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特赦1959》中那個“扎心小能手”劉安國,肯定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就連功德林戰(zhàn)犯管理所所長王英光也不能不對他表示“佩服”:“不動聲色,談笑之間嚇壞了杜聿明嚇暈了王耀武,功德林兩名職務最高的戰(zhàn)犯,數(shù)日之間被你一人打垮!”
王英光的歷史原型就是在晉察冀公安管理處、晉察冀社會部、華北社會部任當過科長,曾任功德林戰(zhàn)犯管理所所長,在公安部當過處長、副局長的姚倫,劉安國的歷史原型文強在《口述自傳》中充滿感情地提到了他:“我們半天學習,半天勞動,和看守員的關系搞得很好,后來,監(jiān)獄長換了人,這個人在俄國留過學,叫姚倫,現(xiàn)在從公安部也退休了,他和我兩個人還在一起拍過電影,是很好的朋友了?!?/p>
文強說的那部電影,叫《決戰(zhàn)之后》,姚倫是總顧問,文強是沒署名的顧問,在電影中,文強以真名實姓出現(xiàn),那位演員,倒是跟文強長得不是十分相像。

文強是軍統(tǒng)少數(shù)幾個正牌中將之一,當時戴笠也還只是個中將掛職務軍銜的少將,而文強卻已經走完程序正授中將了,為此文強十分感激戴笠:“參加受降后。第八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胡宗南和第十一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孫連仲兩個人打電報給蔣介石,說文強抗日功勞很大,應該晉升中將。1946年,蔣介石正式批準我升為中將,這一年,我三十九歲。戴笠與我相處十二年,他對我是特殊的對待,我感到他對我是一貫的信任,一貫有禮貌。我沒有向他求過官,卻將我的官階升得比他自己還高還大。”
文強為什么是劉安國的歷史原型,以及他為什么能在軍統(tǒng)時期就晉升中將,這兩個問題,熟悉那段歷史并看過《特赦1959》的讀者諸君都知道,筆者也不止一次解釋過,這里就不再贅述,因為咱們還有更有意思的話題要聊:文強在軍統(tǒng)當中將的時候,苦苦搜尋一年多的、據(jù)說可供三十萬大軍十年使用的武器裝備和糧食物資到底藏在什么地方?
文強1975年特赦后,擔任了全國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文史專員、文史專員學習組組長、文史軍事組副組長,并且被評為“世紀老人”,所以他是必然能看到1999年央視那期《新聞調查》的??吹侥瞧诠?jié)目,文強就應該知道,自己當年是找錯了方向。

文強于1945年春升任軍統(tǒng)局北方區(qū)區(qū)長兼第一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部肅奸委員會主任委員,并于當年年底,以“軍統(tǒng)局東北辦事處處長”的秘密身份兼任東北行營督察處處長、東北肅奸委員會主任委員、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部督察處處長,表面上既是熊式輝(東北行營主任,后為陳誠)的部下,也歸杜聿明(時任東北保安司令長官)管,但他真正的“上級”卻是戴笠。
文強搶先一步進入東北,主要任務之一,就是重建在軍統(tǒng)東北的特務系統(tǒng),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的吳敬中、陳明,歷史原型都曾是文強手下:陳明的歷史原型就是軍統(tǒng)局東北區(qū)副區(qū)長兼沈陽站站長陳旭東,吳敬中的歷史原型吳景中,在擔任天津站站長之前,也當過東北區(qū)區(qū)長兼北滿站站長。
文強的第二個任務,就是收編偽軍和日軍,并找到日軍藏匿在東北的大批武器彈藥和糧食物資——雖然日軍的武器不如美械,但總比“中正式”強,嫡系部隊不稀罕,裝備雜牌軍還是可以的。
文強的部下、日本僑俘管理處情報組中校組長、韓籍人張瑞在《軍統(tǒng)局東北區(qū)“對日工作”的陰謀活動》中回憶,文強到東北主要從事以下工作:一,網羅日敵重要人物,培植親蔣勢力;二,開辦企業(yè),籌措特務活動經費;三,化敵為友,放縱日本戰(zhàn)犯;四,妄圖招降日軍殘部,為蔣效勞;五,成立特種問題研究會掩護特務活動。

