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明朝滅亡的根源,“明實亡于萬歷”這結論估計大家伙已經耳熟能詳。此話雖有失偏頗,但多少有那么點意思,萬歷黨爭是把大明推入深淵的一大支柱。萬歷之前黨爭雖早已存在,可無論是規(guī)模,還是烈度大致還在可控范圍內,對政權活力的侵蝕極其有限。及至萬歷朝,隨著皇帝在皇權與臣權斗爭中落敗,朝中黨爭失了約束,烈度和規(guī)模陡然上升,引發(fā)梃擊、紅丸、移宮等三大疑案,開啟晚明黨爭大時代,自此以后黨爭與大明王朝相始終。

紫禁城乾清宮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提及萬歷黨爭,不得不說萬歷朝的“國本之爭”。本身作為繼承人的長子朱常洛就不受父王喜愛,寵妃鄭貴妃所生的老三朱常洵尤為得寵,但本質是皇帝與文官集團斗法的主陣地,于是乎綿延數十載的“國本之爭”爆發(fā)。期間各色人等你唱罷來我登臺,為黨爭提供了充足的養(yǎng)料,萬歷黨爭就此拉開序幕??梢哉f“國本之爭”是明末黨爭的誘因,和前置條件。

朝廷有國本之爭,同一時期底下的宗藩也不省心,圍繞繼承權多有紛爭,玩的最狠的當屬唐王朱碩熿。萬歷年間,也爆發(fā)了一場“小國本之爭”,與明神宗相比,朱碩熿的所作所為更為心狠。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幼年襲爵,奴大欺主

幼年襲爵,奴大欺主

朱碩熿(音huáng),生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為唐順王朱宙栐(音yǒng)的庶長子兼獨子,生母特賜唐順王繼妃魏氏。

其父唐順王朱宙栐,生于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十五日,為唐敬王朱宇溫的庶次子兼碩果僅存的成年子嗣,生母唐敬王次妃丁氏。他出生時父王年已五十有四,可以說是老來子,一出生就符合《皇明祖訓》庶長子進封世子的條件。故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十二月,朝廷傳制冊封剛滿10歲的朱宙栐為唐世子,次年正式受封。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七月二十七日,唐敬王朱宇溫薨逝,在位36年,享年76歲。“夙夜恭事曰敬”,朱宇溫恭敬事上,給唐藩換來了皇帝的青睞。嘉靖四十年(1561年)十月,朝廷遣永康侯徐喬松、太常寺少卿謝敏行為正副使,持節(jié)赴南陽冊封唐世子朱宙栐為唐王。此時唐敬王大祥剛過,離滿孝之期尚有一年,并不符合服闋襲封的政策,屬于特恩。

唐成王無嗣,唐敬王子嗣艱難,朱宙栐成婚后也多年無子,王府成員為此不禁憂心忡忡。

鄧州文渠鄉(xiāng)段營村境內的得子河上,有一座橫跨東西的得子橋,《鄧州志》載:“得子橋州西二十里,唐府建”即指此橋。傳言此橋本來別有名字,朱宙栐在位期間,曾赴淅川香嚴寺禮佛,途徑該橋時,其母丁氏虔誠求子,隨即朱碩熿降生,此橋因此改名得子橋,橋下的河道亦隨之更名。

鄧州得子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十二月十九日,唐順王朱宙栐薨逝,在位五年,享年27歲。

父王去世時朱碩熿年僅三歲,直到隆慶三年(1569年)四月,才被朝廷冊封為唐世子進行過渡。隆慶五年(1571年)四月以泰寧侯陳良弼為冊封使,赴南陽冊立朱碩熿為唐王。

朱碩熿雖順利受封,可畢竟尚是稚子,故而父王去世后府事由其祖母唐敬王妃丁氏代理。隆慶六年(1572年)八月,朝廷冊封朱碩熿生母魏氏為唐順王繼妃,代為管理府事,估計此時丁氏已經去世。而隆慶四年四月,仿宗人府制度設立管理諸藩宗室的宗人時,唐藩被列為首批試點,封賢良的偃城王府鎮(zhèn)國將軍朱宙槙為唐藩宗人,協(xié)助管理本府宗室。

