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

因為在廣州的禁煙運動引起了鴉片戰(zhàn)爭,林則徐于1842年6月被道光皇帝貶謫到新疆“勞動改造”。6月出發(fā),中間還在陜西因病居住了兩個月,直到11月上旬,林則徐才到達新疆伊犁戍所。在這段時間,他和沿途的官員、親友吟詩唱酬,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作。其中一首《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之二》中的名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已廣為人知;另一首《載書出關》,也是佳句迭出,但是知名度沒有前一首那么高。

2025年2月14日,我有機會在福州拜謁了林則徐紀念館,看到紀念館墻壁上懸掛著這首詩,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在途中通過網上檢索的資料,對這首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現(xiàn)將對這首詩的解釋和理解筆錄如下,以資紀念。

福州林則徐紀念館。李尋攝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福州林則徐紀念館。李尋攝

2

《載書出關》

(清)林則徐

荷戈絕徼路迢遙,故紙差堪伴寂寥。

縱許三年生馬角,也須千卷束牛腰。

療饑字學神仙煮,下酒胸同塊壘澆。

不改嘯歌出金石,氈廬風雪夜蕭蕭。

福州林則徐紀念館里懸掛著的《載書出關》一詩。李尋攝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福州林則徐紀念館里懸掛著的《載書出關》一詩。李尋攝

3

我先簡潔地以現(xiàn)代白話將《載書出關》今譯如下:

被貶謫去遙遠的邊疆當戍卒,

路途遙遠,

旅途上能陪伴我的,

只是一車車的舊書。

縱使我永遠不會再有出頭之日了,

也要在牛背上馱上千卷的圖書,

不倦地閱讀。

寫起毛筆字來,

忘掉了饑餓。

書法也不拘繩墨,

如同神仙煮湯藥,

有一把沒一把的。

胸中始終堵著郁悶之氣,

只有喝酒才能暫時消減一些。

但是,我心如鐵石,

氈廬外已是風雪蕭蕭,夜色沉沉,

但我依然歌唱著我的理想。

福州林則徐紀念館里的林則徐出關塑像。李尋攝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福州林則徐紀念館里的林則徐出關塑像。李尋攝

4

以上白話解釋,但求直白曉暢,但雅失古意,背誦原詩更有意蘊,但今人讀起古詩,有些詞句難免隔膜。所以,再做些筆記,以補充對原詩的理解。

“荷戈絕徼路迢遙,故紙差堪伴寂寥?!?/strong>

荷戈”,就是扛著戈矛站崗的意思,林則徐自嘲從二品大員貶到沒有官職的“戍卒”,扛著戈矛站崗。他的其他詩中也多次出現(xiàn)“荷戈”,指被貶為庶卒的意思。

“絕徼”,指的是國家最遠的邊疆地區(qū),他被貶黜的伊犁正是這樣的地方。伊犁距離當時的首都北京城3500公里之外,路途遙遠。

“故紙”,指的是圖書。

林則徐赴戍伊犁的日記《荷戈紀程》,2011年李尋拍攝于新疆伊寧市伊犁林則徐紀念里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林則徐赴戍伊犁的日記《荷戈紀程》,2011年李尋拍攝于新疆伊寧市伊犁林則徐紀念里

“縱許三年生馬角,也須千卷束牛腰?!?/strong>

“三年生馬腳”,是指馬長出了鹿角,暗喻著不可能的事情。意思是說:這三年戍守期間,他可能沒有機會再被提拔重用了。因為他被貶謫出疆時,已經56歲了,即便是按今天的算法,也是快到退休的年齡了,因此他對未來再有什么作為,已不抱太大的希望。

但即便是這樣,他也在牛背上馱上千卷圖書,不廢閱讀。

“千卷束牛腰”,更遠古的詩人李白陸游都有過此說法,林則徐在這里不僅是引用經典,也是寫實。據(jù)郭柏蒼《竹間十日話》卷6記載:林則徐出疆時,帶了二十箱書,“載書數(shù)千卷”,隨行車輛有十五輛圈車。

