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憶起羅瑞卿對毛主席的感情時,羅瑞卿的兒子說過這樣的一段話: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去世,爸爸堅持不讓我們攙扶,他的雙腿剛剛能站立,他拄著雙拐挪到毛主席的遺體旁,久久地端詳著,泣不成聲。后來,他只要坐車經(jīng)過天安門廣場,總要讓司機減慢車速,艱難地從座位上起身,朝城樓上的毛主席畫像,恭恭敬敬地行個軍禮。這,不是演戲,是他發(fā)自內(nèi)心的敬意?!?br/>

的確,就像羅瑞卿的兒子說的那樣,羅瑞卿對毛主席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敬意。那種敬意,是在長久的革命過程中形成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48年5月,羅瑞卿被任命為華北軍區(qū)政治部主任兼第2兵團第一政委。

11月,在毛主席的命令下,羅瑞卿和華北軍區(qū)第2兵團司令員楊得志一起,率領(lǐng)在河北阜平休整的部隊,出擊北平至張家口一線,隔斷北平與張家口的聯(lián)系。

12月2日,毛主席命令華北軍區(qū)第2兵團司令員楊得志、政委羅瑞卿率第3、第4、第8縱隊,由易縣、紫荊關(guān)向涿鹿、下花園急進,切斷懷來、宣化間的聯(lián)系。

經(jīng)過毛主席的調(diào)兵遣將,傅作義的國民黨第35軍,被包圍在了新保安。

12月11日,毛主席發(fā)來一封電報,要求對國民黨第35軍采取“圍而不打”的策略。對此,羅瑞卿堅決執(zhí)行。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和羅瑞卿一樣,能夠理解毛主席的策略。當時,在堅決執(zhí)行了毛主席“圍而不打”的命令后,羅瑞卿高興地對司令員楊得志說:“這鍋飯,到底做熟了?!?/p>

此時,一位參謀卻表達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在他看來,解放軍既然已經(jīng)完成了對國民黨第35軍的包圍,就應(yīng)該立即將其殲滅,省的夜長夢多,萬一被敵人救走,就得不償失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因此,聽了羅瑞卿的話,那位參謀因為心急,便插話道:“這鍋山藥蛋,都要煮爛了!”

聽了那位參謀的話,羅瑞卿沒有提出批評。因為,相比于那位參謀,羅瑞卿與毛主席相處的時間更為久遠,因此也對毛主席的了解更深。

早在1927年,羅瑞卿在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習期間,便聆聽過毛主席的演講。雖然這次見面,羅瑞卿并沒有和毛主席有過交談,但從那時候起,羅瑞卿便對毛主席產(chǎn)生了敬佩之情。

1928年,羅瑞卿到上海與中共黨組織取得聯(lián)系,并在黨組織的同意下,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此后,羅瑞卿便在中共中央軍委的領(lǐng)導下,從事秘密工作。

1929年2月,羅瑞卿奉命前往閩西,參與組建并訓練地方武裝,并擔任了閩西紅軍第59團參謀長。

那時候,羅瑞卿曾率部,配合毛主席和朱德領(lǐng)導的紅4軍入閩作戰(zhàn)。后來,羅瑞卿的部隊被編入紅4軍,而羅瑞卿則先后在第2、第4縱隊,擔任過支隊黨代表等職。

期間,羅瑞卿雖然再次見到了毛主席,但兩人之間也沒有直接的交流。即使如此,羅瑞卿和毛主席之間,還是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1月,紅4軍攻克汀州后,羅瑞卿被任命為紅4軍第二縱隊政治部宣傳科長。此時,羅瑞卿才和毛主席有了接觸。

6月,紅4軍四縱參謀長羅瑞卿奉命,參加了紅四軍的第八次代表大會。

在這次會議期間,羅瑞卿和毛主席有了第一次面對面交流。那天,毛主席看到羅瑞卿長得比自己還高,便走過去問:“你是北方人?”羅瑞卿說:“我是四川南充人?!?/p>

聽了羅瑞卿的話,毛主席感到有些驚奇,便說:“我記得四川和湖南的子弟個頭都不太高,我算個頭很高的,可是和你站在一起,你顯得比我還高,可以說是一個‘長子’?!?/p>

