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祖師是孫悟空的啟蒙老師,他的法術(shù)毋庸置疑,可以用“高深莫測”四個字來形容。
不過讓人疑惑的是,菩提祖師如此強大,為何要躲在人跡罕至的方寸山?

一、高深莫測的菩提祖師
在《西游記》的開篇,作者吳承恩詳詳細細地描寫孫悟空如何悟出生死之道、如何揚帆出海、如何拜師學藝。
歷經(jīng)八九年的探尋,孫悟空如愿以償?shù)匕萘?a class="keyword-search" >方寸山的菩提祖師為師。
孫悟空乃天地所生的靈明石猴,他絕對不會看走眼。果然如孫悟空所預料的那般,菩提祖師是一個精通釋儒道的大能者,他的一個道字門就擁有360個傍門。
尤其是在傳授孫悟空飛行術(shù)的時候,菩提祖師更是展現(xiàn)了法術(shù)隨心所欲、無往而不利的可怕境界。

原來孫悟空是猴科,無法像正常人類那般跌足駕馭。因而孫悟空辛辛苦苦練了一天的飛行術(shù),只能蹦蹦跳跳地“爬云”。
菩提祖師見狀只是想了一會,便當場創(chuàng)出了一門適合猴子飛行的筋斗云。孫悟空苦練之下,一個筋斗能飛十萬八千里,為他日后大鬧天宮、西天取經(jīng)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孫悟空僅僅在方寸山待了10年,也僅僅在菩提祖師那里學會了長生術(shù)、變化術(shù)和飛行術(shù)3門法術(shù),就能上天入地,甚至揮舞金箍棒僅憑一人之力打進了玉帝的通明殿,逼得西天靈山的如來佛祖親臨戰(zhàn)場,還借助五行山和六字真言符咒相輔相成,這才徹底降服了孫悟空。
倘若換了菩提祖師打上天庭,就算是如來使出全力也無法抵擋。屆時菩提祖師如入無人之境一般,徑直殺入靈霄寶殿。
說來奇怪,菩提祖師這么一位高深莫測的圣者,為何會躲在方寸山,做一個默默無聞的隱者?
二、躲在方寸山
實際上,菩提祖師的方寸山坐落于西牛賀洲,和如來的靈山同屬一個部洲。
當孫悟空拜在祖師門下的時候,原著里寫道,還有三十四人跟著祖師修行。也就是說,和孫悟空一塊修行的弟子有三四十人。

對于菩提祖師這樣的高手,三四十個弟子并不算多。而且孫悟空當年要不是得到了樵夫的指引,他哪能輕易地找到菩提祖師的斜月三星洞?
如此看來,菩提祖師的確不愿嶄露頭角,否則以他超凡入圣的神通,必然會引來諸多慕名者的圍堵。
值得一提的是,菩提祖師還不愿孫悟空下山之后提及他的信息。
書中是這么寫的,菩提祖師對孫悟空說道:“你這去,定生不良,但無論你如何闖禍,都不許說出我的名諱,否則將你這猢猻剝皮銼骨,神魂貶入九幽之地,讓你萬劫不得翻?!?/strong>
由此可見,菩提祖師神通廣大,但在三界并不是無所不能、無所畏懼,他擔心孫悟空下山之后口無遮攔,對外人說起了方寸山的坐標,引來了不必要的麻煩,打擾了菩提祖師的清修。
其次,當孫悟空賣弄神通、變成松樹,惹得師兄們拍手大叫之際,原文說是“驚動了祖師”。
原著寫道,大眾見了,鼓掌呀呀大笑。都道:“好猴兒!好猴兒!”不覺的嚷鬧,驚動了祖師。祖師急拽杖出門來問道:“是何人在此喧嘩?”大眾聞呼,慌忙檢束,整衣向前。

以菩提祖師那一身超凡入圣的修為,又何懼他人的喧鬧?又何必“急拽杖出門”?
我們是不是可以認為,菩提祖師早在數(shù)千年前曾和一些高手爆發(fā)過激烈的沖突,這才杯弓蛇影、未雨綢繆?
那讓菩提祖師至今仍耿耿于懷的仇家又會是誰?
三、菩提祖師的仇家
前面提及,菩提祖師的一個道字門就有360個變化,而道法的創(chuàng)始人卻是太上老君。
而且太上老君在吳承恩的設(shè)定之下還有化胡為佛的壯舉,因此太上老君使出全力,完全可以和菩提祖師斗個昏天暗地。
當然,論起單打獨斗,菩提祖師誰也不怕,可大家別忘了太上老君只是三清之一,在他上面還有靈寶天尊和元始天尊。

可以預見的是,在數(shù)千年前,菩提祖師因為一些人、一些事與三清大打出手,終究因為寡不敵眾敗下陣來,將天庭讓給了三清。
歷經(jīng)這次風波變故,菩提祖師頓時厭倦了三界的打打殺殺,這才隱居方寸山,做了一個閑云野鶴的隱者。
饒是如此,菩提祖師仍十分警戒,這就能解釋,當孫悟空和師兄們在洞門口喧嘩之時,菩提祖師為何大驚失色,還急拽杖奔出。
只因三清便是菩提祖師的仇家,祖師擔心仇家登門挑釁,這才嚴陣以待。最后菩提祖師發(fā)現(xiàn)雖是虛驚一場,但怒氣難消,于是拉下臉來,不管孫悟空如何苦苦哀求,還是將孫悟空趕出了方寸山。
各位朋友,你們覺得呢?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