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個月我偷偷做了個測試:在公眾號發(fā)名人名言,今天一看數(shù)據(jù),竟然掙了14698!同事問我是不是搶了莫言的版權(quán),我反手甩他一句余華的金句:“打工人的快樂,就是靠名人名言躺平掙錢!”今天我就扒一扒這行的底層邏輯——為什么名人名言能讓人邊喝雞湯邊數(shù)錢?普通人到底怎么抄作業(yè)?
網(wǎng)上關(guān)于公眾號流量主搞錢的教程實在太多了,根本沒必要花錢買。你隨便打開瀏覽器搜一搜,光流量主的教程就能找到好幾套,每套都講得明明白白的,比你花了1999學的課程還實在。不會搜?如下圖:

一、蹭名人光環(huán),為啥能躺著火?
1、名人=流量
羅翔說刑法、莫言聊人性、楊絳談婚姻……這些名字自帶熱搜體質(zhì)。
就像你去菜市場買菜,攤位上掛個“XX明星同款大白菜”,大媽們肯定擠破頭。名人名言就是公眾號的“明星同款”,平臺算法見了都忍不住多推幾波。
2、3秒治愈當代emo人
現(xiàn)在人壓力大得連貓都嫌,刷到一句“楊絳:你的問題在于想太多”,簡直比算命先生還準!這類金句專治“上班如上墳”、“婚姻像拆盲盒”的焦慮,看完立馬覺得“人間值得”。
3、操作比泡面還簡單
不用寫800字小作文,也不用憋專業(yè)術(shù)語。套路就三步:名人說+金句懟臉+故事灌湯。我表姐用ChatGPT一天能搓10篇,改改錯別字直接發(fā),連隔壁小學生都能上手
二、保姆級攻略:3步搓出爆款雞湯
1、選對名人,少走10年彎路
專一才能當海王:別今天寫莫言明天追羅翔,先死磕1-2個頂流(比如專注寫余華的“活著文學”,垂直到讓算法以為你是他經(jīng)紀人)
冷門賽道更香:全網(wǎng)都在卷莫言時,試試寫《天道》王志文的“人性黑話”或董宇輝的“玉米哲學”,流量反而更猛。
2、金句要“又狠又扎心”
別抄百度百科!去微博扒網(wǎng)友熱評,比如“羅翔:不要用戰(zhàn)術(shù)上的勤奮掩蓋戰(zhàn)略上的懶惰”,比教科書語錄更能戳打工人肺管子
AI是你的賽博軍師:丟給ChatGPT一句“用余華風格寫躺平文學”,它能給你憋出20條不重樣的喪系金句,比本人還像本人(當然得手動去水?。?/p>
3、故事越狗血,流量越瘋
記住這個公式:名人金句+熱搜事件+毒雞湯。
舉個栗子:
標題:莫言:婚姻的真諦就一個字——裝!
內(nèi)容:隔壁老王和老婆吵架后,默默把微信名改成“莫言粉絲”,轉(zhuǎn)頭在家族群發(fā)一句“莫言說過,裝傻的婚姻才能長壽”……
蹭熱點要快準狠:明星離婚時推“楊絳:婚姻需要演技”,高考季上架“余華:考不上大學?我當年還是牙醫(yī)呢!”
有人問:“成天編雞湯良心不會痛嗎?”我反手甩出稻盛和夫的語錄:“真正的好內(nèi)容,是讓讀者覺得這碗雞湯是他自己燉的。”
想搞錢,你就從明天開始:
1、立刻注冊個公眾號,名字就叫“XX的人生草稿”(比如“莫言沒說的那些話”)。
2、每天花30分鐘扒3條熱搜金句,用ChatGPT生成10篇草稿。
3、記?。?strong>名人名言可以改編,但不能瞎編(除非你想和羅翔法庭見)。
最后送你一句我自己編的偽名言:“這世上只有兩種人能暴富——會寫代碼的,和會寫名人名言的?!?/p>
你猜我屬于哪種?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