此后,兩人之間逐漸產(chǎn)生了革命友誼。在后來的革命過程中,羅瑞卿和毛主席之間的友誼越來越深。

1935年,遵義會議后,羅瑞卿幾乎一直跟在毛主席的身邊,負責安全保衛(wèi)工作。

那時候,毛主席便對羅瑞卿大膽使用,也特別注意培養(yǎng)。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長征結(jié)束后,中央決定籌辦紅軍大學。在選擇校長和教育長時,毛主席說:“校長就選會打仗的林彪,至于教育長,這個人應(yīng)該像鄧演達那樣精明強干,做事雷厲風行,我建議由羅瑞卿出任教育長?!?/p>

1940年5月,羅瑞卿被任命為八路軍野戰(zhàn)政治部主任。從此,羅瑞卿開始了她的軍隊政治工作生涯。

在工作中,羅瑞卿特別注意毛主席的想法。每次有任務(wù)下達,羅瑞卿總會思考毛主席的想法,并努力達成毛主席想要的結(jié)果。

1948年12月,在接到毛主席對國民黨第35軍“圍而不打”的電報后,羅瑞卿便堅決執(zhí)行。

那時候,羅瑞卿還對一位心急的參謀,解釋了“圍而不打”的意義,說:“你只看到了‘山藥蛋’,毛主席那個鍋里煮的,可是既有天津的海,又有北平的山,還有‘皇帝’的金鑾殿了!”

事實上,羅瑞卿的想法是對的。這些,從毛主席在那段時間發(fā)出來的幾封電報中,可以得到證明。

1948年11月26日,在給林彪等人的電報中,毛主席對楊得志、羅瑞卿和耿飚率領(lǐng)的華北第二兵團的命令為:“令楊羅耿由曲陽進至涿縣、淶水以西,必要時加至平張線,拖住幾部敵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天,楊得志和羅瑞卿等便率領(lǐng)華北第2兵團,從石家莊以北曲陽地區(qū)出發(fā),于12月1日集中于易縣西北紫荊關(guān)地區(qū)隱蔽待命,并準備以5日行程進至涿鹿地區(qū),相機作戰(zhàn)。

12月5日,在發(fā)現(xiàn)東北野戰(zhàn)軍在喜峰口、冷口一帶出現(xiàn)時,傅作義大驚,急令國民黨第35軍向東撤回北平,并命令懷來、南口等地的104軍和第16軍向西接應(yīng)。

12月8日,毛主席再次給林彪等人發(fā)電。在這封電報中,毛主席說:

“東逃之敵系35軍軍部及該軍兩個師……35軍兩個師及104軍1個師,6日下午為我楊羅耿一個旅阻擊于宣化、懷來之間,如楊羅耿主力昨日能趕上包圍該敵,則該敵跑不掉,且我楊羅耿部亦能獨力殲滅該敵。否則,該敵將于昨日或今日會合懷來之敵逃至北平,程黃到懷來后,亦將無事可做?!?br/>

毛主席的這些部署,都是為解放北平和天津做準備。因為,國民黨第35軍是傅作義的嫡系部隊,戰(zhàn)斗力很強,是他賴以生存的重要軍事力量。如果解決了第35軍,那么傅作義的問題就比較好解決了。

12月10日,傅作義的第35軍被華北第2兵團成功包圍在新保安。對此,毛主席非常高興,在給前線的電報中說:

“……我楊羅耿兵團昨(9)日英勇?lián)敉诵卤0矓?5軍、懷來敵104軍的兩面夾擊,完成了對35軍的確實包圍……凡此均堪慶賀,應(yīng)予嘉獎?!?br/>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然而,毛主席考慮到其他部隊到達指定的位置還需要時間,便要求對第35軍采取“圍而不打”的策略。直到12月22日,才下達了圍殲第35軍的命令。

經(jīng)過11個小時的激戰(zhàn),第2兵團全殲了國民黨第35軍軍部及2個師共19000余人,35軍軍長郭景云自殺。

至此,傅作義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命根子,為解放天津和北平準備了必要條件,加速了新中國的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