林則徐雖然從二品大員被貶為沒有職級的“戍卒”,但實際上,朝廷對他的待遇還是很優(yōu)厚的,從他隨行有15輛車、帶數(shù)千卷書的情況來看,隨行人馬不少;而且沿途的地方官員都設宴款待他。這要不是朝廷、其實也就是皇帝對他暗中有關照,地方官員是不敢如此厚待他的;他到了新疆之后,當?shù)氐囊晾鐚④姴紡┨┮步o了他很大的關照,親自上門拜訪,安排給了他很多有實際權力的工作,若不是皇帝在背后默許,他是得不到這種待遇的。從實際情況來看,林則徐的這種發(fā)配,更仿佛是一個沒有官職、但又有權力,沒有地位、但又有優(yōu)厚待遇的旅行。他盡管有郁悶,其實還是比較輕松的,所以才能有閑情雅致吟詩作文。

這種背景也讓我們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他的另一首名詩:《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之二》,全詩摘引如下: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謫居正是君恩厚,養(yǎng)拙剛于戍卒宜。

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

這首詩以第二聯(lián)“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而廣為人知。在第三聯(lián)“謫居正是君恩厚,養(yǎng)拙剛于戍卒宜”里,林則徐說他被貶謫,是皇上恩德厚重;“戍卒”的生活也有利于他提升境界、改造思想。這些話,也是他真實的心理反應。

林則徐是理解了皇上對他的暗中關照的。按照今天的觀念來說,在“愛國”和“忠君”之間,他是發(fā)自內心地忠君。

從這個事例,我們可以更深地理解古代那些被貶謫的著名官員和給他做出處分決定的皇帝之間那種真實又復雜的關系。這些官員多半都在詩句中發(fā)發(fā)被貶謫的牢騷,但從心底里也都感念君恩浩蕩。試想一下,享受此等周到的關懷和待遇,林則徐他怎能不對皇上感恩呢!提拔、重用與貶謫,對皇帝來講是恩威并用的手段,對大臣來講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他們可以發(fā)發(fā)牢騷,但是基本的價值觀是沒有動搖的。在大臣和皇帝之間,默契地維系著、也捍衛(wèi)著這種游戲規(guī)則,這種游戲規(guī)則的另一個說法就是制度,

“療饑字學神仙煮,下酒胸同塊壘澆?!?/strong>

“療饑字學神仙煮”,是講他在途中休閑的方法是寫毛筆字。林則徐是正規(guī)考進士考上來的官員,毛筆字基礎非常好,寫得一筆漂亮的歐體字??伎婆e,必須寫好館閣體,但學好館格體,難免就會陷于法度,不能自拔。林則徐在此是說自己在被貶謫邊疆的路上,書法境界大有提高,“字學神仙煮”,就像神仙煮藥一樣,多一味少一味、哪一味多一點或少一點,好像都沒什么關系。字寫得放松自然,也更加有他自己的面貌。

“療饑”,是指他寫字就忘了吃飯了,寫字可以充飽;并不是說他在路上吃不飽飯、以寫字來抵擋饑餓。上面我們講過,他的隨行人員和車馬都那么多,各地官員又有殷勤接待,怎么能吃不飽飯呢!

但他還是心情有些郁悶,畢竟曾經是欽差大臣、二品高官,現(xiàn)在卻是有罪名、無職位,別人雖然對他客氣接待,但他心里還是有些不舒服。況且他還有很多志向,所以難免有時郁悶。

郁悶了怎么辦?喝酒!

林則徐在多首詩中,都有飲酒消解郁悶的記錄。有一首詩記載在這次出關的路上,他住在陜西乾縣的一間旅館里,天下大雨,水沖進了房間,床底下全是水 他起來,讓仆人把水排凈之后,獨自夜飲。其中有句:“空瓶醉后做枕睡”,這不是詩人的夸張,也是寫實。

“塊壘”一詞,出自于晉代阮籍,指未經燒結的土磚坯,在雨中一澆,就瓦解流失了。下酒澆塊壘,就如同雨澆磚坯一樣,將堵在胸口像土塊一樣郁悶的疙瘩給澆散了。

喝酒,是林則徐疏解郁悶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千載以來胸中積滿塊壘的同道消解郁悶的一種方式。

“不改嘯歌出金石,氈廬風雪夜蕭蕭。”

