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時節(jié),姑蘇城暖意漸濃。在宋元遺韻的網(wǎng)師園內(nèi),一場靜默的“花期接力”悄然上演——上周如雪的白玉蘭剛謝幕成詩,亭亭玉立的二喬玉蘭便接續(xù)綻放,以丹霞般的爛漫為園林再添一重古典詩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3月21日,記者踏入網(wǎng)師園,見梯云室畔的二喬玉蘭已綻放九成。胭脂色花瓣層層舒展,與雕花門牖、嶙峋湖石相映成趣,恰似一幅嵌在粉墻黛瓦間的工筆畫。天井內(nèi)游人如織,鏡頭追逐著每一處“框景”:有人倚太湖石定格“山石映花”,有人穿回廊尋得鏤窗“暗藏玄機(jī)”——透過花窗望去,玉蘭枝椏斜逸,斑駁光影灑落墻垣,仿佛穿越回明清文人雅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網(wǎng)師園占地面積不大,園內(nèi)卻遍植玉蘭,白玉蘭、二喬玉蘭、紫玉蘭次第盛放,每逢花期必成“頂流”。玉蘭之美,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筆下的君子意象。玉蘭花,又名木蘭、辛夷 、望春?!?a class="keyword-search" >木蘭”一名最早出自《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以木蘭來比喻君子的高潔品行,為其賦予了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而“辛夷”,則是因它未開的花苞,形狀如同毛筆頭,古代文人常稱其為“木筆”,飽含詩意?!巴骸边@個名字,更是直白地表達(dá)出玉蘭花對春天的守望與迎接,它是春的使者,第一個向人們報告春天的到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玉蘭花期不長,僅10天左右,網(wǎng)師園的二喬玉蘭預(yù)計本周末迎來全盛?;ㄩ_不待人,欲賞“丹霞綴粉墻”的絕景,市民游客們還需趁早赴約。

(編輯:晚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