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針對烏克蘭問題展開和談以后,臺灣島內情緒低落。臺獨能不能搞下去,美國人會不會來干涉,希望是越來越渺茫了。特朗普還采取了兩個專門針對臺灣的措施。首先是強行要求臺積電拿出1000億美元來,在美國投資興建五個芯片廠。其次是要求臺灣當局把軍費開支增加到GDP的10%。至于拜登時代的“臺灣巷戰(zhàn)”,特朗普是只字不提。很顯然,對于臺灣問題,特朗普有自己的想法。
在上面幾個因素當中,美俄雙邊談判帶來的沖擊最大。臺積電搬廠或者增加軍費,對臺灣民眾來說已經早有心理準備。自從中美建交,臺灣當局就習慣于向美國交保護費,來換取一個子虛烏有的安全承諾。臺灣每年的軍費,有很大一部分用在了采購美國軍火。美國政府和美國的軍火商經常聯(lián)手欺負臺灣這個冤大頭,他們上下其手,軍火價格經常是美軍自采的好幾倍,而且交貨時間還一拖再拖,臺灣也無可奈何。

特朗普要求臺積電搬家,讓島內人士很是緊張。島上不少人把臺積電當做護身符,天真的認為解放軍會為了保護臺積電這個寶貝疙瘩而手下留情。一旦全部搬到美國去了,臺灣就裸奔了。還有,島上有臺積電,就算不為價值觀,僅僅是為了這全球90%的芯片供應能力,美國也要保護臺灣干涉臺海。特朗普強行要求臺積電把最先進的生產線搬到美國去,臺積電投了1,000億美元特朗普還嫌不夠,要求再投1,000億美元,這不僅僅是要把整個先進的芯片生產能力全部端到美國去,更是要將臺灣集成電路產業(yè)多年來積攢的家底一并抄家。同時,這也是美國在為臺海問題走向武力解決的時刻做準備,他要確保美國的芯片供應在任何時候都不會出問題。所有這些情況對臺獨勢力來說全都不是什么好消息。

美國勒索臺積電的負面效應還不是最大,美俄談判解決烏克蘭對臺灣人的心理沖擊是根本性的。本來是俄羅斯主動發(fā)起戰(zhàn)爭,進攻了烏克蘭。所以拜登政府一直占據(jù)著這個道德制高點,以侵略者的罪名來指責俄羅斯,向烏克蘭提供武器裝備和情報援助,力挺澤連斯基政府與俄羅斯硬杠,既消耗俄羅斯,又從中牟取暴利。美國的立場和做法讓島上的臺獨分子感到異常興奮,他們認為一旦大陸發(fā)起武統(tǒng),美國也一定會按照這個模式來幫助臺獨當局。
也確實有不少美國人,包括一些高級官員,在認認真真的研究如何實施對臺軍事援助,用空運還是海運,是從花蓮上岸,還是取道別的港口,搞的煞有介事。結果特朗普一上臺就把這些烏七八糟不切實際的計劃一腳踢開。特朗普首先明確從烏克蘭戰(zhàn)爭中抽身,一方面對澤連斯基、對歐洲沒有任何好臉色,另一方面對俄羅斯則放平身段溫柔有加,對普京的要求盡量滿足。特朗普警告烏克蘭,一定要接受現(xiàn)實,對克里米亞和東部四州的領土主權就不要想了,對加入北約也不要想了。特朗普還要求烏克蘭簽下條約,把自己的礦產資源拱手送給美國。

特朗普既然可以這樣對待澤連斯基,當然也可以這樣對待賴清德。特別是掠奪礦產資源這一手,這和強迫臺積電搬到美國去,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嗎?
2025年3月4日到9日,臺灣的國防與安全研究所進行了一次抽樣調查,訪問了1285名臺灣成年人。在這些人當中只有39%認為,美俄拋開烏克蘭單獨談判,可以帶來和平。另有46%的人表示,這是不可能的。有18%的人表示這種談判對烏克蘭有好處,有多達68%的人表示,按照這種模式談判下去,澤連斯基政府算是徹底完蛋了。特朗普既然可以拋開烏克蘭與俄羅斯談判,那他就有更加充分的理由拋開臺灣當局和大陸談判。實際上,中美任何一次涉及臺灣問題的談判,都絕不會邀請臺灣當局的代表到場。
所以,特朗普對歷史還是有推動作用的,他會讓更多心存僥幸的臺灣人看到,美國絕不是什么靠得住的伙伴,臺灣的命運掌握在中國大陸的手里。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