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磚黛瓦

鐫刻著千年文明密碼

市井巷陌

洋溢著人間溫情絮語

山河為卷,歲月作筆

讓我們穿越時空經(jīng)緯

以城相見

遇見麗江

公元1639年,旅行家徐霞客應(yīng)麗江土司木增的邀請,來到麗江府。

在此駐足16天,徐霞客在飽覽麗江山水后,完成了《麗江紀略》等專論名篇,為后人留下了明代有關(guān)麗江山川景物、民族文化、社會經(jīng)濟的珍貴資料。

300多年后的今天,這個令徐霞客無限懷念的刻骨銘心之地,成為了無數(shù)人心中的詩和遠方。她的名字,光是被念起,就足以撩動心弦,秀麗多情的山水賦予她婉約的風(fēng)情,旖旎絢爛的民族文化贈予她獨特的韻味,再加上歷史歲月給予她的古樸莊重,麗江就像雪山與光陰共同釀造的一壇青梅酒,封存了所有匆忙時代里失落的詩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山水落筆成詩

麗江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山川相依,構(gòu)成了如詩如畫的絕美景致。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黑龍?zhí)豆珗@。唐新榮 攝

徐霞客“萬里遐征”來到云南,尚未入麗江城,便被玉龍雪山的容顏所震撼,“北瞻雪山,在重塢之外,雪幕其頂,云氣郁勃,未睹晶瑩?!?/p>

玉龍雪山。和學(xué)乾 攝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玉龍雪山。和學(xué)乾 攝

綿綿山脈,由北向南縱向排列,延綿近35公里,高大的山體上冰雪堆積,宛如一條銀色巨龍橫臥大地,氣勢磅礴,風(fēng)光無限。清代納西族學(xué)者木正源,就曾用十二首帶序小詩,描摹了玉龍雪山的十二種動人美景。

而特殊的地勢構(gòu)造,讓玉龍雪山作為不多見的城市雪山被世界所熟知,在距離約15公里處的麗江城區(qū),人們可以“推窗見雪山”,也造就了雪山與古城同框的夢幻場景。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玉龍雪山與藍月谷。劉珠明 攝

麗江的水同樣靈動。金沙江、瀾滄江、怒江并行奔流,形成“三江并流”的自然奇觀,孕育了豐富的生物、多樣的地質(zhì)和多元的景觀,構(gòu)建了我國長江上游重要生態(tài)安全屏障。

靜謐而深邃的瀘沽湖,如同一顆明珠鑲嵌于滇川交界處,世俗的時間仿佛在此凝結(jié)。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位于滇川交界處的瀘沽湖。唐新榮 攝

還有從玉龍雪山流下的玉河泉水,進入麗江古城后,繞街穿巷,入院過戶,滋養(yǎng)著這座城的萬事萬物,河上眾多的古老石橋,連接著古城的大街小巷,為古城增添了不盡的靈秀之美,在云貴高原上形成“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xiāng)景色。

如果說積雪終年不化的玉龍雪山是凝固的史詩,蜿蜒的江水則是流動的琴曲,在漫長的歲月中,共同雕琢著這座邊城的詩意與浪漫。

歲月織就古韻

山水之間,古城一座。麗江不僅是高原上的一顆明珠,還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

歷史上,這里是滇西北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也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上重要的物資集散地。茶馬古道的鈴聲把麗江帶進了新鮮的商業(yè)文化時期,麗江古城也開始有了雛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麗江古城街巷。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 供圖

走進麗江古城,民房群落鱗次櫛比,百橋千巷清流繞坊,正所謂“居廬駢集,縈坡帶谷”。民居建筑是麗江古城的根,糅合了中原漢族建筑和納西族、藏族、白族建筑的技藝,是當(dāng)?shù)亟ㄖ幕w系的上乘之作,也是民族融合的典范。

以“木府”為代表的宮殿建筑群,則仿照北京紫禁城的建筑禮制而建,徐霞客曾贊嘆“宮室之麗,擬于王者”。在全長369米中軸線上,分布著議事廳、萬卷樓、護法殿等大殿,兩側(cè)房屋羅列,亭臺樓閣,雕梁畫棟,光彩照人。徜徉其中,如同走進一座輝煌的建筑藝術(shù)之苑,交錯巍峨的建筑和多民族交融的藝術(shù)審美兼收雪域之靈氣,令人目不暇接,嘆為觀止。

俯瞰木府。唐新榮 攝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俯瞰木府。唐新榮 攝
麗江木府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麗江木府

時光在麗江古城是具象的。千百年來,雨水的沖刷和足底的打磨,在凹凸不平的青石板路上留下了一道道細密的溝紋,訴說著古城的過往與傳奇。

古老的文化,隨著穿城的河水汩汩流淌,以鮮活的方式滲透在點滴生活里。納西先民創(chuàng)造的納西象形文字東巴文,至今仍“活”在麗江的街頭巷尾,成為麗江古城的一張文化名片,吸引天南海北的知音來讀懂它。還有身懷絕活的手藝人,他們以各式各樣的形式在麗江古巷里繁衍生息,在這片土地上創(chuàng)造出璀璨的民族文化,留下品不完的古韻風(fēng)情。

風(fēng)味化作情書

山川風(fēng)物塑造了麗江的美景,也孕育了麗江多樣的風(fēng)味美食。

商業(yè)發(fā)達,多民族交融的歷史人文背景,使得麗江的飲食文化呈現(xiàn)兼容并包、自成一體的獨特氣質(zhì)。300多年前,明代麗江木府的“三疊水”納西盛宴,就曾讓見多識廣的徐霞客嘆為觀止,雞豆涼粉、牦牛干巴、窨酒、臘排骨、松茸、酥理瑪酒、程海魚、松露……如今,麗江風(fēng)味經(jīng)千百年而盛行不衰,徐霞客吃過的麗江美食猶在,麗江古城內(nèi)也還保留著不少因風(fēng)物特產(chǎn)而起的地名,如賣鴨蛋橋、賣豌豆橋等。

麗江粑粑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麗江粑粑
麗江雞豆涼粉。馬登科 攝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麗江雞豆涼粉。馬登科 攝

行游麗江,七一街是不能不去的地方,七一街的風(fēng)味小吃沿巷陌和水岸布設(shè),這些小吃集云南食物特色,令人食而不忘。

行游麗江,別忘了去嘗一嘗地標(biāo)性的茶馬古道馬幫菜臘排骨,燉煮一鍋滋味醇厚的臘排骨湯,肉排精肉不柴,肥肉不膩,在濃郁的口感中品味馬幫的往事。還有馬幫風(fēng)雨兼程中的必備干糧麗江粑粑,口感酥脆,餡料充足,“一日三吃”都不會膩。如今,馬幫駝鈴早已消失在時光深處,而古道的余韻還在食物里,化作情書,在唇齒間流動,不知征服了多少游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游人漫步在麗江古城石板路上。和珍浩 攝

這就是麗江,有遺世獨立的山川風(fēng)貌,也有燦爛非凡的民族文化,這不是一座標(biāo)本式的古城,而是流動的、呼吸的,令人魂牽夢縈的云上人間。

歲月靜好、山河無恙。麗江之美,美在山水,更美在寧靜祥和。這無與倫比的美麗,為大美中國的畫卷增色不少,更是今日萬民樂業(yè)、國泰民安最生動的例證。

撰文|邱瑟

海報設(shè)計 | 趙蕾

圖片來源 | 麗江市委宣傳部

本文轉(zhuǎn)載自人民日報文創(c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