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會“整活兒”的《浪姐》,又“殺”回來了。
與以往幾季節(jié)目不同,這一季節(jié)目,不僅要拼臺前的個人魅力,還要拼幕后的人脈關(guān)系。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這檔節(jié)目還沒正式開播,就來一個謎之操作。

按照官方公布的消息,《乘風(fēng)2025》的首播時間,應(yīng)該是3月21日。
但3月19日,這檔節(jié)目就悄咪咪地,放出了一段長達57分鐘的“超前企劃”。
這個環(huán)節(jié),美其名曰是“30位姐姐的初亮相”。
但實際上,就是讓姐姐們到一個電話亭里,給“親愛的你”打個電話,告知自己參加節(jié)目的消息。

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理解,“親愛的人”應(yīng)該是指那些關(guān)系親密、交情深厚的人。
即便不是至親好友,至少也是算得上彼此熟悉、互相關(guān)心的對象。
可在節(jié)目組的策劃下,這場通話,早就不再是親朋好友之間的噓寒問暖,更像是一場暗戳戳的人脈較量。
接下來,咱們就來看看,姐姐們在這個“人脈局”中,都運用了哪些精彩的招數(shù)。

第一招:攀高枝兒
為了盡可能地顯示自己的人脈資源,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很多“十八線”姐姐,都撥通了圈內(nèi)大咖的電話。
這種“攀高枝兒”的行為,無疑是在用這些人氣高、影響力大的明星,為自己加分,側(cè)面展示自己的社交圈和地位。
比如,迄今為止第一個參加《浪姐》的少兒主持人——譚薇。

跟央視少兒頻道的老牌主持人相比,出身于地方電視臺的她,知名度并不算高,很多觀眾都不知道她是誰。
但她這次連線的嘉賓,竟然是國民度超高的沈騰。
為了凸顯出兩人之間的關(guān)系,譚薇在打電話的時候,絲毫沒有避嫌的意思。
張口閉口都是“哥哥哥哥”,嘴甜得像抹了蜜似的,語氣也非常親昵。

可能是害怕對方不承認兩人的“兄妹”關(guān)系,譚薇巴不得每句話,都自稱“妹妹”。
如果不是沈騰一開始,就禮貌克制地稱呼她為“小譚同學(xué)”。
估計很多觀眾還真得誤會,兩人之間到底是啥關(guān)系。

再比如,女團出道的李藝彤。
盡管她在自己的賽道中成績不俗,但在這個女團遍地的時代,說她是個“小透明”并不為過。
可就是這么一個“小透明”,打電話的對象,竟然是鳳凰傳奇的女主唱——玲花。

雖然李藝彤此前也在社交平臺上,講述過兩人之間的趣事。
但在這通簡短的對話里,外人還是能夠明顯地感覺到,她的拘謹,還有玲花的疏離。
一想到,她想尋求前輩的鼓勵和支持,但玲花卻客套地,讓她向制片人問好,我就覺得尷尬至極。
看來,不在一個咖位的人,真的很難玩到一起。

就像小眾音樂人蔣一僑,給黃圣依打的那通電話一樣。
看上去桀驁不馴的她,都快低到塵埃里了,但對方依然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不管是鼓勵的話,還是給出的建議,都沒有什么參考意義。

即便如此,蔣一僑也只能一臉溫順地,說聲感謝。
畢竟,在這個場合中,對方愿意出面接一通一分半的電話,都算是給面子。
誰讓自己“查無此人”,而對方“聲名鵲起”呢?

第二招:蹭熱度
有些姐姐本身名氣不低,也有實力,但是熱度就是上不去。
她們不會盲目地攀龍附鳳,而是會更高一級地借勢而起。
跟那些曾經(jīng)有過合作,但并無深交的熱門人物展開對話。
表面上看,她們的對話是勢均力敵的寒暄和探討,但細細一品,就能感受到其中的禮貌跟客套。

比如,知名主持人侯佩岑,聯(lián)系的就是papi醬。
別看她在傳統(tǒng)媒體中游刃有余,但若說起互聯(lián)網(wǎng)和粉絲量,她還真的就不如對方。
畢竟,papi醬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熱度,足以用“長盛不衰”來形容。

而且,兩人合作過的《再見愛人4》,也是前段時間的爆款綜藝。
所以,不管兩人現(xiàn)實中的親密度如何,只要能用一通電話,把兩人捆綁在一起。
這個行為,對于侯佩岑來說,都是一樁穩(wěn)賺不賠的買賣。

再比如,倪虹潔聯(lián)系的邵藝輝。
盡管身為演員,觀眾對倪虹潔更面熟一些,但說實話,自從《武林外傳》之后,她就鮮少有代表作。
即便偶有拿得出手的作品,光環(huán)也都在其他演員身上,跟她沒啥關(guān)系。

反觀邵藝輝,雖然不被觀眾所熟知,但她的《好東西》和《愛情神話》,可都是獨樹一幟的作品。
能跟這種合作過創(chuàng)作者保持聯(lián)系,既能間接顯示自己的演技,又能向觀眾證明自己的眼光。
對倪虹潔來說,簡直不要太劃算,何樂而不為呢?

