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現(xiàn)在的一些電影,就在洗白那些土匪,尤其是那些抗日神劇。
在電視劇里,那些土匪都官逼民反,這才上山落草,并且當了土匪,不傷害普通老百姓,還有民族大義,打日本鬼子從來不手軟。
但現(xiàn)實根本不是這么一回事??v然落草的原因千千萬,但是成為土匪之后,不傷害普通老百姓?這是笑話。
土匪也是肉體凡胎,他們不敢打劫那些普通的老百姓,難道敢襲擊有嚴密保護的商隊,還是敢劫有軍隊保護的軍火,即便是有,也是少數(shù)。他們的目的永遠是更弱的平民還有那些宣裕的村寨。
就拿東北來說,最早的一批土匪是闖關(guān)東時期一些來自山東和河北的亡命之徒。當時清朝調(diào)東北八旗軍入關(guān)圍剿太平天國,這些亡命徒就趁著關(guān)外兵力空虛,落草為寇。之后還有一些軍隊的逃兵、潰軍流竄到了東北,也干起了打家劫舍的買賣。還有一些欠債者,賭徒,通緝犯和破產(chǎn)農(nóng)民羨慕土匪“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也上山落了草。
想上山入伙,成為土匪,也是要過五關(guān)斬六將的。先要通過土匪首領(lǐng)的“筆試”和“面試”才能成為一名正式的土匪。在東北,你想要當土匪,就有條兩路:熟人介紹或者自薦。
熟人介紹你得有保舉人推薦,通過土匪首領(lǐng)的盤問和考察才能正式入伙,這一點可以參考《智取威虎山》里,楊子虎上山之后的考驗。
自薦的話,會更麻煩一些,首先你得懂黑話,因為你上山肯定會遇到人家的守衛(wèi),不懂黑話,你連守衛(wèi)這一關(guān)都過不了。這個就相當于“筆試”,過了這一關(guān),才能見到匪首,經(jīng)過考驗,人家才會讓你入伙。

剛上山的土匪,被稱為崽子,他們就是土匪窩里最底層的人,沖鋒在前,撤退在后,白天趕路,晚上還要站崗放哨、做飯喂馬,連分贓的時候,也要等人家首領(lǐng)和老土匪分完,你才能拿一點。
東北地區(qū)的土匪把搶劫稱為砸窯。砸窯分為軟窯和硬窯兩種。
砸軟窯那就是欺負手無寸鐵的尋常老百姓,砸硬窯那就是吃大戶。
那時候平民老百姓家里都比較窮,砸軟窯最多也就搶一點吃的,搶不到錢。大戶人家有錢有糧,但人家也有家丁拿槍守衛(wèi),并且當時的大戶都修的有高墻,跟一個小城堡擬的,還有武備齊全的保鏢和家丁。
如果土匪的實力不強,拿不下硬窯,自己還會碰一嘴血。
1923年,在德惠縣萬寶鎮(zhèn),大土匪大龍率領(lǐng)100多土匪圍攻善人屯一家地主,這家地主院墻有3米多高,墻頂有垛頭,院子四角修有炮臺,還有20多名護院保鏢。
土匪雖然憑著悍勇沖進了院子里,但還是被人家給打了出來,最終一統(tǒng)計傷亡,土匪被打死二十多號,頭顱都被護院們砍下來,送到縣城請賞。
當然也有成功的,劉金山、李二虎率600人攻入寧安鎮(zhèn),占領(lǐng)官府并洗劫數(shù)家地主豪紳,成功獲取大量財物。山東土匪孫美瑤劫持津浦鐵路特快列車,綁架39名外國人和71名中國人,迫使北洋政府與其談判,最終被招安為正規(guī)軍旅長。
可以說,當土匪打贏了吃肉喝酒,打輸了那就是小命都沒了,連死了都不會有好名聲。
土匪也是有自己的勢力范圍的,沒事不能隨意跑到人家的地盤上打劫,這會引起對方的反感,從而爆發(fā)沖突。而打劫本身就是破壞,破壞容易建設(shè)難,時間久了,自己地盤能搶的有限,你搶了幾次,人家地主寧可少吃喝也要武裝起一支保護自己的力量。
那些村子們也會結(jié)寨自衛(wèi),組織團練民族。
而縣城里,也是有軍隊和警察的,山上的林場和礦山,更是有各種拿著武器的護衛(wèi)。
有的啃不下,有的不敢槍,因為土匪幾個月“不開張”都是經(jīng)常的。因此《水滸》里那種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場面,在真實的土匪中也很少見。
當年臨城劫車案發(fā)生后,報紙上曾報道過被綁架人描述土匪的生活細節(jié):這群被綁架的肉票人質(zhì)和土匪同吃同住,但是土匪的飲食實在是太難吃了,平日里只能吃星星散(小米飯),這些東西連人質(zhì)都難以下咽,可以想象又多難吃。

