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四禍,躲過就是福。第一禍,叫懷璧之禍。老話說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這句話出自《左傳》。

古代的虞王貪財好色,他聽說自己的弟弟收藏了一塊絕世好玉,想要據(jù)為己有,但是遭到弟弟的拒絕,虞王很生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弟弟擔心虞王報復自己,于是趕緊將玉主動獻給虞王,但是過了幾天之后,虞王又聽說弟弟還有一個寶貝,覺得自己作為君王都不曾擁有,再次打起了弟弟的主意。

三番五次之后,弟弟終于知道,只要自己還有好東西,虞王都不會放過自己,于是干脆先發(fā)制人,起兵打敗了虞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那么虞王的弟弟,是皇親國戚,都難逃懷璧其罪,而對于普通人來講,無論你擁有多好的事物,只要你沒有守住它的能力和地位,那就等于有罪,因為比你強大的人會想盡一切辦法來掠奪你所擁有的東西,你原本沒罪,但擁有與自身不匹配的東西,別人就可以對你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這些東西不一定是財富,可以是長得漂亮、也可以是升職的機會,凡是遭人惦記的,都要懂得收斂、懂得低調(diào)。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所以老話講,人要財不露白,富不露相,不要貪圖和自身不匹配的東西,因為你即使擁有,也守不住,如果你想擁有,就要讓自己強大起來。

第二是攔路之禍,什么叫攔路之禍,就是你擋了別人的財路、或者前途,別人一定會想方設法、將你除掉。如果你認為只有仇人才會帶給你禍患,那就錯了!

人遭遇的禍事,往往無冤無仇,但只要你擋住別人的道,他就會用最狠的手段、來對付你。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們看歷史就知道,歷史上有很多重大的變革,比如王安石變法,又比如張居正變法,但這些變法往往以失敗為結(jié)局,就連變法的發(fā)起者往往也難以善終。

比如商鞅變法的結(jié)局,就是商鞅被處以車裂示眾。為什么會這樣?就是因為每一次變法、都擋住了既得利益階層的財路或者官路,盡管他們做的是很偉大的事業(yè),但依舊無法保全自己。

那么作為普通老百姓,無論你是有意或者無意擋住了別人的財路或者前途,都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兒,更何況,很多人擋住別人路,并不會讓自己的路變得寬一點。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第三,口舌之禍。當你罵一個人,你一定知道自己已經(jīng)得罪這個人,這并不可怕,因為你知道要防備這個人,而最可怕的,是你不經(jīng)意的一句話傷害到了別人,但你毫不自知。

俗話說惡語傷人恨不消,可能你隨口的一句話,就戳到了人家的痛處,也有可能在不對的場合說了不對的話,這些都會給你招來藏在暗處的恨意。而且你一定要記住,言多必失的道理。

第四,貪婪之禍。貪財?shù)娜瞬蛔?a class="keyword-search" >正道,貪色的人管不住自己,貪名的人弄虛作假,老話講美色迷人眼,財帛動人心,一個貪字,害人害己。

正所謂:禍福無門,惟人自召,不妨對照自己,不要居安而不知遠慮,臨禍卻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