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們好,我是歪歪
2025年3月26日,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對所有進口汽車加征25%關稅,聲稱要“保護美國汽車產業(yè)”。可這一紙命令卻讓特斯拉CEO馬斯克“炸毛”了,他在X上怒懟:“關稅對特斯拉影響重大,進口零部件成本飆升!”更雪上加霜的是,歐洲消費者掀起“抵制美貨”浪潮,特斯拉在歐洲銷量暴跌44%,市場份額跌至五年最低。
比亞迪、蔚來等中國車企趁機搶占市場,歐洲訂單激增。特朗普吹噓“關稅利好特斯拉”,卻被馬斯克光速打臉。這場貿易戰(zhàn),特斯拉成了最大“炮灰”?
01
特斯拉為何發(fā)怒
這一切得從特朗普要加征關稅說起。
特朗普的25%關稅看似“保護美國產業(yè)”,卻讓特斯拉措手不及。特斯拉在美國生產的車雖是“本土制造”,但仍有20%-25%的零部件依賴進口,比如墨西哥的電池模組、加拿大的電機組件,以及日本和韓國的芯片。
以Model 3為例,北美售價約3.8萬美元(約26萬人民幣),其中約5000美元(約3.5萬人民幣)的零部件來自進口。
關稅加征后,這部分成本上漲25%,每輛車成本增加約1000-1200美元(約7000-8400人民幣)。馬斯克在X上直言:“進口零部件成本飆升,車價可能上漲!”特斯拉若不漲價,利潤被壓縮;若漲價,消費者是否買單?
更麻煩的是全球供應鏈的連鎖反應。
2024年,特斯拉對歐洲出口占總銷量的15%,約27萬輛。歐盟若加征報復性關稅,特斯拉將損失數(shù)億美元收入。
3月26號,特斯拉股價應聲下跌6%,市值蒸發(fā)約3700億美元,投資者慌了。特朗普吹噓“關稅利好特斯拉”,可馬斯克卻在X上“打臉”:“特斯拉并非毫發(fā)無損,影響重大!”

02
歐洲人不買美國車了
特朗普的25%關稅不僅讓特斯拉成本飆升,還引發(fā)了歐洲消費者的強烈反彈。
歐盟對特朗普的關稅政策震怒,歐洲消費者迅速掀起“抵制美貨”浪潮,特斯拉首當其沖。2025年1月,特斯拉在歐洲銷量同比暴跌45%,2月跌幅達40%,綜合跌幅達44%,市場份額跌至五年最低。德國銷量下跌76%,意大利下跌55%,挪威和丹麥下跌48%。
德國網(wǎng)友在X上抗議:“我不會買一個支持特朗普政策的品牌!”瑞典一個名為“抵制美國貨”的Facebook群組已有8萬成員,號召大家拒絕購買特斯拉等美國品牌。
這種抵制情緒有跡可循。
馬斯克作為特朗普的親密盟友,擔任政府效率部門(DOGE)負責人,主導削減聯(lián)邦開支,甚至威脅砍掉7000億美元的社保和醫(yī)保預算,引發(fā)全球爭議。
歐洲消費者將特斯拉視為“美國品牌”的代表,把對特朗普的不滿直接發(fā)泄在特斯拉身上。2025年3月,特斯拉在歐洲的銷售持續(xù)低迷,市場份額被中國車企迅速搶占。特斯拉在歐洲的“崩盤”,是特朗普關稅的“神助攻”嗎?

03
中國車企躺贏了
特斯拉在歐洲的失利,直接讓中國車企成了最大贏家。
2025年初,比亞迪、蔚來等品牌在歐洲銷量激增,迅速填補特斯拉退出的市場空白。比亞迪2024年全球銷量突破200萬輛,超過特斯拉20萬輛。它的海鷗EV在歐洲售價約2.5萬美元(約17萬人民幣),續(xù)航405公里,價格幾乎是Model 3的一半,深受消費者歡迎。
2025年,比亞迪計劃在墨西哥建廠,年產15萬輛,進一步壓低售價,搶占北美和歐洲市場。
蔚來也在歐洲加速布局。2025年,蔚來計劃在歐洲建設500個換電站,吸引了大批特斯拉“棄粉”。
小鵬P7+在歐洲售價約22.98萬人民幣,2025年,小鵬計劃推出低配版,價格可能降到20萬以內,進一步搶占市場。
中國車企這波“躺贏”預示著,特斯拉的危機要來了。

04
特斯拉漲價,你還買嗎?
特斯拉若迫于成本壓力漲價,消費者將直接“買單”。
Model 3北美售價3.8萬美元(約26萬人民幣),漲1000-1200美元后,可能達到4萬美元(約28萬人民幣)。在中國,Model 3售價23.19萬,漲7000-9000元后,可能逼近24萬-25萬。
7000-9000元的漲幅,對普通家庭來說不是小數(shù)目。
看一組數(shù)據(jù),2024年,特斯拉在北美的買家60%是年收入8萬-12萬美元(約55萬-83萬人民幣)的中產家庭,漲價后月供可能增加50美元(約350人民幣),一年多花4000多塊,壓力不小。
在中國,買特斯拉的多是預算20萬-30萬的年輕人,漲價9000元可能直接讓他們放棄。2024年有調查顯示,30%的特斯拉潛在買家表示,若價格上漲5%,會考慮其他品牌。
更關鍵的是,特斯拉的“智能化”優(yōu)勢在縮小。FSD(全自動駕駛)在中國遲遲無法落地,蔚來、小鵬的自動駕駛卻越來越強。特斯拉漲價后,消費者還會買單嗎?

04
貿易戰(zhàn)背后的深意
特斯拉的危機不僅是一場貿易戰(zhàn)的結果
更折射出中國制造的全球吸引力。
特朗普的25%關稅引發(fā)了全球抵制美國品牌的浪潮,加拿大、瑞典、丹麥等地消費者紛紛轉向非美產品。
加拿大推出“Buy Beaver”“Maple Scan”等App,幫助消費者識別美國商品,路邊還掛出“買加拿大貨”的標牌。
瑞典一家超市宣布用黑星標記歐洲商品,方便消費者選擇非美品牌。這種“政治消費主義”正在全球蔓延,特斯拉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與此同時,中國車企的高性價比和創(chuàng)新能力,讓全球消費者刮目相看。
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達120萬輛,連續(xù)三年全球第一。2025年,中國車企在歐洲的銷量增長迅猛,特斯拉的市場份額被迅速蠶食。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原本是為了保護美國企業(yè),卻意外讓中國車企站上了全球舞臺。中國制造的崛起,成為全球汽車市場的新趨勢。
特朗普的25%關稅讓特斯拉深陷危機:歐洲銷量暴跌44%,市場份額跌至五年最低,中國車企趁機逆襲,特斯拉股價蒸發(fā)3700億美元。馬斯克怒懟特朗普:“都是關稅害的!”
可這場貿易戰(zhàn),真正買單的可能是消費者。特斯拉若漲價,你的特斯拉購車預算得加數(shù)千元,而中國車企的高性價比和創(chuàng)新能力,正在改變全球市場格局。
這場關稅風波,中國車企能借機站穩(wěn)全球市場嗎?

關注我,吐槽不錯過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