雙重保障下,宗室是安分了不少,可主少國疑,架不住其他人伸出覬覦的小心思。

萬歷二年(1574年)初,唐府左長史袁福徵奏稱,本府此前并無更立承奉的奏請,新任承奉正趙忠、承奉副常福的職位來源存在問題。

禮科都給事中朱南雍等為此對唐藩奏討承奉的奏章進行核驗,發(fā)現(xiàn)該奏本的符寶篆文與此前唐藩奏本存在極大差異,顯然屬于私下妄奏的赍本。為此請求對經手此事的舍人黃榮,及唐藩方面相關人等嚴行究問,命河南巡按御史限期給出結案奏報。

(四月)壬子……禮部覆:‘禮科都給事中朱南雍等題:據唐府左長史袁福徵揭稱,唐王碩熿原無奏討承奉本章。查驗符寶篆文,與舊本不同,顯是赍本。舍人黃榮串結奸徒,朋謀欺罔。但本內人犯俱在彼中,合移咨都察院轉行彼處巡按御史嚴行究問,限本年十月終其奏?!瘓罂?。”(《明神宗實錄》)

明代文官圖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河南巡按御史褚鈌(音jué)反應極快。四月初八(乙巳),禮部才對禮科都給事中朱南雍的題本進行覆奏,可當月二十九日(癸酉),他便已將案情水露石出,并奏報朝廷。

此案的關鍵人物為唐藩唐府校尉李乾,早先他因偷盜頭盔,被逐出王府,遂偷偷赴京定居,內心估計已經有所圖謀。恰巧擔任司禮監(jiān)奉御的內官趙忠、常福垂涎唐府承奉之職,聽聞李乾出自唐藩,便找上門去,通過他之手買通唐藩屬官劉恩,借此獲取唐藩用于奏報的空頭寶本。

劉恩欺唐王年幼、國妃管事,毫不將兩位主上放在眼里,獲得足夠好處后,悄悄帶出空頭寶本,捏奏本府承奉見缺,乞請撥補。趙忠、常福借此一躍成為唐王府內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承奉司正副主官。

案情清晰,遂命錦衣衛(wèi)差官校將趙忠、常福押解進京審問,其余涉案人等交由河南巡按御史褚鈌從快處置。照理此事很快便可結案,結果卻遷延日久。

趙忠、常福屬于內官,故交由司禮監(jiān)審問。二人知曉買寶詐奏屬于重罪,只表示自己自己雖圖謀承奉之職,可只是出錢交給李乾進行鋪路,堅決否認直接參與其中。且“趙忠等所供進獻唐府物件,及本府回賞銀兩,揆之情理似屬支吾?!币布此径Y監(jiān)也認為二人只是想通過賄賂唐藩相關人等,通過正常途徑獲得承奉職位。

此時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為號稱內相的馮保,他與首輔張居正份屬合作伙伴,司禮監(jiān)的審問結果出爐由不得外廷不重視。當年六月,刑部題奏命河南撫按再次對涉案人等進行審問,并要求在當年十月前,將相關人等押解進京交由刑部審理,同時命王府紀善等整理出事之年的分本稿寶簿印封送至巡按衙門,一道移交給刑部。

本是一樁很清晰的案件,可在司禮監(jiān)的介入下,審理過程一拖再拖,直到萬歷四年(1576年)四月才得以結案:趙忠被判絞刑,常福則免死充軍,長史袁福徵因失察被褫奪官職。

庚午……逮唐府正副承奉趙忠、常福。二閹皆司禮監(jiān)奉御,以詐唐王奏淂今職,事露被逮。忠坐詐傳親王令旨絞,福以從淂免死充凈軍。褫長史袁福徵職。”(《明神宗實錄》)