遇到官兵追捕的時候更苦了,能湊合著啃幾口干糧,就已經(jīng)是謝天謝地。當年土匪魏老三在官軍圍捕時,只能靠當?shù)匾环N叫“小喇叭“的野生果子充饑。艱難的時候,手下的嘍嘍們只能用湖里的菱角、野草煮一煮拿來充饑。
土匪住的地方也很有特色,尤其是修在山上的山寨,他們干的就是刀尖舔血的買賣,必然會受到官方的剿滅和百姓的報復(fù),所以安全和險要是第一要系,至于舒適性,就不要考慮了。洪澤湖邊上的土匪都是依靠洪澤湖周邊的地形進行建造。他們一般將房屋隱藏在地形中,修建高墻和堡壘,甚至還有專門的戰(zhàn)斗工事。
解放前解放軍曾經(jīng)剿滅一個匪幫,這個土匪窩不僅在周圍建造了厚厚的土墻,還在墻頭和腰部都設(shè)計了射擊孔。地面設(shè)置交通暗道,上面用木板堆上土來偽裝。這些暗道可以直接通往土匪窩的外面,而且還與另外一個地堡相連,地堡里面也設(shè)置了設(shè)計口和埋伏點。
靠水生活的土匪則是平日龜縮在島上或者船上,水面開闊可以進退自如,夏秋還可以借助蘆葦蕩四處騷擾。住在船上的土匪會有自己的排船,可以住很多人,住不下的時候,那就在水里打上草墩子,然后在草墩子上搭建草棚,作為自己的容身之所。
在東北,由于土匪們的居住條件比較艱苦,抵抗不了嚴寒,所以一入冬土匪首領(lǐng)會把搶劫來的錢財分掉,大家暫時解散下山。
這時可能是土匪們一年來最幸福的日子,再也不用風(fēng)餐露宿,出生入死。他們拿著搶來的錢財去賭博、喝酒、嫖娼,也有偷偷住進自己的姘頭家中,暫時過上安穩(wěn)的小日子。等到來年天氣一暖和,躲在各處的土匪紛紛上山再次干起打家劫舍的勾當。
就比如說有名的座山雕,他的匪巢并非影視中描繪的“威虎廳”那般宏偉,實際都是臨時搭建的簡易木棚或地窖,被稱為“馬架房子” ,這種房子都是以木頭和茅草為主,僅能勉強遮風(fēng)避雪,條件極為惡劣。1947年楊子榮活捉座山雕時,其藏身地僅僅是一座被積雪覆蓋的破舊木棚,內(nèi)部擁擠且缺乏基本設(shè)施。
威虎山上的土匪,日常飲食以粗糧為主,如苞米面、小米飯,甚至靠搶奪平民的咸菜充饑,冬季物資匱乏時,座山雕會解散隊伍“貓冬”,分贓后短暫享受賭博、嫖娼等奢侈活動,但多數(shù)時間連基本溫飽都難以保障。

至于穿的,更不要提,他們不事生產(chǎn),都是搶來什么衣服,就穿什么衣服。也不管什么材質(zhì)和樣式,一般只要色彩艷麗那就是首選。所以土匪喜歡的穿的衣服就是一定要花哨,不管穿上去像不像耍猴的或者唱戲的,只要看起來能夠另類霸氣,那就足夠了。
曾經(jīng)有一群土匪在匪首徐二癩的帶領(lǐng)下,聚眾洗劫了號稱“小南京”的千年古鎮(zhèn)蔣巷,將鎮(zhèn)上搜刮一番后,竟然將清朝時期的官袍、馬褂和頂戴穿戴整齊,在雨中泥濘的大街上興奮的跑來跑去。
他們綁了人質(zhì)拿到贖金后,就開始開心地爭論準備買哪些東西來裝飾自己,有要帶毛皮的錦緞小襖的,也有要買絲綢褲子的,還有新潮的準備搞一雙外國皮鞋和眼鏡嘗嘗鮮。而在隔壁的呂集人的印象中,土匪頭子魏老三的標準打扮則是小禮帽配上對襟褂子,下半身穿裙子,平時愛戴一副金絲眼鏡,一呲牙滿嘴黃燦燦的大金牙。
當然,土匪們更愛軍服和洋人的服裝。在土匪這種游離于法律之外的群體眼中,自己是下三流的存在,軍服這種代表權(quán)力與地位的服裝自然是他們最喜歡的,感覺自己穿上了軍服就好像自己擁有了合法的權(quán)力與地位。
因此好多土匪在洗劫了城鎮(zhèn)后,都會進入府衙換上官員或者軍官的服裝,以此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洋人在解放前地位非凡,所以穿洋裝對于土匪來說也是一件十分光榮的事情。
當然也有玩得很另類的,在河西的一個土匪窩里,有被綁架的“肉票“人質(zhì)發(fā)現(xiàn),這群家伙特別喜歡穿上女人的內(nèi)衣,然后像野狗一樣瘋狂撒野奔跑。
總之,像《水滸》里梁山那樣有政治理想,有錢有地盤,有軍隊可以和朝廷打硬仗,這只是想象,現(xiàn)實中的土匪,怎么可能呢。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