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四渡赤水,創(chuàng)造了世界軍史上以少勝多的典范,大家都說: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如有神。
紅軍四渡赤水,烏江戰(zhàn)役是四渡赤水的第一渡。
自古有說法:橫走天下路,難過烏江渡。
烏江是貴州最大的江河,河流湍急,兩岸是懸崖峭壁,有天險之稱。
紅軍具體是怎么渡過烏江的呢?這個軍中神人究竟是誰?他出了一個什么樣的妙招,讓紅軍順利渡過了極險的烏江?

圖|強渡烏江
毛主席曾說:他才是軍中神人。
自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紅軍損失慘重,只好開啟長征。
而長征的途中,蔣介石布下天羅地網(wǎng)。尤其在湘江戰(zhàn)役中,紅軍的兵力損失至3萬多人。
此時,紅軍的指揮權(quán)還在博古和李德的手中,湘江戰(zhàn)役后,博古與李德又提出與紅二六方面軍會合的主張。
因此前二人的錯誤指揮,導致紅軍傷亡慘重,紅軍隊伍中早已有許多人對二人心生不滿 ,對二人的主張也失去了信心。
而毛主席提出與博古、李德二人不同的主張,毛主席認為,紅軍可以向貴州北部挺進,朱德也贊同毛主席的主張。
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緊急會議,會議中,朱德說只有突破烏江天險,沖出敵人的封鎖,才能保全隊伍,否則有被全殲的危險。
毛主席也說:天險可渡,強敵難纏,兵家權(quán)謀應避實就虛,我們沒必要用自己的3萬多兵力跟人家的10多萬兵力硬扛,否則就是白白去送死。
會議結(jié)束后,紅軍采用了毛主席的提議,向貴州北部挺進。
12月末,正是天氣寒冷的時候,紅軍的隊伍到達了烏江,看著湍急的江水,陡峭的山崖,大家也開始懷疑烏江計劃。
烏江被稱為天險,一些游玩的人都不敢靠近江水邊,生怕被烏江吞沒。
而此時,江面空空蕩蕩,江水波濤洶涌,連一只小船都沒有。
大家都愣在原地,正愁如何渡過烏江。
自湘江突圍后,蔣介石不給紅軍絲毫喘息的機會,派各路隊伍圍堵,企圖要在烏江沿岸圍殲紅軍。

前有天險,后有蔣介石派來的追兵,毛主席也緊皺眉頭,憂慮萬千。
如果烏江不能渡,紅軍的生存堪憂。
蔣介石已經(jīng)令麾下的部隊趕往烏江,并將附近的船只燒毀,在渡口和關(guān)口設重兵防護。更不可思議的是,蔣介石還讓部下驅(qū)趕了附近的百姓,沒收了百姓所有能架橋的材料,準備徹底阻止紅軍的去路。
此時,毛主席讓工兵營長王耀南連夜趕到了烏江,他的任務是:兩天之內(nèi)在烏江上架好浮橋,配合主力部隊過江。
作為工兵營長,王耀南也多次接到這樣的任務,無論架橋,修路,他都能夠順利完成,唯獨這次,看到波濤洶涌的烏江,他倒吸一口涼氣。
王耀南帶著工兵專家去烏江邊勘察地形,工兵專家說想在烏江上架橋是不可能的事。
眼看著蔣介石派來的部隊要包圍封鎖紅軍,王耀南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
這時,工兵營一個叫石長階的戰(zhàn)士來到王耀南跟前說:我有辦法。
王耀南驚訝地看著眼前這個年紀又小,又十分青澀的小伙子,雖然有些遲疑,但是沒有更好的辦法,只好聽一聽石長階的辦法。
石長階從小在江邊長大,他對制作竹筏很有經(jīng)驗,他自信地說:我知道侯場鎮(zhèn)附近有一個村子,旁邊有一個竹子林,可以用竹子做竹筏,用薄竹皮做篾繩,再找粗大的竹子做竹排,編在一起就可以做成竹筏,從而渡江了。
王耀南聽完后覺得可行,立即召集工兵去砍竹子,并且王耀南還召集侯場鎮(zhèn)附近的百姓,幫忙砍竹子。
就這樣,王耀南的工兵部用一天時間湊齊了做竹筏的材料。
有石長階的從旁指導,大家少走了許多彎路,竹筏也做得比較快。

正當大家覺得勝利就在眼前的時候,意外發(fā)生了,敵軍看到工兵營制作竹筏的動靜,決定破壞他們的行動。
上百名敵軍向?qū)Π蹲鲋穹さ募t軍掃射,但紅軍并沒有停下手中的工作,即使被打中,流血,血流進了烏江,浸染了河岸與烏江,他們也雷打不動的繼續(xù)竹筏的制作。
據(jù)當時參與竹筏制作的紅軍回憶:當時正值寒冬時節(jié),江水滲骨的涼,當大家進入江中,冷得渾身哆嗦,有些同志一入水,身體就凍僵了。
但大家在水中稍微適應一會兒,就開始架橋。
在工兵營架橋時,紅十三,紅四,紅一,三個軍團做掩護,阻擊來襲的敵人。
冒著槍林彈雨,渡烏江的橋架了起來,而出主意的石長階卻喪命于修烏江橋的途中。
紅軍渡過了烏江,毛主席說石長階是軍中神人,雖然他犧牲了,但他的名字永遠留在了史冊中,他的事跡也會被后人銘記。
王耀南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被戰(zhàn)士們親切的稱為架橋王,地雷戰(zhàn)王。
紅軍長征,四渡赤水期間,王耀南指揮工兵營先后在極險的環(huán)境中架起十余座橋 ,并且王耀南曾創(chuàng)造了四天時間,架好五座橫跨600米的浮橋。被毛主席譽為工兵專家。

圖|王耀南
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王耀南接到彭老總的命令,構(gòu)筑黃崖洞兵工廠的防御工事。
王耀南提出在廠區(qū)布地雷隊打擊兵工廠敵軍的方案,成功利用黃崖洞兵工廠的防御工事抵抗了日軍六千余人,創(chuàng)造了抗日戰(zhàn)爭史上以少勝多的奇跡。
1955年新中國成立后首次授銜儀式上,王耀南被授予少將軍銜,并獲得了二等紅星勛章。
強渡烏江是紅軍長征史上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它的勝利為紅軍贏得了休整時間,并為遵義會議的召開創(chuàng)造了條件。
石長階和王耀南就是背后的神人,為紅軍渡江創(chuàng)造了奇跡。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