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蔡正元這話一出來,真是把兩岸關系這鍋粥攪得更熱鬧了。

他拋出這么一句,說臺灣是大半個中國用四千萬人命換回來的,憑啥有臉鬧獨立?

這不是隨便瞎說的,背后有歷史撐著,戳中了不少人的痛點。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先說蔡正元這人。

他1953年12月25日生在臺灣云林縣北港鎮(zhèn),家里不算大富大貴,父親做牙醫(yī)器材生意,日子過得還行。

小時候在北港長大,那地方有名的朝天宮,宗教味兒濃,逢年過節(jié)人山人海。他名字的來頭也挺有意思,滿月時爹媽去朝天宮求簽,簽上說看東邊,結果看到廟里一塊熏黑的石碑,上頭有“正元”倆字,就這么定了名。

長大后,他沒走尋常路,先在臺北讀職業(yè)學校學機械,后來考上臺灣師范大學,又跑去哈佛拿公共政策碩士,還在北京清華大學讀了個法學博士。這履歷在臺灣政客里算亮眼的,腦子活,路子廣。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蔡正元的政治路也不是一帆風順。1990年代初,他當過國民大會代表,2008年到2016年干過臺北市立法委員,國民黨里還混到過政策會執(zhí)行長。

他說話直,嗓門大,反“臺獨”喊得最響,主張兩岸和平交流。不過,他也有污點,2019年因為中影股權案被判刑,蹲了幾年牢,2023年才出來。

出來后,他沒消停,照樣上節(jié)目發(fā)聲,立場一點沒軟。這人就這樣,不管你罵他“賣臺”還是捧他愛國,他都認準自己的理兒往前走。

他那句“大陸犧牲四千萬人才奪回臺灣”咋來的?得從臺灣的歷史說起。臺灣跟中國大陸的聯(lián)系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

明朝時候,就有福建、廣東那邊的人往臺灣跑,做漁民、商人,慢慢扎下根。到了清朝,1683年康熙收復臺灣,設了個臺灣府,歸福建管,從法律上講,臺灣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這段沒人爭。后來1895年甲午戰(zhàn)爭,清政府打輸了,簽了《馬關條約》,把臺灣割給日本,從此臺灣開始了50年的殖民日子。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日本管臺灣那50年,真不是啥好日子。他們搞“皇民化”,逼著臺灣人學日語,改日本名字,連祖宗牌位都不許擺。

年輕人被拉去當兵,太平洋戰(zhàn)爭一打起來,臺灣人被送去南洋前線,死了不少,連尸骨都未必找得回來。

那時候,臺灣人過的日子是被壓著脖子喘氣,屈辱比苦難還多。一直到1945年,二戰(zhàn)結束,日本投降,中國作為戰(zhàn)勝國把臺灣收回來,這事兒才算翻篇。

收回來咋收的?這得說說抗日戰(zhàn)爭。中國從1937年盧溝橋事變開始跟日本干,整整打了八年。官方數字,傷亡超過3500萬,包括300多萬軍人陣亡,平民死得更多。

仗打得慘,上海會戰(zhàn)幾十萬人堵在那兒,血流成河;南京大屠殺一次死了30多萬,整個城市都空了。日本飛機炸城市,屠村搞細菌戰(zhàn),經濟也被搞垮,直接損失1000多億美元,間接的還不止這數。

蔡正元說“四千萬”,可能把饑荒、疾病這些間接死的也算進去了,數字有爭議,但戰(zhàn)爭的慘烈誰也抹不掉。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場仗跟臺灣有啥關系?直接掛鉤。1943年《開羅宣言》就定了,日本得把臺灣還給中國,1945年《波茨坦公告》又確認了這事兒。

日本投降那天,簽字認了這些條款。沒中國這八年在前面頂著,日本能那么痛快放手?所以蔡正元的意思很明白,臺灣回來不是天上掉的,是大陸人拿命換的。這筆賬,歷史書上寫得清清楚楚。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45年10月25日,臺灣正式光復,中華民國接管,街上人歡呼雀躍,總算揚眉吐氣??上В萌兆記]幾年,1949年國共內戰(zhàn)打完,國民黨輸了,退到臺灣,兩岸就這么分開了。