馮保劇照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頗有建樹的一代賢王

頗有建樹的一代賢王

在這種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朱碩熿沒有長彎,成年后的表現(xiàn)堪稱一代賢王。

他體惜本支貧困宗室、貧苦百姓及南陽貧窮士子,屢屢進行賑濟,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十月,在河南撫按的共同保舉下,因此受到朝廷賜敕嘉獎。

對違法亂紀的宗室也不姑息。比如萬歷十七年(1589年)四月,他上疏彈劾新野王府輔國中尉朱碩燒及其子朱器(山壘)毒殺、發(fā)冢、剌王、吞產等諸多不法事。

宗室百姓,約束本支宗室的同時,對朝廷大事也很是上心,每遇大事多有報獻。

薩爾滸之戰(zhàn)后,大明為奪回遼東,大舉增兵,奈何囊中羞澀糧草缺口太大,不得不開征遼餉,宗室也多有報獻。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四月,唐王朱碩熿一次性捐祿五千兩餉邊。十月,又捐祿三千五百兩。算是宗室之中最積極響應朝廷征遼政策的藩王。

天啟二年(1622年)正月,努爾哈赤對遼西重鎮(zhèn)廣寧(今遼寧北鎮(zhèn))發(fā)起攻擊攻勢。軍力占有優(yōu)勢的明軍,因經略熊廷弼與巡撫王化貞之間的“經撫之爭”,導致內部渙散,最終廣寧淪陷不說,還被后金一舉把戰(zhàn)線推到山海關外。熊、王二人因此下獄。

其后在經歷長達數月的守關守遼之爭后,朝廷采用東閣大學士(掛兵部尚書銜)孫承宗的建議,于八月將主張守關的新任經略王在晉為南京兵部尚書,任命孫承宗為“督師輔臣”(即樞輔),主持遼事。年初還是一介知縣的袁崇煥,也因力主收復遼西得到重用,右遷山石兵備道,帶管寧前兵備道事,協(xié)助孫承宗治遼,開啟其大放異彩人生高光時代。

兵馬未行糧草先動,本是臨時加派的遼餉繼續(xù)征收,宗室也掀起了新一輪捐祿助餉運動,朱碩熿先后捐助金額達一萬二千六百兩之巨,是居次的崇王府近兩倍。按照慣例朝廷當派出天使進行嘉獎,奈何此時財政近乎破產,明熹宗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讓各王府赴京辦事的官員順道帶回。

(九月)甲辰……禮部請照例遣官赍敕褒諭,仍行文該布政司備辦彩幣羊酒行禮,唐府捐助獨多宜特與立坊,以彰朝廷褒禮親藩意。上曰:‘各王府捐金助餉,理當專官褒諭。但今驛路煩苦,日議節(jié)省,這敕諭免差官,候各府赍奏來附回。仍著該地方官敦致行禮,各藩方急公憂國,當體朕寬紓民力至意?!?/strong>”(《明熹宗實錄》)

紫禁城三大殿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紫禁城三大殿在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第三次被焚后,受經費影響,重建工程遷延日久,直到天啟年間依然沒有完工。對此宗室方面也慷慨解囊。天啟五年(1625年)十一月,有一大波宗室捐祿助工,其中唐王一人捐助一萬兩。

而在此之前的萬歷二十八年(1590年)三月,凈樂宮道士家走水,大火蔓延三百余家,并波及唐王府。宮內二百六十余間房屋被付之一炬,連親王袞冕皮弁等都沒能搶救出,這場大火對唐王府無疑是一場沉重的打擊。

在此情況下,朱碩熿依然關心百姓生計,為朝廷貢獻自己的力量。關鍵還很會來事。比如天啟五年捐祿助工后,明熹宗降敕進行褒獎,并命地方為其建坊進行旌表。唐王殿下沒有因此志得意滿,反而上疏表示,父王天性至孝,因祖父敬王薨逝悲思成疾,壽數不永,薨逝時自己年僅三歲,主少國疑,有賴祖母丁氏撫孤保國,請求將旌表轉賜給父王順王和祖母丁氏。明熹宗甚為感動,準其所請。

