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出差,有緣和司馬南的一個朋友圈好友聊了下。
沒想到一向順風順水的司馬南老師剛到海南度假,就拉了肚子,乃至失禁。
咨詢醫(yī)生,還遭到了醫(yī)生的“勸告”。


看似挺可憐,70歲的老人,竟然沒有被世界善待。
但屏幕前的各位,大可大可不必同情司馬老師。
人家光補稅就能補900萬,他的5000萬粉絲里,可能99%的人一輩子都賺不到他補稅的零頭,收入零頭的零頭。
司馬南到底為什么會被查?
及至今天,很多人都不明白其中的原因,甚至有死忠粉覺得,是柳家報復,在陷害他。
還有一些人覺得,風要反著吹了。
其實,查司馬南這件事,并不簡單是稅務部門的臨時起意,而是一個非常有深意的動作。
而且這步棋,走得很精妙。

一:整治司馬南,很大程度,是要給民營企業(yè)家吃顆定心丸,鼓舞民營企業(yè)家的信心。
2025年2月17日,民營企業(yè)座談會召開,釋放了穩(wěn)定民營企業(yè)信心的強烈積極信號。
其中,馬云的亮相備受矚目。
但這還不夠,馬云的亮相,叫揚善。
懲惡呢?
2023年7月,《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fā)展壯大的意見》提出“堅決抵制、及時批駁、否定和弱化民營經濟的錯誤言論與做法”。
“對民營經濟人士合法經營中出現的失誤失敗給予理解、寬容、幫助?!?/p>
但當時不少人提出,文件的力度不夠,得把司馬南約束起來才管用。
如果光揚善,不懲惡,廣大民營企業(yè)家不一定能放心。
所以,這次就是順應民意,把高喊打倒民營資本的司馬南給提出來。
正是因為他過去那些言行,市場和人心才風聲鶴唳,所以必須要讓他對過往的言論負責。

二:這個動作,也是讓一些有歷史問題的民營企業(yè)家放下思想負擔。
改革開放初期,很多空間是灰色的,但是如果沒有人敢闖敢干,很難激蕩起改革的潮流。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一些民營企業(yè)家確實是有歷史問題,或者說是有局限性的。
但,如果在這個時候,通過翻舊賬的形式,通過輿論大棒去威嚇他們,這是不是也是對改革的傷害?
所以,整治司馬南,也是宣告一些事應該翻篇,否則會讓老一輩民營企業(yè)家,人人自危,始終有包袱,有芥蒂,甚至想著跑路。
胡錫進就認為:
“有不少市場打拼人士希望用他的被處罰為民營經濟實現新的更大繁榮祭旗.......太嚴厲了,什么都上綱上線,對所有人都是風險,不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育繁榮。"
如此,也就談不上“定心丸”。
三,整治司馬南不僅是給企業(yè)家看,也是給司馬南的同行看。
一些所謂的愛國大v,過去幾年通過這條賽道,賺了不少錢,國家也是心里有數的。
但這個趨勢必須要遏制住,打擊司馬南也是告誡他的同行,以及和他同賽道的人:
該收手了。
你們都賺了錢,好生做正經生意就是,不要再搬弄國政是非,天天下大棋,給國家添亂,給民智添堵。
再鬧下去,司馬南就是榜樣,勿謂言之不預。
四、整治司馬南,也是給司馬南的粉絲看。
國家也知道,司馬南擁有5000萬粉絲,影響力巨大,即便把他的賬號關了小黑屋,他的粉絲也嗷嗷叫囂:
“還我司馬公!”
所以,必須要以公開、法治的方式,告訴他的基本盤:
你們崇拜的人,究竟是個什么人?醒醒吧!
而且查他的稅務問題,可謂查到了問題的七寸。
查他嫖娼,搞不好還有人說嫖得好,劉強東在美國還有往事呢,但這不影響人家給老鄉(xiāng)發(fā)錢,給員工交五險一金。
但查稅就不一樣了。
一方面,精準告訴他的粉絲,他的收割能力有多強,對照對照,還有資格同情他嗎?

另一方面,直擊司馬南的本質面目。
你說你天天愛國,結果交美國房子的稅,偷中國的稅,這叫愛國?
難怪司馬南天天罵美國,美國大使館還邀請他參加美國的獨立日慶典,畢竟嘴上說不好,身體很誠實。
在過去,這種行為叫資敵。
更何況,他還賊喊捉賊。

所以曝光他的稅務問題,就能把他的愛國面具,給撕得粉碎。
畢竟只有錢不會說謊。
五、別指望司馬南復出了,他不再擁有機會。
有些人說,風頭一陣一陣的,說不定過一陣子,又把司馬南放出來咬人了。
放心,這次不會。
一個細節(jié)是,監(jiān)管部門這次特地公告了他是通過影視公司避稅。
為什么特地強調影視公司?
因為我們國家對于劣跡藝人,是0容忍的。
一旦被被歸為“劣跡藝人”,幾乎復出無望,黃海波、文章、吳秀波、李云迪這些人,皆是如此。
而通過“影視公司”這一層關系,就可以把司馬南歸為“劣跡藝人”行列。
你是開影視公司的,當然也是藝術工作者,也是藝人行列(著名愛國表演藝術家)。
一旦“劣跡”,從規(guī)則傳統(tǒng)上,就沒有了復出的可能性。
所以,還在指望司馬南復出的人,還是放棄幻想,醒醒腦袋,不要辜負監(jiān)管的深意。
不過,在這里我們也要注意:
整治司馬南,是整治他掀起了一些不正之風,而不是說愛國主義是錯的,可以“恨國”了。
世間許多事情都有一體兩面。
司馬南的問題在于過度渲染資本和民企的問題,從而引發(fā)撕裂和恐慌。
整治司馬南,不是說愛國不對,而是就事論事,消除對立。
不過這恰恰也是最難的工作。
怎么合理平衡各方訴求,什么時候調整,怎么整,都十分考驗治理上的能力。
最近,我們邀請了不少國外大V來中國游玩,比如在國外擁有3700萬粉絲的“甲亢哥”。
在他直播的過程中,很多美國人都開始驚嘆、羨慕:
干凈的街道和現代化的景觀、非常便利的移動支付,不斷信號的地鐵、隧道.......

怎么講好中國故事啊?
絕不是司馬南那種喊打喊殺,而是像美蘇爭霸時期,通過大量的生活鏡頭向輸出讓人羨慕的生活。
師夷長技以制夷。
這種方法,比培養(yǎng)司馬南們有用多了。
-原創(chuàng)不易,抄襲必究-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