切。

而朱威廉為這場“聚義堂”前的集會,提供了他們所能想象的一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榕樹下”網站簽名板

朱威廉也許不是這些年網文平臺創(chuàng)業(yè)者里面最有能力的那位,卻一定是最豪邁的那位。他慷慨地給了員工最好的待遇,讓聚義堂前的各位能夠大碗喝酒大塊吃肉。

在國內大多數人工資還沒到四位數的90年代末,朱威廉給寧財神、李尋歡(路金波)和邢育森這“三駕馬車”開出了兩萬月薪的天價,這個數字在當時的上海大概能買到6平方的房子。

他給寧財神租了上海的花園洋房作為寓所,同時提供每個月往返北京的頭等艙機票一張。

他常常把一大捆美鈔扔在路金波手里,讓他去換成人民幣,惹得后者一陣驚呼。

“我覺得錢是最不值錢的,最值錢的是人,他們才是真正能創(chuàng)造價值的,”朱威廉如是說。

這些“最值錢的人”,憑借著夢想的凝聚力和朱威廉的“鈔能力”湊在了一起,創(chuàng)造出了驚人的價值。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榕樹下”三駕馬車:刑育森、寧財神、李尋歡

到2000年前后,榕樹下的訪問量已經達到了每天百萬,注冊人數則是450萬。他們每天可以收到5000多篇的投稿,文學熱情順著網線,正在烈烈燃燒。

有人問,朱威廉你想做網上的《收獲》嗎?

朱威廉對此哈哈一笑,回答道:可能是《收獲》想辦個榕樹下還差不多。

《收獲》的巔峰發(fā)行量是十萬,而榕樹下的點擊量則十倍于此。

傳統(tǒng)文學和實體出版會是歸宿嗎?這是那個時代網絡文學的終極命題。在對著《收獲》談笑風生的時候,朱威廉也在想怎么讓網絡文學更進一步的問題。

1999年的6月,榕樹下和上海人民廣播電臺聯(lián)合制作文學節(jié)目“今夜不太晚·相約榕樹下”的節(jié)目,算是開啟了跨界之路。

不久之后,榕樹下與上海東方廣播電臺合作“夜傾情·榕樹下”節(jié)目開播, 在每天晚上11—12點,播送網友的精彩文章。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榕樹下”首屆網絡原創(chuàng)文學獎叢書

后續(xù)榕樹下又與上海文化出版社合作推出了“榕樹下網站網絡原創(chuàng)作品叢書”,出版在榕樹下發(fā)表的網絡原創(chuàng)作品。

一套組合拳打下來,效果雖然平平,卻已經是那個時代網絡文學變現(xiàn)所能望見的極限。

不能變現(xiàn)是那個時代互聯(lián)網企業(yè)的通病,但朱威廉依然信心滿滿,他相信時間和文學的魅力,會解決一切問題。

1999年,榕樹下舉辦了首屆“榕樹下網絡文學大賽”。

在朱威廉和陳村的努力下,賈平凹、余華、王朔和安妮寶貝、路金波等“兩代作家”濟濟一堂,網絡文學第一次旗幟鮮明地站在了傳統(tǒng)文學面前。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首屆“榕樹下”網絡文學大賽頒獎大會

王安憶、王朔、阿城、余華、陳村、寧財神、邢育森、李尋歡、安妮寶貝、Sieg

(2000,上海)

第一屆大賽的冠軍是尚愛蘭,獎勵是一次千島湖之旅。那次旅行,尚愛蘭女士帶上了年僅十歲的女兒,小姑娘的名字叫做蔣方舟。

幾個月后的跨年夜,在千禧年的煙火下,朱威廉包下了金茂大廈的豪華包間,榕樹下的員工們彼此舉杯。這群大多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人看著窗外的夜空,都相信他們將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文學時代。

北島的詩里說:

“那時我們有夢,關于文學,關于愛情,關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但杯子碰撞在一起,何必非得是夢想破碎的聲音。

策劃:翟晨旭 夏夜飛行

排版/編輯: 洛溪 夏夜飛行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作者后記:

上一節(jié)我們做了一個開端樣式的長篇,哈哈哈哈,很多書友猜錯了,北美來的年輕人其實是朱威廉,而不是江南他們。

此外很感謝上次糾正“四通利方”的朋友們。我確實沒有經歷過那個時代,看體育的時候已經是新浪網了,當時大連實德和山東魯能占據著頁面的主要板塊。

這種糾正其實就是我們這個連載文最有意思的地方,在和讀者的互動中,也在豐富著作者本人對于網絡文學的認知。

對于榕樹下的故事,我選擇讓它在最巔峰的時候中止這一篇。下一章,我們將講述一個悲劇故事,講一個榕樹下走向衰落的歷史必然。

大家有什么想法,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討論吧。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蔣方舟丨余光中丨楊紅櫻丨蔣勛丨范雨素

文學雜志小傳

轉載、商務、作者招募合作丨請后臺聯(lián)系,凡本平臺顯示“原創(chuàng)”標識的文章均可聯(lián)系編輯轉載,未經授權轉載視為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