(天啟六年十二月)乙卯,先是唐王碩爌捐貲以助殿工,上賜敕褒嘉,仍命建枋旌表。碩爌疏言:‘臣捐金仰助,自是臣分應然,何敢過徼圣恩!顧先臣徽行未揚,泯泯地下,為子若孫者中心實有未安。臣父順王賦性仁孝,事臣祖敬王晨昏定省,敬餋無方。及至篤疾,躬為嘗糞,中夜焚香愿以身代。迨祖薨,悲思成疾,奄奄數年,遂至不起。臣祖母妃丁氏奉敕監(jiān)國。臣甫三歲,伶仃多病,國勢危疑。臣祖母竭力保護,使得有今日。伏望皇上嘉惠宗盟,乞將敕賜臣坊移及臣父并臣祖母,以旌孝慈?!弥迹骸[奏知王父順王孝德著聞,王祖母丁氏撫孤保國,具合旌表之例。王捐貲助建,忠悃藹然,遵例移恩,孝思克篤。這獎敕建坊準移于順王并丁氏,以昭朝廷風勵親藩至意?!?/strong>”(《明熹宗實錄》)

明熹宗畫像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如此親王,地方官員和皇帝怎會不贊賞。也因此屢屢受到朝廷嘉獎。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在禮部的奏請下,因唐王“母貞子孝,天倫克敦,行善萃于一門,大節(jié)有關風化”,明神宗下令“差官賚敕獎勵,命有司具彩幣羊酒,并給坊扁,以示表異”。

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在河南撫按的奏請下,朱碩熿再次因“勤學勵行,德孝著聞,藩輔之光”,受到“赍敕旌獎,有司致賀,仍給坊扁,為諸宗矜式”的獎賞。

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唐王朱碩熿、周世子朱恭枵等一大票宗室,在禮部的提請下,因“賢明仁孝,博古崇儒”,受到賜敕嘉獎。

唐藩小國本之爭

唐藩小國本之爭

朱碩熿堪稱忠孝兩全的一代賢王,但人是一種復雜的生物,對長輩盡孝,對皇帝盡忠,不代表就會充當慈父。

在很多人看來,在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大明宗室,特別是親王,納個妾還不是手到擒來,不來個后宮佳麗三千都對不起手中的特權。但不好意思,朝廷對宗室的限制是全方位的,連納妾都有相關規(guī)定:必須向朝廷報備后才能納妾,且數量也有限制——親王可納10人,世子及郡王可納四人,將軍可納三人。

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不就是納個妾嗎,憑什么要報備?我就納了,你能耐我何!

朝廷表示沒關系的,真的沒關系的。你納你的,我做我的分類:報備過的妾屬于良妾,不報備私納的妾為濫妾。良妾身份自有玉牒背書,濫妾沒有官方身份,地位直逼下人。

王朝中前期,宗室人口稀少,本著開枝散葉的原則,兩者地位雖然不同,可不影響子嗣的封冊。隨著宗室人口暴增,控制宗室開支成為朝廷上下有志一同的目標。在這一背景下,良妾及其子嗣地位都有保證,濫妾所生子女連請名權都被剝奪,更別提請封了,地位等若宗室庶人。

即便是這樣,依然無法阻止宗室納妾的熱情。

親王妃冠服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萬歷五年(1577年)四月,南陽縣民人蘇道忠之女被冊封為唐王妃。史料雖沒記載唐王夫婦情感如何,可這位蘇妃大概率是不得寵的。皆因朱碩熿一早身邊便有濫妾,長子、次子都還是濫妾所生。也正因此蘇妃并沒能留下子嗣。

