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石與黑殼石的傳說

在湖北麻城西部有一座巍峨的大山——管山。在這座山的懸崖峭壁之畔,一塊巨石猶如一只靈動的蛤蟆,守護著這片深愛的土地,老百姓稱之為“蛤蟆石”。而在山腳下,另一塊形如玄龜狀的巨石則安然靜臥,這便是人們口中的“黑殼石”(當地人對烏龜的淳樸稱呼)。這兩塊奇石遙相呼應,仿佛在低聲細語,訴說著一段古老而神秘的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田雞(蛤蟆的前期稱呼,起初是兩條腿)與烏龜是天宮的仙寵。它們受玉皇大帝之命,下凡到管山,肩負著修建寺廟的重任,搭建百姓與神仙溝通的橋梁。當它們初次踏入這片人間仙境時,眼前的美景令它們如癡如醉。蔥郁的樹木挺拔而立,翠綠的草地綿延如茵,花香四溢的空氣中彌漫著泥土的芬芳,如同一幅動人的畫卷,令它們流連忘返。

一天,田雞腹中饑鳴,見山下稻浪翻金,一時貪念驟起,偷食稻谷,致使莊稼顆粒無收。百姓哀聲載道,焚香泣告上蒼。玉帝聞訊震怒,攜太上老君親臨管山,卻發(fā)現兩位仙寵躺在黃龍洞中酣睡,完全忘卻了自己的職責。面對玉帝的怒火,兩位仙寵跪地求饒。玉帝召來雷公神將,雷公威風凜凜地立于云端,揮舞著手中的雷錘。頃刻間,天空電閃雷鳴,火光四濺,雷聲震耳欲聾,田雞的尖喙應聲而落,嘴巴從此變成了圓形。玉帝命令它改邪歸正,以吃害蟲為生,將功補過。然而,由于田雞的兩條腿和大圓嘴使得捕捉害蟲變得異常艱難,快要餓死。太上老君心生憐憫,便賜給它一雙小手(此刻田雞變成四條腿),便于捕捉害蟲。還將它的名字改為“蛤蟆”,寓意著讓它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被雷公擊落的尖喙化作一塊巨石,從半空滾落至山下的水庫里(汪家沖水庫干涸后,仍能清晰地看到那塊雞喙形狀的巨石)。而半山腰則留下了一塊蛤蟆模樣的石頭,這便是“蛤蟆石”。與此同時,烏龜也因行刑時未站穩(wěn),整個身子滾落到了山腳下的凹地里,化作了一塊烏龜模樣的巨石——黑殼石(位于獅子灣黑殼石水庫旁),黑殼石與蛤蟆石遙相呼應,共同守護著這片充滿神秘色彩的土地。時至今日,“田雞”之名仍在廣東廣西等地口口相傳,為這段仙凡糾葛添上一抹人間煙火。

蛤蟆石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蛤蟆石

兩位仙寵受到了應有的懲罰,但是百姓與神仙溝通的橋梁沒有完成。太上老君受玉皇大帝之委托督造寺廟,成為了管山寺廟的奠基人(第一頭人)。后人為了紀念他,紫荊禪寺供奉著太上老君的神像, 引得八方信眾頂禮膜拜。千年風雨過,巨石不語,傳說未老,唯有山風掠過時,依稀可聞天雷余響,恍如告誡眾生,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