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男人,最容易背叛感情?#
背叛一直以來都是為大多數(shù)人所不恥的事情,正因為如此,大家會對那些主動破壞婚姻契約,做出背叛行為的人抱有一定的評判和惡意,比如會把出軌的人定義為道德敗壞的人,或者直接貼上渣男渣女等標簽。
但在這樣做的同時,很多人也會觀察到,好像并不是所有出軌的人都如我們想象中那么惡劣,那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出軌的人能是好人嗎?
出軌的人當然可以是好人,不僅如此,他甚至可以是任何一種人。
在親密關系里,如果你能嘗試放棄好人視角改用活人視角去看待伴侶,相信很多之前想不通的卡點都會迎刃而解。

沒有人想當“壞人”,尤其是一個曾經成功通過篩選、你愿意與之攜手一生的人,就更沒有必要非當壞人不可。
做壞人也是有成本的,而人又是趨利避害的,賠本的買賣誰要做呢?
所以,面對出軌問題的關鍵難點不在于他到底是好是壞,而是他為什么寧愿被看做是“壞人”也要做出軌這么不要臉的事情?
我常跟大家說,錯誤也是有功能性的,明知故犯像出軌這樣的“罪行”,他圖到什么好了呢?
如果你看不到“出軌行為”背后他所能得到的“好處”,你就理解不了一個人為何會主動選擇墮落。
當你無法理解的時候,就只能把這種行為理解為是一種壞人的本能。
然后你就鉆進死胡同了——一個擁有壞人本能的人,怎么可能是好人呢?
這就是為什么我總在強調活人視角的重要性,只有當你用活人視角來看待伴侶時,你才有可能留意到對方的情緒、感受、需求以及所處的具體情境,你才有可能透過墮落看見他的訴求。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出軌行為是代價,而你老抓著代價不放、拼命研究有什么用呢?你得知道他究竟以此為代價交換了什么好處呀!
所以,糾結于出軌方到底是不是好人的當事人,是不可能理解伴侶出軌的真實原因的,這就造成了大部分背叛危機中雙方經常陷入無止境的撕扯和無效溝通中,離不了又過不好。

那么,一個人為什么會出軌?總體上是基于兩大邏輯:
1、基于物質匱乏的現(xiàn)實邏輯
2、基于情感匱乏的心理邏輯
背叛的底層邏輯一定是一個人在婚姻關系中感受到了匱乏,即當前的關系在某些層面上不能讓他感受到滋養(yǎng),進而使得他痛苦和壓抑,所以必須通過婚姻之外的其他途徑來使得這些需求得到代償。
在一般情況下,會使人感到匱乏的東西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現(xiàn)實事物,一類是心理情感。
在現(xiàn)實邏輯下,一個人選擇出軌是基于對某種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的匱乏,比如常見的錢財?shù)匚?、性需求以及繁衍需求等等,這些東西在婚內一般會因為客觀條件上的差異而變得無法消除,因為一個出身貧苦的人明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為伴侶帶來錢財?shù)匚簧系膸椭?,一個患有生理疾病的人也無法立馬滿足伴侶對于生育的需求。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一個人不能夠放下對這些事物的執(zhí)念,反倒因為得不到而不斷滋生欲念的話,他就會走向另一條道路,即通過建立婚外關系來讓這部分需求得到補償,比如在公司找一個家境特別好的第三者,或者找一個健康的人來為他生兒育女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這類人在選擇背叛后通常會展現(xiàn)出不留情面的特質,因為在他們的視角里,婚外情不是單純的對婚內需求的代償,而是一種替代,即他的核心需求完全不能在婚姻關系里獲得,所以建立婚外情的結局就是他大概率會因此拋棄舊有關系。
這樣的人通常會更容易被看做是一個壞人,因為他們往往展現(xiàn)出來的是一種毫無同理心的態(tài)度,他們不僅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甚至很多時候還把罪責全部推脫到伴侶身上,認為是她們阻礙了自己獲得幸福生活,因此一旦找到更好的“跳板”,他們就會冒著撕破臉的風險去投身到新的關系里,完全不顧伴侶和孩子的死活。