朱碩熿子嗣眾多,至少有十一子,皆為庶出,次子、三子、四子早夭,活到成年的共有八子,分別為:長子朱器墭(音shèng)、五子朱器塽(音shuǎng)、六子朱器埏(音shān或yán)、七子朱器埈(音jùn)、八子朱器增、九子朱器培、十子朱器圻、十一子朱器(土鼎)。

朱器墭生于萬歷七年(1579年),生母楊氏便是一名濫妾,按理他既不能請名,更不能請封,只能如同庶宗般靠著每年幾石的養(yǎng)贍祿米過活。但理論畢竟是理論,不能等同于現(xiàn)實。明朝中后期,多有賜予濫妾名分,給予濫妾子女名封的事例,具體如何要看當朝皇帝的態(tài)度,特別是明穆宗時期,多有大批量給予名分的操作。

朱器墭幼年時期,生母楊氏很得寵,何況長子對藩王而言擁有著特殊的含義,故朱碩熿于萬歷十四年(1586年)援引先例,上疏朝廷為其請名。禮部對此非常氣憤,直接給他扣了一個“冒禁”的罪名,要求對其進行懲戒,以儆效尤。然而此時大權在握的明神宗,估計是本著反對張居正新政的態(tài)度,一改常態(tài)的開特恩,給予賜名。朱器墭就此得以擺脫濫妾之子的頭銜,成為正統(tǒng)宗室。

(十二月)壬戌……禮部以唐王冒禁請封妾子,援例執(zhí)奏,以明法守。上以特恩出自朝廷,原不為例,后有援例瀆請者,執(zhí)奏參治。”(《明神宗實錄》)

這一記載只提到“請封妾子”,無法判定楊氏究竟是良妾還是濫妾。萬歷四十年(1612年),代藩圍繞繼承人問題爆發(fā)大沖突,引發(fā)父子反目,廷臣亂斗,核心議題為代王朱鼐鈞庶長子朱鼎渭的生母裴氏是否屬于濫妾,期間援引唐藩當年之事為例,明確指出楊氏為濫妾:

考故,唐王碩熿于萬歷十四年為其濫妾楊氏、徐氏認罪,乞恩請補妾名于冊,仍請所生二子名。蒙皇上準補賜名。后庶長子器墭得封為世子。夫隆慶五年之例,正裴氏生渭之年也。彼唐王尚援為有子之妾請名于十五年之后……”(《明神宗實錄》)

朱器墭得以洗白,在嫡母無子的情況下,自然成為唐王之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其后的待遇無非是直接受封世子,還是先封郡王再進封世子。按照慣例,當依后一種執(zhí)行。

親王冠服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可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唐王朱碩熿突然奏請冊封朱器墭為唐世子。理由是正妃蘇氏已經亡故,且沒有留下子嗣,雖然《皇明祖訓》規(guī)定庶子需等父王母妃年滿五十才能受封世子,可,他膝下已有多名子嗣,不符合續(xù)娶的條件,因此世子之位必然是好大兒的,懇請朝廷直接一步到位。

對此禮部自然不會同意,要求按慣例先冊封朱器墭為郡王。

關鍵時刻,明神宗再次揮舞手中的特權,給唐藩開特恩,同意冊封朱器墭為唐世子。

丙子,禮部題稱:‘唐王碩熿為長庶器墭請封世子并選婚,臣部當請封郡爵。’時有王嫡妃在,議俟終王之世。今嫡妃已逝,器墭宜襲唐封,況年已十六,選婚及期,不當以終王之世為拘,可其奏。”(《明神宗實錄》)

這里提到了一個關鍵詞“請封郡爵”,朱碩熿的祖父唐敬王朱宇溫屬于小宗入繼大宗,且時間在嘉靖年間,按照《宗藩條例》,歷代唐王子嗣只有一人可封世子,其余諸子當降封鎮(zhèn)國將軍。然而按禮部的題奏,唐王諸子能受封郡王??梢娬叩膱?zhí)行力度因人而異、因國而異。果然,朱碩熿其余諸子最終皆受封郡王。

