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黑白說歷史。

一般來說:勇將不怯死以茍免,壯士不毀節(jié)而求生。

但在亂世年代,有時候,貪生怕死也是常態(tài)。

今天,且來盤點一下,三國演義之中,7位貪生怕死之武將,看看他們?nèi)绾蝹€怕死法?

張郃:沙場老油條,逢兇化吉第一人

張郃:沙場老油條,逢兇化吉第一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張郃雖名列河北四庭柱、曹魏五子良將,卻以“善逃”聞名天下。官渡之戰(zhàn)后,袁紹七十萬大軍盡喪,獨他和隊友高覽轉(zhuǎn)身投曹;穰山遇趙云,藏鋒避戰(zhàn),反觀同袍高覽,一槍斃命;潼關(guān)逢馬超,虛晃二十回合便抽身退走。此君屢戰(zhàn)屢敗,屢敗屢逃,竟活至古稀之年,堪稱三國第一“滑頭”。

后人有詩嘆曰:“沙場血雨幾時休?張郃一笑解千愁。莫道英雄皆赴死,逃得性命是良謀!”

于禁:三十年威名,一朝跪地乞降

于禁:三十年威名,一朝跪地乞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于禁治軍嚴整,深得曹操器重,更成曹營外姓將領(lǐng)假節(jié)鉞第一人。然襄樊之戰(zhàn)風云突變,關(guān)羽水淹七軍,降將龐德寧死不屈,于禁卻伏地求饒。曹操聞訊長嘆:“三十年君臣,竟不識其怯懦至此!”

后世評曰:“半生功業(yè)付東流,膝下黃金換命留。若使當年身戰(zhàn)死,何須史筆寫春秋?”

夏侯杰:張飛一吼碎肝膽,千古笑談膽氣無

夏侯杰:張飛一吼碎肝膽,千古笑談膽氣無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長坂橋頭,張飛三聲大喝震曹軍。前兩聲令曹操心悸,第三聲竟嚇得夏侯杰肝膽俱裂,墜馬而亡。一介武將,未戰(zhàn)先殞,實為奇聞。

后世諷之:“百萬軍中一吼摧,夏侯肝膽化飛灰。若言沙場誰最怯,橋上驚魂第一魁!”

夏侯楙:膏粱子弟棄長安,子午谷中留笑柄

夏侯楙:膏粱子弟棄長安,子午谷中留笑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魏延曾獻“子午谷奇謀”,斷言只需五千精兵,十日可抵長安,夏侯楙必棄城而逃。雖諸葛亮未納此策,然夏侯楙臨戰(zhàn)表現(xiàn)印證其言:見蜀軍旌旗,竟率數(shù)百親兵倉皇南逃,徒留“膏粱懦弱”之名。

后人戲稱:“長安城下馬蹄疾,未戰(zhàn)先逃似小兒。若問三國誰怯陣?夏侯楙名榜上題?!?/p>

曹爽:手握重兵畏司馬,高平陵變斷三族

曹爽:手握重兵畏司馬,高平陵變斷三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曹真英雄一世,其子曹爽卻優(yōu)柔寡斷。高平陵之變時,曹爽手握天子、糧草、勤王之兵,本可一戰(zhàn)定乾坤,卻畏司馬懿如虎,拱手交權(quán),終致三族盡滅。司馬懿笑曰:“豚犬爾,何足懼哉!”

史家評:“父輩英風子輩衰,兵權(quán)在握竟成哀。若將膽氣分毫用,司馬焉能掌九垓?”

呂布:白門樓前乞活命,方天畫戟亦低頭

呂布:白門樓前乞活命,方天畫戟亦低頭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本為美談,然下邳城破,呂布被縛白門樓,竟向曹操哀告:“明公若饒性命,愿為帳前走卒!”曹操嗤笑:“縛虎焉能不緊?”一旁劉備補刀:“公不見丁原、董卓之事乎?”一代飛將,終因貪生失節(jié),淪為笑柄。

后人嘆:“畫戟無雙勇冠群,白門乞命喪英魂。貪生縱有千般力,不及三分忠義存?!?/p>

樊能:孫策陣前一聲喝,魂飛魄散赴黃泉

樊能:孫策陣前一聲喝,魂飛魄散赴黃泉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江東小霸王孫策征劉繇時,于牛渚灘遇敵將樊能。策挺槍躍馬,暴喝如雷,樊能竟被當場驚死,步了夏侯杰后塵。

可謂是:“喝破長江水倒流,樊能驚斃馬空留。孫郎霸氣沖霄漢,怯將何須動戟矛?”

結(jié)語:怯戰(zhàn)者鑒,勇烈者銘

結(jié)語:怯戰(zhàn)者鑒,勇烈者銘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觀此七人,或逃或降,或驚或懦,皆因貪生一念,毀盡平生功業(yè)。

反觀張任寧死不降、典韋死守轅門、周泰遍體護主等等,方顯英雄本色。沙場無情,怯者留罵名,勇者鑄傳奇。

后人讀史至此,當思:生死之間,氣節(jié)為先;青史昭昭,膽魄為鑒!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演義》)

在你看來,三國演義之中,還有哪些是貪生怕死之人呢?

歡迎評論區(qū)留言,友善交流!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