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3月11日,哥倫比亞大學學生在紐約市舉行抗議活動,抗議馬哈茂德·哈利勒被拘留。

文丨方晨宇??

編輯丨漆菲

一眾聲名顯赫的美國名校,正迎來一場寒冬。

近來,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對該國高等教育展開一場全方位的整頓,他誓要肅清象牙塔內(nèi)自由派的影響,阻止教育界日漸猖獗的“自由落體”。他甚至簽署行政令,要求解散教育部,將所有聯(lián)邦教育撥款轉(zhuǎn)交各州自行管理。這個成立于1979年的部門,被保守派視為“自由派思想的輸送管道”。

特朗普上任以來,已有60多所高校因所謂“反猶”傾向遭到調(diào)查,另有50余所高校因所謂“歧視白人”而被調(diào)查,其中不乏哥倫比亞大學(下稱“哥大”)、哈佛大學等常春藤名校。為了獲得經(jīng)費,不少高校只得向其妥協(xié)。

與此同時,特朗普政府還在醞釀新的旅行計劃和簽證限制政策,讓包括中國人在內(nèi)的國際學生瑟瑟發(fā)抖。面對哀鴻遍野的教育界,特朗普冷冷地說:“這是他們自己的錯。”

“就像看著一列火車慢慢脫軌,對我們的大學和研究人員來說,后果將是災難性的?!奔s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國際衛(wèi)生系主任賈德·沃爾森感慨道,“它標志著公共衛(wèi)生和研究領域的重大崩塌,其影響將持續(xù)幾代人?!?/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月7日,特朗普宣布撤銷美國國際開發(fā)署后,一名工人在該機構總部拆除標識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哥大“殺雞儆猴”

一眾名校中,位于紐約的哥大最先受到“圍剿”,特朗普希望“殺雞儆猴”,給其他那些“不聽話”的高校敲響警鐘。

特朗普與哥大的矛盾由來已久。早在他的第一任期,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之際,哥大發(fā)布研究稱,如果美國政府的封鎖措施未被延誤,可以挽救數(shù)千人的性命。這一論調(diào)激怒了特朗普,他怒斥哥大是“可恥的自由派機構”。

當他重返白宮之際,哥大內(nèi)部親巴勒斯坦的教職員工和學生開始緊張起來。半個世紀前,哥大學者、巴勒斯坦裔思想家愛德華·薩義德(Edward Said)開創(chuàng)了后殖民主義研究,為當前的反以色列抗議運動奠定了思想基礎。他的一批擁躉仍然活躍在哥大校園內(nèi)。

新一輪巴以沖突暴發(fā)以來,哥大成為親巴勒斯坦人士的“聲援基地”。2024年4月到6月間,這里暴發(fā)了一系列聲勢浩大的抗議活動,得罪了政界一眾挺以人士。這起事件將時任哥大校長米努什·沙菲克(Minouche Shafik)推上國會聽證會的審判席。她因未能明確表態(tài)“反猶口號是否違反校規(guī)”,最終導致自己離職,也讓哥大面臨失去捐款的險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24年4月17日,時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沙菲克在國會關于大學校園反猶主義的聽證會上發(fā)言。

如今,新仇舊怨一起算。今年3月起,特朗普政府逐步“清算”當時參與校園抗議的學生帶頭人。

首位被捕者是剛剛畢業(yè)的馬哈茂德·哈利勒(Mahmoud Khalil)。他是一名出生于敘利亞的巴勒斯坦難民,現(xiàn)已獲得美國綠卡,并迎娶了一位美籍妻子。哈利勒曾是抗議行動中的“分離主義”首席談判代表。特朗普政府援引了一項晦澀的移民法條款,以“損害美國外交政策”為由將其拘留。

這之后,美國國土安全部3月15日發(fā)聲明表示,來自約旦河西岸的哥大本科生萊卡·科迪亞(Leqaa Kordia)因?qū)W生簽證逾期居留而在新澤西州被捕。聲明稱,另一名曾參與哥大抗議的印度籍學生蘭賈尼·斯里尼瓦桑(Ranjani Srinivasan)由于害怕遭到逮捕,已于本周早些時候選擇“自愿離境”。

“我的簽證被吊銷,學生身份也被取消,我的生活與未來被徹底摧毀——不是因為我做錯了什么,而是因為我行使了言論自由的權利?!彼估锬嵬呱T诮邮苊绹芯€電視新聞網(wǎng)(CNN)采訪時無助表示。

哥大領導層無奈提醒該校外籍學生,此刻發(fā)表同情巴勒斯坦人的言論處于“危險時期”,因為“沒人能保護你”。

對哥大而言,真正的“致命打擊”不是針對抗議者的清算,而是政府欲切斷學校的經(jīng)濟命脈。哥大每年接受約50億美元的聯(lián)邦合同和撥款,如果這部分收入被削減,教學和科研資金將迅速枯竭。因此,哥大從一開始就不希望惹火特朗普政府,甚至在他上臺后悄然刪除了官網(wǎng)上針對DEI政策的表述。

◆2024年4月22日,親巴勒斯坦學生在哥大校內(nèi)扎營,要求校方從以色列撤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24年4月22日,親巴勒斯坦學生在哥大校內(nèi)扎營,要求校方從以色列撤資。

