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5月,經過初試、復試、總考試三關選拔,來自全國各地的1200多名青年俊才中優(yōu)中選優(yōu),最終有470多人幸運的成為黃埔第一期學員。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令人稱奇的是,這470多人中竟有三對同胞兄弟同時被錄取,在當時傳為佳話。這六人分別有著什么樣的革命歷程,今天就為大家逐一介紹!

湖南道縣陳謙貞和陳平裘兄弟:

陳謙貞:1924年春經粵滇軍總司令楊希閔保薦,進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第一隊深造。畢業(yè)后,他毅然投身于第一、二次東征及北伐戰(zhàn)爭的烽火之中。在軍旅生涯中,他歷任第三期入伍生隊見習官、教導第二團排長、黨軍第一旅連政治指導員,后晉升為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三團連長,終至第二十師五十九團第三營營長。1927年8月,在江西瑞金的激戰(zhàn)中,陳謙貞犧牲。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陳平裘:年歲較哥哥陳謙貞小三歲,1924年春經粵湘軍總司令譚延闿保薦,投考黃埔陸軍軍官學校。同年5月,陳平裘順利入學,成為第一期第一隊的一員。在校期間,陳平裘積極參與第一、二次東征及北伐戰(zhàn)爭,歷練頗豐。畢業(yè)后,陳平裘先后擔任教導團排長、國民革命軍第一旅副連長連長,以及第二十師十四團營副等職務。

1929年,陳平裘奉命前往日本、法國深造軍事,學成歸國后,被任命為駐德國代表團武官。

1933年,陳平裘升任第八十師二三八旅少將旅長。次年秋在江西“圍剿”紅軍的戰(zhàn)斗中,陳平裘所率部隊被擊潰,后來陳平裘得到蔣介石的寬恕,被委任為軍政部高參兼戰(zhàn)情組組長,后又任軍政部情報署處長。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陳平裘歷任軍政部視察官、少將高參。1946年12月23日,陳平裘被授予陸軍少將銜,此后又擔任國防部少將部附。1949年移居美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廣西容縣陸汝群和陸汝疇兄弟:

陸汝群:1924年得胡漢民引薦,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同時加入國民黨。同年秋,陸汝群隨隊前往韶關大本營,成為孫中山衛(wèi)隊一員。畢業(yè)后,陸汝群參加了東征、北伐戰(zhàn)爭,曾任國民黨第一○○軍八十四旅少將旅長,率領部屬在廈門、福州等地英勇抗日,立下赫赫戰(zhàn)功。1942年冬天,陸汝群離開部隊,回到家鄉(xiāng)當了一名鄉(xiāng)村教師。1951年在鎮(zhèn)反中被處決。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陸汝疇:小哥哥陸汝群四歲,1924年5月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第一隊學習。同年秋與第一隊學員赴韶關大本營,擔負孫中山的警衛(wèi)工作。返回軍校后陸汝疇任見習官,東征軍第二路指揮部副官。北伐期間,陸汝疇歷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警衛(wèi)團長、營長、少校參謀。

1929年,陸汝疇入南京陸軍大學第學習,1931年10月畢業(yè),歷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陸軍整理處廣西分處科長、上校參謀,軍訓部少將高參,第六新兵補訓處第一總隊總隊長,補訓旅旅長,第九十三師參謀長、副師長。1936年,陸汝疇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廣州行營少將高參。1937年春因病去世。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湖南長沙王勁修和王敏修兄弟:

王勁修:字健飛,因得程潛器重,被保送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畢業(yè)后,王勁修歷任國民黨軍排長,連長,營教導員,政訓主任,團長。1930年,王勁修被任命為國民黨新編第十三師少將第一旅旅長。1932年年初調任衛(wèi)立煌指揮的第十四軍十師副師長。參加了著名的忻口戰(zhàn)役,并轉戰(zhàn)于長治、晉城、陽城、沁水等地。

1941年,王勁修隨李默庵調任湘鄂贛邊區(qū)抗日挺進軍總指揮部副總指揮,同年秋任總指揮。第二次湘北戰(zhàn)役期間,王勁修曾率輕騎由修水進襲岳陽,斷敵后路,給予日寇重大打擊。1942年,王勁修轉任重慶警衛(wèi)軍副軍長。次年調任湖南沉水師管區(qū)司令兼沉陵警備司令。

1948年,王勁修被湖南省主席兼省保安司令程潛任為副司令,在程潛、陳明仁領導湖南起義中,王勁修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成為通電起義將領之一。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湖南和平解放后,王勁修被任命為湖南省人民政府委員、軍事管制委員會委員、后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zhàn)軍第二十一兵團副司令員兼第五十二軍軍長。

1950年王勁修奉命率部去廣西剿匪,在5月的一次整軍會議上,他提出“部隊整訓,要改變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作法,要重視學習《孫子兵法》”等主張,從而受到了錯誤批判,5月30日舉槍自殺。

1980年10月25日,解放軍總政治部會同廣州軍區(qū)對王勁修的問題進行復查,恢復了起義將領名譽。

王夢:小哥哥王勁修2歲,字敏修,號獻杰,曾在省立長沙第一中學、湖南第一師范學校學習。1923年冬到廣州,考入大本營軍政部陸軍講武學校學習,1924年秋,該校并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王夢被編入第六隊。參加第一、二次東征和北伐戰(zhàn)爭。歷任排長、副連長、營長。

1930年,王夢任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八期入伍生團第二營營長,軍政部參謀、科長,軍令部鋅敘廳第一處副處長。1932年12月至1934年3月隨團赴歐洲考察軍事?;貒?,王夢擔任中國國民黨軍事委員會交通研究所總隊長、浙江軍訓會主任委員。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王夢擔任第十一集團軍暫編第四軍參謀長、步兵學校政治部主任、補充第一師副師長。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任國防部部員。1948年9月授陸軍少將銜,后任第十四編練司令部參謀長、第一兵團高參。

1949初,王夢回到湖南,與王勁修、黃雍等研究時局,認為只有靠攏共產黨才有出路。于是參與籌組湖南在鄉(xiāng)軍官軍官自救會,任該會常務理事。同年王夢8月隨程潛、陳明仁起義。建國后,王夢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二十一兵團高參、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1968年6月15日在長沙逝世。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三對同胞兄弟的人生軌跡,不僅是他們個人自主抉擇的生動體現(xiàn),更是 20 世紀中國政治與軍事領域發(fā)生急劇變革的一個鮮明縮影,他們中有人功成名就,有人黯然落幕,有人歷經坎坷。然而,他們當初為了參加革命而毅然投考黃埔的那種堅定無畏的精神永遠值得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