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宣懷,這個名字在中國近代史上可謂是充滿矛盾。有人說他是“實業(yè)救國的先驅”,也有人罵他是“賣國賊”。他一手開創(chuàng)了中國現(xiàn)代工業(yè)的雛形,卻因權謀和家族教育的失敗,導致家族財富在不到半個世紀內灰飛煙滅。更令人唏噓的是,他的家族后裔幾乎銷聲匿跡,而兩位當年的傭人后代卻崛起為民國頂流家族。這種戲劇化的命運轉折,不禁讓人深思:是時代造就了盛宣懷,還是盛宣懷塑造了時代?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盛宣懷的故事,要從他不走尋常路的起點說起。本來是個秀才,可在科舉考試上屢屢失意,眼看仕途無望,卻靠家族關系攀上了李鴻章這棵“大樹”。作為李鴻章的得力助手,他提出了一個對當時中國來說大膽又新鮮的概念——“官督商辦”。簡單說,就是用官府的權威加上商人的資本,合力做成大買賣。他先搞了個輪船招商局,直接跟外資控制的航運公司搶市場。結果呢?不僅打破了外資壟斷,還成為中國航運業(yè)的“老大”。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盛宣懷的野心可不止于航運。他是個真正的“基建狂魔”,一心想讓中國的工業(yè)站起來。電報網、鋼鐵廠、銀行……幾乎你能想到的工業(yè)化項目,他都敢干。比如,他建了中國第一條長途電報線,從天津到上海,一下子把信息傳輸速度提高了幾倍;又接手漢陽鐵廠,搞出了亞洲最大的鋼鐵聯(lián)合體;甚至還在銀行領域開了先河,讓中國的商業(yè)銀行開始發(fā)行紙幣??梢哉f,短短二十年,盛宣懷硬是靠著自己的膽識和手段,把中國的工業(yè)化進程向前推了幾十年。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除了工業(yè),他還特別看重教育。他創(chuàng)辦了北洋大學堂和南洋公學,專門培養(yǎng)工程師、翻譯人才和師范教師,為中國輸送了大批現(xiàn)代化人才。這些學校后來發(fā)展成了今天的天津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足見其眼光的長遠。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深度好文計劃#

盛宣懷的成功,離不開他的手腕。他在商界的那些操作,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既有手段,也有套路”。在上海金融危機時,他抓住機會做空同行徐潤的地產,吞了三千畝土地,簡直是“趁你病要你命”。后來,他又利用自己掌握的電報系統(tǒng),把胡雪巖的絲業(yè)帝國搞得一塌糊涂。還有一次,他直接截胡張謇的紡織廠原料供應,硬生生讓張謇不得不改道南通。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然,這些“黑操作”讓他賺得盆滿缽滿,但也惹了不少人恨。有人說他是李鴻章的“錢袋子”,因為他搞的輪船招商局,每年要拿出利潤的20%供北洋水師使用。他還把漢冶萍公司的股權質押給日本,成了后來保路運動的導火索。這種把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綁在一起的做法,自然少不了爭議。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盛宣懷的資產配置也很有意思。他的財富高達1349萬兩白銀,主要是土地、股票和古董。比如,他在蘇州、上海和杭州有上萬畝地;還掌控了22家上市公司的絕對控股權;最夸張的是,他收藏了大量古籍,其中不乏珍品??梢哉f,他不僅是個實業(yè)家,還是個“古董大佬”。

然而,這樣一個叱咤風云的人物,他的家族卻沒能延續(xù)輝煌。盛宣懷去世后,他的四個兒子幾乎都中了“敗家魔咒”。比如四子盛恩頤,居然一夜之間輸掉了上海百棟里弄房產;長孫盛毓郵流落到東京擺地攤;次子盛重頤更慘,直接餓死在蘇州的老宅里。盛家從富甲一方到徹底敗落,僅僅用了一代人的時間。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更讓人驚訝的是,盛宣懷家里的兩個女傭的后代,卻在后來逆襲成為民國頂流家族。其中一位傭人呂葆貞,后來嫁給了民國著名銀行家張嘉璈,成了張家的“賢內助”。另一位女傭的后代也在商界嶄露頭角,成了時代的佼佼者。這種身份的翻轉,簡直像電視劇一樣戲劇化。

盛宣懷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很現(xiàn)實的道理:個人的成敗固然重要,但教育和家庭才是決定一個家族能否長久的關鍵。他靠時代賦予的機會和自己的能力,成就了中國近代工業(yè)的奇跡,卻沒能用同樣的智慧去培養(yǎng)后代,最終讓家族的輝煌化為泡影。而那些原本處于社會底層的傭人家庭,卻因為教育和奮斗,完成了命運的反轉。

那么問題來了:在今天這個機會和挑戰(zhàn)并存的時代,我們要如何避免盛宣懷家族的悲???如何在抓住個人成功的同時,確保后代能夠延續(xù)這種成功?這或許是每一個家庭都值得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