但噩耗還是傳來——特朗普政府3月7日宣布,將從哥大撤回4億美元的聯(lián)邦合同和撥款,原因是該校在面對針對猶太學生的持續(xù)騷擾時“未能采取行動”。

幾天后,特朗普政府又向該校發(fā)出一封信,提出重新發(fā)放聯(lián)邦資助的“整改”條件,包括清晰定義“反猶行為”、禁止在校內(nèi)戴面具等九項要求。

為了保住政府撥款,哥大被迫“投降”。3月21日,該校在一份備忘錄中默許了幾項要求,包括推進在校園里禁止戴面具的計劃、賦予學校警察的逮捕權、承諾打擊“反猶行為”等。

前述條件中,特朗普政府還要求哥大將中東、南亞和非洲研究系置于學術接管之下至少五年,剝奪教職員工的控制權。學術接管是大學管理層通過任命院系外的教授或管理人員接管該院系、修復運轉(zhuǎn)失常院系的罕見舉措。路透社說,美國政府提出這樣的要求“聞所未聞”。

雖然哥大在備忘錄中未提及“學術接管”,但其舉動似乎滿足了這一要求——該校將任命一名新的高層管理人員對課程和教職員工進行審查,以確保其立場不偏不倚。

這讓該校包括猶太裔在內(nèi)的不少師生感到憤怒。猶太教師組織成員瑪瑞安·赫希(Marianne Hirsch)遺憾表示,“將哥大描繪成‘反猶主義溫床’不過是一個借口。特朗普政府真正想要的是對言論自由和抗議活動乃至整個高等教育的全面控制?!?/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最慘不過留學生

在特朗普整頓高校的風暴之中,有一個群體最先承受沖擊,那就是國際學生。

過去兩周,聯(lián)邦移民官員吊銷學生簽證、突擊搜查宿舍、逮捕綠卡持有者,并威脅要驅(qū)逐參與校園抗議活動的國際學生。這一連串舉措讓各大高校壓力倍增,也在整個社會掀起恐慌情緒。

面對公眾擔憂,美國國土安全部長克麗絲蒂·諾姆(Kristi Noem)強硬表態(tài)稱:“在美國學習和生活是一種特權。如果你支持暴力和恐怖主義,這種特權就該被取消?!?/p>

眼下,特朗普政府正在醞釀一項比上一任期更為嚴苛的簽證政策。新的禁令一旦落地,其影響恐將遠超2017年,不僅重創(chuàng)國際學生的赴美意愿,更可能沖擊學術交流,削弱美國高校的全球競爭力。

◆2017年1月28日,示威者在舊金山國際機場集會,抗議針對穆斯林的旅行禁令。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17年1月28日,示威者在舊金山國際機場集會,抗議針對穆斯林的旅行禁令。

眼下正值美國高校春假,但國際學生不敢輕易安排出游——如果貿(mào)然離開,可能面臨被驅(qū)逐的風險。 包括康奈爾大學、衛(wèi)斯理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布朗大學在內(nèi)的一些高校已經(jīng)警告該校的外籍學生和教職員工減少離開美國的旅行。

布朗大學甚至提醒那些仍然計劃旅行的人,即使是在美國國內(nèi)旅行,也要隨身攜帶護照、簽證、綠卡和其他文件,因為不清楚國內(nèi)旅行是否會受到影響,“畢竟聯(lián)邦政策環(huán)境在不斷變化”。

此刻,中國留學生的處境尤為艱難。西弗吉尼亞州共和黨籍眾議員賴利·穆爾(Riley Moore)等人已經(jīng)提出立法,計劃暫停向希望赴美學習或參與交換項目的中國公民發(fā)放學生簽證,還聲稱此舉是出于國家安全的考慮。

美國眾議院“中國委員會”主席、密歇根州共和黨籍眾議員約翰·穆萊納爾(John Moolenaar)更是打著“國家安全”的旗號,向六所美國知名大學的校長致信,要求他們在4月1日之前提供所有中國籍學生的詳細信息。

◆中國留學生曾是美國國際學生中規(guī)模最大的群體。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中國留學生曾是美國國際學生中規(guī)模最大的群體。

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毛寧3月20日回應說,中方敦促美方切實保障中國留學生正當合法權益,不得對中國留學生采取歧視性、限制性措施。

中國留學生一直是美國國際學生中規(guī)模最大的群體,每年近30萬中國人持學生簽證赴美求學,直到2023-2024學年被印度超過。如果失去這一龐大生源,美國恐將率先感受到“人才荒”的沖擊。

尤其科技領域,美國本土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shù)學)人才嚴重短缺,遠遠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數(shù)據(jù)顯示,到2030年,美國預計面臨多達140萬名技術人員、計算機科學家和工程師的缺口。而在美國各大高校的STEM學科中,中國留學生占據(jù)重要比例。

因此,美國國內(nèi)的教育和學術機構紛紛站出來反對上述立法。美國國際教育工作者協(xié)會(NAFSA)執(zhí)行董事兼首席執(zhí)行官芬達·奧(Fanta Aw)表示:“中國學生、學者和教師與美國同行合作開展重要研究,激發(fā)創(chuàng)新,促進相互理解,最終使美國更加安全。切斷與中國的教育聯(lián)系將損害美國的經(jīng)濟競爭力,并傷害包括美國公民在內(nèi)的美國亞裔僑民?!?/p>

排版 / 全燦

本文部分節(jié)選自今日頭條“鳳凰WEEKLY”,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zhuǎn)載

掃描二維碼查看完整文章

你如何看待特朗普向美國高校“開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