“氈廬風雪夜蕭蕭”也是寫實。寫這首詩時,林則徐應該已經進入了河西走廊,時間是初冬,住在氈房里,天上下起了大雪。所謂“金石”,指他的意志、信念、理想、心如鐵石;而“嘯歌”是指他表達自己這種意志的方式,也就是寫詩作文。

福州林則徐紀念館里的林則徐紀念祠堂。李尋攝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福州林則徐紀念館里的林則徐紀念祠堂。李尋攝

5

我曾經在多個地方拜謁過林則徐的紀念館,如廣東虎門、新疆伊犁,以及這次在福州,對他的經歷和思想有了越來越深入的認識和理解,那不是一篇短文所能描述出來的。

一位歷史名人的影響,是他在不同的時代都會讓人有代入感?,F(xiàn)在我讀到林則徐的這首詩,最有感慨的是這兩句:“療饑字學神仙煮,下酒胸同塊壘澆?!?/strong>

我的摯友光榮大地雅好書法,現(xiàn)在的字寫得越來越好,也已“蕭然于繩墨之外,字同神仙煮”。而我在賣酒,感覺賣的酒還不如自己喝的多。即便如此,胸中總有塊壘難平。

跟林則徐相比,我們這種代入感有些自作多情,畢竟那個“君恩浩蕩”的時代結束了,這是歷史的進步、時代的進步,使得我們跟他所忠誠的那些規(guī)則風馬牛不相及了,但是有些個人化的感受有相通之處,他這兩句詩,也可以記錄我們當下的精神生活狀態(tài)。

新疆伊犁林則徐紀念館,位于新疆伊寧市經濟合作區(qū)福州路1號。2011年李尋攝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新疆伊犁林則徐紀念館,位于新疆伊寧市經濟合作區(qū)福州路1號。2011年李尋攝
林則徐在新疆伊犁的戍所。2011年李尋攝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林則徐在新疆伊犁的戍所。2011年李尋攝

李尋、楚喬合著的“白酒三部曲”——《酒的中國地理》《中國白酒通解》《中國白酒配餐學》已經全部出齊,可登陸“李尋的酒吧”公眾號商城選擇購買(,或者掃下面李尋老師助理朱劍的二維碼聯(lián)系進行購買,三本合一同時購買有優(yōu)惠!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點擊進入李尋的酒吧商城購買

李尋、楚喬“白酒三部曲”簡介

《中國白酒配餐學》圍繞“中國白酒配餐基本原理”“為酒選菜”“為菜選酒”三大主題的四十二個知識點,同步于國際餐酒搭配理論,以先進的食品科學為基礎,通俗生動地講解全國23個菜系餐酒搭配的實用案例;填補了中國白酒與美食搭配領域研究的空白,可作為廣大白酒營銷人員、餐廳主理人員拓展業(yè)務范圍、提高業(yè)務水平的“教科書”,以及廣大白酒與美食愛好者提升生活品質的餐飲美學讀物。

《酒的中國地理——尋訪佳釀生成的時空奧秘》于2019年由西北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深受廣大讀者及白酒愛好者的關注,至今已重印四次。全書以文化地理為引導,一方面,沿大運河和諸多古道做空間分布的大線索梳理;另一方面,從文化認知的角度切入解讀,全面探尋酒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與歷史文化。全書內容豐富,具趣味性、知識性,又不乏日常生活的真實感受。

《中國白酒通解》對中國白酒進行了系統(tǒng)、全面、專業(yè)、細致的解讀,涵蓋了以下七個方面的內容:中國白酒是什么;中國傳統(tǒng)白酒工藝詳解;簡說酒精;新技術、新工藝、新型白酒;中國白酒的香型——自然地理條件、工藝、風味、品鑒;白酒市場解剖;李尋白酒品評法——供選酒師和消費者使用的白酒品評法。作者親自走訪了數(shù)百個白酒廠,通過艱辛的田野調查獲得了第一手資料。全書資料豐富,見解獨特,思想深刻,總結性和開創(chuàng)性兼具。同時,語言深入淺出,通俗易懂,適合各領域人士閱讀,尤其是白酒釀造、經銷、收藏品鑒人士案頭必備的參考書。

掃描李尋老師助理二維碼

加入李尋品酒學院酒友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