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作者:K 嫂

原創(chuàng)首發(fā):Kris在路上(ID:krisgtd)

Kris個人微信:kris191605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哈嘍,我是K嫂。

最近還是有人問我關于書柜的問題,我再放一次這個視頻哈,你們關心的問題都在視頻里啦。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昨天兩個娃的老師幾乎前后腳打來電話,說娃在學校把腦袋磕了個大包,問我要不要把娃接回家。

“不急不急,您拍個照片我看看”,我非常淡定。

我把兩位老師發(fā)來的照片,放大看了看,很明顯是和同學們打鬧的時候撞門上了,腦門有點紅,但問題不大。

“不用接,接著在學校上課吧,老師您費心了?!?/p>

掛斷電話,我繼續(xù)寫我的文案,K叔在一邊看著我偷笑。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說你笑啥,他說,你以前可不這樣。

還真是,老大三歲的時候,在游樂場摔了一跤,我是以百米沖刺的速度沖出去的,那陣勢比專業(yè)運動員還生猛。

我抱起哭得上氣不接下氣的娃,也跟著他一起掉淚。

第一次讓老二獨自下樓去玩的時候,我趴在窗邊像個偵探,盯著他的身影瞅了倆小時,目不轉睛,生怕一個不注意,他就像香妃一樣變成蝴蝶飛走了。

第一次撇下倆孩子,和K叔去香港旅行,本以為會享受的我,竟覺得度日如年。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平時聽到“媽媽,媽媽”就攥緊拳頭的我,在香港那一周,我走到哪都想和孩子們打電話,睡前必循環(huán)播放他倆的視頻。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以及我養(yǎng)娃心態(tài)的轉變,我對孩子不再嚴防死守。

當然,也是我逐漸明白,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就是目送背影的修行。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第一次有這種感受,是我們家老大帶給我的。

老大第一次離家去參加足球集訓,他還沒去,我就擔心地成宿睡不著,拉著他 的手各種囑咐,老大說,媽媽我的耳朵已經起繭子了。

到他出發(fā)那天,我心情格外復雜。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他呢?

只見他背著比自己還高的裝備包,蹦蹦跳跳地和隊友匯合。

我張開的雙手還停留在半空中,那句“媽媽抱抱”還沒來得及說出口,老大就已經拋下一句“媽媽再見”,不見了蹤影。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嗯,聲音清脆,并且冷漠。

我看著他花枝亂顫的笑臉,第一次有了“兒大不中留”的感慨。

離家十五天,只通過三次電話,還都是我打給他的,平均通話時長一分鐘。

他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媽媽我還得去玩呢,你到底有什么事呀。

每次掛完電話,我都得偷偷嘆口氣。

足球集訓的最后一天,校隊邀請家長去看他們的比賽。

我看著那個小小少年,在賽場上撲球、摔倒,再爬起來拍拍草屑,繼續(xù)在綠茵場上戰(zhàn)斗的樣子,我好像徹底明白了親子關系的本質。

有位教育學者說過:“ 親子關系就是不斷調試焦距的過程。

嬰兒時期我們是孩子的全世界,青春期我們退居成生活顧問,成年后又變成守望的燈塔。

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就是一次又一次放手的過程,直到把孩子完全放生。

但放生不是撒手,是暗地織網,是在日常生活中,完成對孩子的托舉。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生活自理力:從“飯糊滿臉”到“組裝大師”

三年前,我家老大吃飯的場面堪稱災難:米粒粘睫毛、菜湯糊衣領,一頓飯下來餐桌像被轟炸過的戰(zhàn)場。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雖然沒眼看,但我依然放手讓他自主進食,哪怕滿地狼藉。

而如今,這個曾經的“糊臉娃”竟能淡定地組裝書柜,還指揮弟弟:“螺絲刀遞給我?!?/p>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老大的動手能力堪稱一流,這次搬家,家里的很多東西都是他組裝完成的。

除此之外,老大還特別擅長做蛋炒飯。

有一次他踩著板凳煎雞蛋,一個不注意油星子濺到胳膊上,也不吱聲,最后小心翼翼地端了四碗蛋炒飯出來,樂得合不攏嘴。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他還會聯合弟弟一起,給我和K叔做愛心夜宵,還用蘋果和橘子擺成“加油”的字樣。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他知道,那陣子公司狀況不好,但他也想不出給我們打氣的方式,所以就用這樣的方式偷偷給我們鼓勁兒。

之前有朋友問我,這么小就讓孩子動刀動或不怕危險?