張瑞回憶:“1946年4月下旬,軍統(tǒng)局東北區(qū)辦事處,對外稱東北行轅(不同人對該機構有不同稱呼,有的叫行營,有的叫行轅——筆者注)督察處和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部督察處,當時軍統(tǒng)局東北區(qū)辦事處主任文強中將、副主任張樹勛少將當面對我交代任務,讓我們在公開的‘日僑俘管理處督察組’工作掩護下,專做秘密工作?!?/strong>
張瑞說的“秘密工作”之一,就是與日本“皇族聯(lián)盟”控制的、在東北潛藏頑抗的關東軍殘部聯(lián)絡,該聯(lián)盟“東北駐在員”新里一郎還向文強詳細說明了這些關東軍殘部的分布、裝備、人數(shù):“日本關東軍在東北沿中蘇國境開辟有準備與蘇俄長期作戰(zhàn)的‘地下長城’,其中儲備有可供十年之需的糧食、補給,能與外界通電話、電報,還潛伏有三十萬日軍沒有投降?!?/strong>
文強在抗戰(zhàn)期間,就曾與日諜少將打過交道,搞這一他輕車熟路,他馬上向熊式輝匯報,并組織得力干將帶著電臺深入山林“聯(lián)絡”。
文強和他的手下足足忙乎了一年多,也沒找到多少“藏寶”,卻等來了陳誠取代熊式輝的“噩耗”。

《文強傳》記載:“陳誠到東北后,對原有人事黨同伐異大加撤換。文強深知自己既是杜聿明、熊式輝的舊人,又是陳誠一向反感的軍統(tǒng)局的重要角色,必然成為陳誠排擠、整肅的對象。果然,一天,隨陳誠來到東北的國防部第二廳國際情報處處長葉楠(國民黨元老葉楚傖之子,文強在北伐時期結識的朋友),暗中告訴文強:陳誠對他已經十分注意,說他是杜聿明的人。葉楠勸他最好趁各部門改組時自動離開,以免挨整。”
文強被陳誠嚇得撒腿就跑,這是可以理解的:陳誠跟戴笠一向水火不容,文強作為戴笠的密友、心腹、干將,要是不跑的話,他就會跟手下一樣下場——日本俘僑管理處處長李修業(yè),已經被陳誠抓起來了。
陳誠對殘余關東軍的去向,和所謂的“大量武器裝備”毫無興趣,在文強識趣離開后,吳景中和陳旭東也不敢再提此事,于是那些沒有收編,也沒有被清剿的日軍殘余,和那么多武器輜重,就神秘地“消失”了。

真正消失是不可能的,最大的可能,就是那些關東軍殘余依仗長相跟我們差不多,再加上在東北生活多年,不但精通東北話,而且在當?shù)匾步涣恕芭笥选?,所以很容易改名換姓藏了起來——大家看看網上很多“說反話”的人的IP地址,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問題了。
人可以藏起來,但武器物資卻不可能都搬走,于是《文強傳》留下了這樣的記載:“當年日本關東軍在中國東北與蘇聯(lián)接壤的近三千公里的國境線上,在吉林的琿春,黑龍江的東寧、虎頭、黑河,內蒙古的海拉爾等十四個地區(qū),構筑了長達一千公里的堡壘和龐大的地下要塞,里面包括發(fā)電室、倉庫、彈藥庫、衛(wèi)生所、兵營、將校室、指揮室等,物資儲備齊全,在沒有外來供應的情況下,僅海拉爾北山地下要塞內的物資就可供一萬多人的部隊生存半年?!?/p>
文強病逝于2001年,他是能看到1999年的央視紀錄片的,至于紀錄片拍攝者有沒有向他求證,那就只有他知道了,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文強當年是找錯了方向——他派出的人員奔著長白山去了,卻沒有往海拉爾方向尋找。

再給文強一些時間,他會不會找出那三十萬殘余日軍和“可用十年”的武器彈藥,找到之后會不會對東北戰(zhàn)局產生影響,這些問題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當年在東北乃至各地的淪陷區(qū),究竟?jié)摬亓硕嗌偃哲姎堄啵麄冇謺栽鯓拥纳矸莺兔婺砍霈F(xiàn)?
魚過千層網,網網還有魚。日本投降后,小野田寬郎在“猴子島”打了三十年游擊,東北山高林密,別說三十萬殘余關東軍,就是百八十萬也藏得住,如果他們換了身份偽裝起來,那就更不容易發(fā)現(xiàn)了。
筆者曾在呼倫貝爾的農場生活過,農場不遠處的一座“四方山”上,就有殘存的鐵絲網,山上一個垂直的山洞,用手電能照見山洞深處的木柵欄,卻沒人能下去,莫非那也是殘余日軍的一個武器彈藥藏匿點?日軍在隱藏武器彈藥的時候,會不會也藏起了掠奪來的大量金銀財寶?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