從那以后,兩岸走上兩條路,大陸搞社會主義,臺灣靠美國撐腰發(fā)展經濟。說實話,臺灣那幾年的經濟真挺牛,從個農業(yè)島變成“亞洲四小龍”之一,日子過得比大陸紅火多了。

可政治上,麻煩也來了。國民黨先喊著“反攻大陸”,后來聲音小了;島里有些人卻開始搞“臺獨”,想徹底跟大陸劃清界。

“臺獨”這幫人咋想的?他們常說,臺灣現在是“民主社會”,跟大陸不一樣,有權自己決定命運。這話聽起來挺順耳,可站不住腳。

臺灣經濟起飛靠啥?早年是大陸帶過去的資源和人力,后來是美國冷戰(zhàn)格局下的援助。根兒上挖,臺灣人祖宗大多是福建、廣東移民,文化、語言、風俗跟大陸一脈相承。

你說“自決”,先得問問,脫離這些根算不算數?還有人拿日本那50年說事兒,說臺灣被日本改造得跟大陸不一樣了。

可那50年是殖民,是壓迫,不是啥值得炫耀的資本,拿這個當“臺獨”理由,純屬給自己臉上貼金。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蔡正元這話一出,島內炸了鍋。綠營跳出來罵他是“中共代言人”,說他否定臺灣的自主性。2019年他剛入獄那會兒,家門口被人潑紅漆,網上罵他的人排成隊。

可也有人點頭,覺得他說得有理,尤其是老一輩,記得光復那天的激動,覺得“臺獨”真是忘本。他這話不是啥高深理論,就是個基本事實:臺灣的歷史跟大陸分不開,回歸是抗戰(zhàn)勝利的結果,想獨立,先得面對這段歷史。

現在的臺灣問題咋這么棘手?外頭有美國,里頭有“臺獨”,兩邊一摻和,水就渾了。美國拿臺灣當棋子,賣武器、搞軍演,想用臺灣卡中國脖子。

島內“臺獨”勢力也蹦跶得歡,喊著“臺灣是主權國家”,還改課本去中國化,把年輕人教得連鄭成功是誰都不知道。蔡正元這話,就是沖著這局面來的。

他想告訴大家,別被忽悠,臺灣的未來不是靠美國當靠山,也不是靠“臺獨”喊口號能解決的。

說白了,蔡正元這句“大陸犧牲四千萬人才奪回臺灣,臺灣有什么權利獨立”,糙是糙了點,可理兒不糙。臺灣回歸是中華民族用血淚換來的,3500萬人的命不是白搭的。

這賬,誰也賴不掉?,F在兩岸關系再復雜,也得認這個根。臺灣的未來,不是靠美國當靠山,也不是靠“臺獨”喊口號能過好日子。承認歷史,面對現實,跟大陸一塊兒找條和平的路,才是正道。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事兒還沒完。蔡正元的話戳中了歷史這根弦,可現實里,兩岸的路咋走,還得看人咋選。歷史這東西,不是拿來吵架的,是拿來看清方向的。

大陸那3500萬人的命,換來的不只是臺灣回來,還有個教訓:分裂沒好果子吃。臺灣要想日子好,得明白自己的根在哪兒,別老想著靠外人過日子。美國那點軍火賣給你,真打起來誰上戰(zhàn)場?還不是自己人。

再說“臺獨”那幫人,喊口號容易,真干起來呢?經濟上,臺灣現在靠半導體撐著,可大陸是最大市場,掐了這條線,日子咋過?

文化上,臺灣人過年拜關公,吃餃子,跟大陸沒啥兩樣,硬要說自己是“獨立國家”,連自己祖宗都不認了?蔡正元這話糙,可他點出的問題是實的:你鬧獨立,拿啥跟歷史對著干?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臺灣的根在大中華這片土地上,跑不掉也改不了。獨立?拿啥獨立?

靠美國那幾艘軍艦,還是靠“臺獨”那幾句空話?現實擺在那兒,歷史也擺在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