我想,真正的安全教育,不是筑起玻璃罩,而是教會他油燙了要沖涼水,螺絲松了要擰三圈半。

生活自理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天賦,而是父母忍住不擦嘴的手,和憋住不收拾的腳。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情緒修復力:從“當街崩潰”到“突然自嘲”

我們家老大的性格像我,有點情緒化,有時候脾氣上來,真的是要捶墻。

老大小時候會因為沒有把變形金剛變形成功大哭,會因為騎車騎不過別人生氣,會因為滑滑板弄濕鞋襪當街崩潰,甚至會因為發(fā)現沒帶橡皮而拒絕上學。

他的崩潰從不看場合,就像夏天的雷陣雨——來得兇猛。

每到這時,我會蹲在他身邊念經式復讀: 媽媽知道,媽媽知道。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然后針對不同的問題來解答,比如:是這個玩具設計的原因,你玩的是8歲以上孩子玩的,你才5歲,變形不成功沒關系的,要不我們一起給它改造一下,看怎么能變形成功?

“媽媽知道”這四個字,意味著我能接住他的情緒;

“玩具設計的原因”是在化解他的焦慮;

“改造一下”,是和他一起進行發(fā)散思維,幫他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

上周看老大打游戲連輸五局,他捶著桌子吼:“這破關卡設計,我真服了!”

我剛要開口,卻見他深呼吸三次,突然自嘲:“算了,菜就多練!”轉身翻出攻略筆記。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偷偷瞥了一眼,好家伙,筆記上竟然還用熒光筆標了重點,要是學習有這勁頭,不會考上清華吧?哈哈哈。

我想,老大原來那個滿地打滾的小火藥桶,早就在一次次爆炸里,煉出了自帶消防栓的內心。

情緒管理課不在心理書里,在打翻的牛奶、摔碎的模型和輸掉的游戲里。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問題解決力:從“十萬個為什么”到“營銷達人”

“媽媽,恐龍為什么滅絕?”

“爸爸,怎么讓我的卡牌升值?”

老大從小提出的問題千奇百怪,但我和K叔都會認真解答。

解答不了的,就會記下來,找到答案再告訴他。

而我們也會在遇到問題時尋求他的幫助。

比如最近舉辦的7天行動創(chuàng)富挑戰(zhàn)營,從整體的方案設計,到具體海報的設計,我都會問他怎么想。

慢慢地,他對營銷也有了一知半解,對海報設計也有了自己獨特的想法。

最搞笑的是,有一次他拍短視頻,第一句話竟然是,“所有看我視頻的人,都會發(fā)大財”,我和K叔在一邊都驚呆了。

果然,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哈哈哈。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后期剪視頻的時候,他還會在視頻里加上自嘲的部分,希望拉近和觀眾之間的距離。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種智慧,一看就是從實戰(zhàn)經驗當中得來的,成年人的世界里,太需要把bug變成閃光點的能力。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放生不是撒手,是織一張看不見的網

有父母擔心放養(yǎng)會失控,但其實,真正的危險,是“無菌式養(yǎng)育”。

放生不是撒手,而是織一張看不見的網,給他們直面風雨的勇氣。

放得開手腳 ,但教會他自己吃飯,會用鍋鏟,哪怕要教20遍;

放得下面子 ,由著他踩水坑滾泥潭,但要備好殺菌力超強的洗衣液;

放得下執(zhí)念 ,接受他可能成不了“別人家的娃”。

當我們不再執(zhí)著于“我的孩子”,而是欣賞“這個生命”;當我們從“監(jiān)護人”變 成“守望者”,才會真正讀懂:

所謂親子一場,其實是兩棵各自生長的樹,根在地下纏繞,但葉子在風中不斷對望。

歡迎點贊和在看呀,我是K嫂,文章寫到最后,竟然還把自己寫感動了,哈哈,明天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作者介紹:

K嫂,北京師范大學碩士,家有倆娃,一邊感性一邊理性,能擼鐵能養(yǎng)花,還能出方案講邏輯,哈哈哈。

我是K叔,中央財經大學博士(創(chuàng)業(yè)休學),世界500強央企7年,辭職創(chuàng)業(yè)6年,百萬粉絲個人成長知識博主,一行DoMore創(chuàng)始人,OKR目標管理專家,豆瓣8.0《引爆自律力》作者。

Kris進化圈社群已有11000+人加入,帶領會員從讀書、日課、運動三個維度進行提升;108自律行動營、寫作變現營、教練特訓營等高階訓練營學員突破40000人。

目前在更新的平臺有:

#視頻號:Kris進化筆記

#視頻號:K叔K嫂夫妻創(chuàng)業(yè)日常

#公眾號:Kris在路上

#公眾號:Kris進化筆記

關注我的,不是粉絲,而是朋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原創(chuàng)不易,感謝關注

點一個 免費的贊 再走哈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