能由鎮(zhèn)國將軍變?yōu)榭ね酰瑢儆谔齑蟮亩髻n,理當心滿意足,可架不住有人得隴望蜀。

“男人很專一,一生都愛十八歲女孩”,恰如這句網絡調侃所言,在古代妾的地位十分尷尬,屬于取悅男主人的存在,是以江山代有新人出。晚年的唐王身邊有一位嬖妾,她更年輕、更漂亮,還非常懂得伺候人,在她伺候下生活賽神仙的朱碩熿自然十分憐惜。

這位不知名的嬖妾也為他生了一個兒子,愛屋及烏不可避免。配上不斷吹拂的耳邊風,唐王殿下對世子朱器墭日漸疏離,整一個眼不是眼鼻子不是鼻子,更立繼承人的想法也破土而出瘋狂蔓延。

更立世子這等關乎王國走向的的名器,朝廷怎肯放手給藩王。是故當唐世子朱器墭自身不犯大錯的情況下,等于是給自己編織了一件堅固的甲胄,讓朱碩熿無處下口。

南陽王府山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既然正途走不通,唐王殿下只能打歪主意,只要讓朱器墭一系物理消失,那么世子之位定然會發(fā)生變更。但直接刺刀見血,風險太大,借他幾個膽子也不敢干,不過事在人為嘛。雖然被削藩,可王國依然擁有不小的自主權,因此神不知鬼不覺地將世子一家秘密囚禁起來,將其熬死,再報個病故,還是很容易做到的。

心動不如行動,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前后,朱器墭、朱聿鍵一家子被唐王秘密囚禁于王府承奉司。這一關就是十六年之久,而外界對此一無所知。他們之所以還能活著,沒有被餓死,得感謝王府內的一個小官,每天都在偷偷地給他們送一些粗米飯。

及至崇禎二年(1629年),眼見自己垂垂老矣,疾病纏身,而長期遭受虐待的世子朱器墭生命力依然旺盛,大感率能熬死自己,朱碩熿氣不打一處來。父子一合計,狠心地通過下毒,搶先把這位唐世子送入輪回

就在他假惺惺的給兒子辦喪事,并打算越過沒有名分在身的嫡長孫朱聿鍵,更立世子時,分守南陽的河南右參政陳奇瑜前來吊唁,并從其中發(fā)現(xiàn)了些許貓膩。遂警告老唐王朱碩熿“世子死因不明,貿然改變世襲人選,說不定朝廷日后會怪罪?!?/p>

朱碩熿害怕日后朝廷追究,不得已立朱聿鍵為世孫,更立世子的圖謀就此破產。

傳言朱聿鍵襲爵后,曾打殺過一位叔父,為父報仇。考慮到朱器墭被囚禁的時間點,及朱碩熿諸子去世的時間,若此事為真,則他意圖更立對象為老五福山王朱器塽。

阿越說

阿越說

唐王朱碩熿薨逝時間不詳,可依據《崇禎長編》的相關記載,大致去世于崇禎二年(1629年)末到崇禎三年初,在位60年左右,享年約70歲。

(崇禎三年四月)乙丑……禮部上言:‘唐世子器墭第一子于崇禎二年十二月內賜名聿鍵,封為唐世孫。今唐王碩爌、世子器墭并薨,例應給世子冠服、敕書,管理府事?!瘓罂?。”(《崇禎長編》)

南陽白河濕地公園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相對于同樣是冷落長子,偏愛他子,甚至意圖更立繼承人,朱碩熿在這場“小國本之爭”中,表現(xiàn)的比明神宗更心狠,全無一點慈父該有的立場。然而除此之外,他的表現(xiàn)非常惹眼,可謂是忠孝兩全,故去世后,朝廷參考“守禮執(zhí)義曰端”這條謚法,賜謚曰端。

更令人諷刺的是,南明時期,其孫朱聿鍵在福州稱帝,并追尊四代先祖,謀害長子的唐端王也赫然在列,被追尊為孝端皇帝,廟號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