還有旅游博主房琪,聯(lián)系的陳魯豫。
兩人在《超級演說家》中有過合作,給人的感覺也是互相欣賞,彼此尊重。
只是,礙于兩人之間的工作差別和強度,恐怕也就僅限于此了。
但房琪在節(jié)目中,還是滿心歡喜地撥通了這個電話。

從兩人的對話中,也能明顯感覺到,她們私下的聯(lián)系并不算多。
可那又如何呢?
能用一個兼具熱度和口碑的人,來達到證明自己的目的,讓觀眾對她刮目相看,這個熱度也算是蹭得非常成功了。

第三招:抱團取暖
有些姐姐打出去的電話,確實帶著一點溫暖和真誠,但也不免讓人感受到其中的謹慎與計算。
因為她們選擇的聯(lián)系人,往往是彼此處境相似的同行,或者曾經(jīng)在同一個節(jié)目中共患難的伙伴。
這種聯(lián)系不僅是情感上的慰藉,更是資源上的互相支持。
在競爭激烈的娛樂圈,單打獨斗未必行得通,抱團取暖才能讓彼此的影響力更穩(wěn)固、更長久。

比如,李嘉琦聯(lián)系的李雪琴、徐志勝和汪蘇瀧。
電話一響,觀眾就能想到《五十公里桃花塢》中的“650天團”。

還有管樂跟楊紫,三句話不離《國色芳華》。
盡管說得有些生硬,可依然很容易讓觀眾相信,她們把戲里的姐妹情,延續(xù)到了戲外。

祝緒丹和虞書欣,也是如此。
兩人看似是生活中的好閨蜜,但這種故意在鏡頭中撒嬌賣萌的行為,還是會讓觀眾覺得,這不過是《永夜星河》的售后罷了。

第四招:感情刀
或許,就像賈玲說的那樣,真誠永遠是最大的套路。
有些姐姐,不玩套路,也沒有故意制造話題,而是真的在給“親愛的人”打電話。
但扔出去感情刀,真的是刀刀致命,不僅感動了自己,也感動了觀眾,真的是贏麻了。

比如,62歲的葉童。
跟梁家輝的那通電話,一聽就是老朋友之間的日常聊天。

尤其是梁家輝那兩句話,“不要吹太久的海風(fēng)”,“你不給我打還能給誰打”。
真的給人一種,情深意長的感覺,難怪葉童把假睫毛都哭掉了。

還有59歲的鄧萃雯。
電話打通以后,張柏芝會跟她分享喜悅和激動,也會緩解她的緊張和焦慮。

給出的建議也非常實用,就連跳舞太累免疫力會降低這種叮囑,都交代的非常清楚。
這么說吧,聽完這通電話,我一時間都不知道,到底是該羨慕鄧萃雯有個好朋友。
還是應(yīng)該夸獎,張柏芝果然是個好媽媽。

當(dāng)然還有50歲的曹穎。
在娛樂圈“消失”很久的她,是這些姐姐中,唯一一個選擇給家人打電話的人。
但兒子對她的心疼和理解,還是會讓人覺得,不管愛與被愛都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第五招:自憐自艾
姐姐們呼叫的電話對象,雖然各有不同,但是“招術(shù)”都大差不差,以上四招足以概括。
到底是真親熱還是假客套,觀眾細品一下,心中也自然能夠明了。

只有陳德容一個人的電話,“與眾不同”到讓人大跌眼鏡的程度,直到現(xiàn)在我還想大呼一聲:實在是太尷尬了!
因為,她聯(lián)系的對象,竟然是32年前,她在《梅花烙》中飾演的角色——白吟霜。

雖然她話里話外都在感謝,白吟霜這個人物對她的影響和幫助。
但仔細一品,還是能感覺到,她其實是想通過這個人物,讓大眾記起,她風(fēng)光無限的那些年。
這種“欲蓋彌彰”的行為中,有著很不服氣且自怨自艾的情緒,也難怪她會在之后的節(jié)目中,屢次被評委們批評。

她的行為,也給“過氣”演員們提了個醒。
與其費盡心機提醒觀眾想起自己,還不如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做好當(dāng)下的事情。
畢竟,過去的名利只屬于過去,想要“翻紅”,還是得再接再厲。(撰文:斯特不離譜)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