而基于情感匱乏所導致的出軌則相對來說更為復雜,這類人在一開始也是抱著和伴侶白頭偕老的信念走進關系的,但是由于相處模式不當以及長期的需求錯位等,他們在關系里時常處于一種持續(xù)消耗的狀態(tài),雖然內心并不想傷害伴侶,但是又沒辦法繼續(xù)在這種關系里待下去,所以會因為某一次的理智出走而陷入婚外關系。
雖然情感匱乏導致的出軌通常表現(xiàn)得更隱秘也更復雜,但卻是現(xiàn)實生活中更常見的情況。
什么是情感匱乏?它主要指的是一個人在婚姻中所感受到的一種阻滯感和空心感,阻滯感來源于溝通無法順利達成,空心感來源于交流無法獲得支持和理解,比如當他要表達某種情緒和感受時找不到人來傾聽;當他想獲得支持和鼓勵時,得到的卻是指責和攻擊;當他想要捍衛(wèi)自己的需求時,卻得不到任何回應……處在這樣的一種關系里,一個人就會走向持續(xù)的消耗和無力,盡管身邊有一個人,卻把自己活成了與世隔絕的孤島,雖然還在正常生活,但心理防線早已瀕臨崩潰。
而造成這種阻滯感和空心感的通常是婚姻中兩個人的相處模式。沒有一段關系在一開始就是令人絕望的,這種絕望和匱乏一般是在夫妻雙方共同成長的過程中沒有及時維護情感關系而導致的,具體會表現(xiàn)為兩個人都忙于在關系里扮演自己的角色,妻子忙著做家務和育兒,丈夫則忙于賺錢,但彼此之間的互相關懷卻很少有,雙方都帶著自己的任務忙碌的活著,充滿了壓力和焦慮,即便感受到彼此之間越來越陌生了,但還是視若無睹,覺得這是無關緊要的事情。
盡管關系中的兩個人都可以在理性上把婚姻當做一件次之于賺錢和經營生活的事情,但是任何人在感受上都無法回避那種無人支持和傾聽的落寞及孤獨,這種感覺就像是全世界只剩下了你一個人,盡管你每天都在努力生活,但你卻不快樂,也不知道這種努力的意義究竟是什么。

在這種壓抑和內耗的狀態(tài)下,人很容易向外去尋求傾聽和理解,這類人也許在一開始并沒有抱著背叛的心思去和其他人相處,但是在高強度的情感輸出下,人很容易依賴上這個給自己提供支持和滋養(yǎng)的人,甚至把它美化成真愛,然后一步步陷入,直到徹底跨越界線,建立起婚外關系。
盡管出軌是他們最后做出的選擇,但這種選擇和他本人的道德水平其實并沒有太大關系,他們在婚姻里一直扮演的可能都是負責貼心的好爸爸和好丈夫角色,也并不認可出軌這種行為,促使他們做出這種選擇的是婚姻模式錯配帶來的壓抑和消耗,你可以把它理解為一種自救,而不是故意去傷害他人。
甚至對于這部分人來說,出軌本身還是他們維系關系的一種手段,因為自身的能量已經低到無法繼續(xù)原來的婚姻關系了,但他們又不想讓婚姻之間走向結局,于是只好通過婚外情這種錯誤手段來為自己接上一根“輸液管”,把外部的能量輸送進來,然后繼續(xù)在原來的關系里扮演“正常人”。
那這種人究竟是好人還是壞人呢?其實很難判定對吧。
一方面,他并不是抱著破壞婚姻和傷害伴侶的目的去建立婚外情的,并且他在婚姻里也一度是一個積極奉獻,努力承擔自身責任的角色,另一方面,出軌這種行為又實實在在的給他的伴侶和家庭帶來了傷害,使得關系走向了破裂。
要在這樣的情況下去論斷一個人的好壞實際上是相當困難的,除非一個人把好和壞的概念極度窄化,只要一個人做了一件自己不認同的事情,那么他就是絕對的壞人,以往的一切行為都不能再定義和代表這個人,他僅憑這一件錯事就可以被一直釘在恥辱柱上,而是否要用如此極端的方式去評價他人,就是見仁見智的事了。

事實上,人本身就是非常復雜的物種,我們的每一種選擇背后都牽扯著多重因果機緣,正因為如此,人從來都不是黑白分明,可以被清晰論斷和定義的物品,所以探討出軌的人能不能是好人實際上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好與不好它只是某種評價體系下的狀態(tài)而已,可一個人的需求以及他所面臨的情境是會不斷變化的。
重要的從來不是給出軌的人貼上好與壞的標簽,重要的是深入這個人的經歷,真實的了解他的選擇和需求,而不是單憑出軌就不加思考地給對方貼上通用的負面標簽,陷入是非對錯的單一視角走不出來。
當你學會用具體的、多維的視角去看待一個人時,就不會再對這個問題感到困惑和好奇了。
本文首發(fā)知乎平臺:陳曼、王筱、張妍
侵權必究!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