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距離,莫過于此……
你好,我是“喜歡你喜歡我”的魅兒女王。
《半熟戀人》我從第一季追到了第四季,這一季讓我感觸頗多。
比如其中有這樣一個場景,梁田(女)和“企鵝”(男)出去約會。
男方名字我確實一時想不起,但是對他說的“企鵝”印象深刻。
我12歲的兒子也以“企鵝”稱呼他,我就偷一回懶,直接叫“企鵝”了哈。
因為重要的是在他們的對話中,我體會到了成年人恰到好處的邊界感。

01
>>> 不追問,不做為難他人的事
之前嘉賓們都在一起時,“企鵝”說他之前是個超級E(外向)的人,后來變得很I(內(nèi)向)
這次約會,梁田問:我很好奇,你說你小時候很E,但是為什么會變I?
“企鵝”說高中開始,家庭有一些狀況,讓他更多觀察家庭環(huán)境、觀察爸媽之間的關系。
變得過度考慮別人的感受,自己說的話對不對,會不會對他人造成傷害。
所以導致他每說出一句話、用一個詞,會斟酌再三。

02
進而給人的整體感覺會比較內(nèi)向。
到這里我們發(fā)現(xiàn),對于家庭到底發(fā)生了什么變故,“企鵝”是沒有說明的。
如果碰到一個“打破砂鍋問到底”的人,肯定會接著問,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好在梁田并沒有追問這件事,她說她恰好是一個比較會猜的人。
即使對方?jīng)]有表達完全,她也可以猜出對方想表達的是什么。
這對于“企鵝”來說,是極大的鼓舞與溫暖。

03
>>> 給空間,允許他人有自己的判斷
謝楠在節(jié)目中分享,她與吳京的大兒子和同齡小朋友之間的一件事兒。
有一次他們和另外一家去滑雪,可在馬上要出發(fā)時,另一個小朋友鬧脾氣不走了。
謝楠問大兒子,要不要去跟朋友聊一聊;
聊完回來,那位小朋友還是沒有要出發(fā)的意思,他們又等了一會兒;
當謝楠第二次問她兒子要不要去再聊一下時,孩子說:
不要了,他說他不想去滑,想自己待會兒,等他好了再一起滑,我們先去滑吧。

04
小孩子沒有更多的被各種條條框框規(guī)訓,他們都知道給他人空間,也相信他人自己的判斷。
反而是我們成年人,有時候會為了爸媽好、為了孩子好、為了伴侶好,而質疑他們的判斷。
回過頭來想想,兩個小朋友還真給我們上了一課。
人與人恰到好處的邊界感,是給空間。
>>> 守邊界,那又怎樣?
當然關于邊界感,我們除了不侵犯他人的邊界,也要守好自己的邊界。
作為中國人,我們可能對七大姑八大姨的追問深有感觸。

05
問你工資多少,你搪塞過去,他們可能會繼續(xù)換一種問法,直到你無法忍受。
要么無奈說出,接受她們的評論洗禮,要么不歡而散。
有些時候,我們需要捍衛(wèi)自己的邊界。
至于他人七嘴八舌的評論和建議,那又怎樣呢?
最終要繼續(xù)過好自己生活的,還是我們自己。
當然在我們身邊的環(huán)境中,守好自己的邊界并不容易。
但我相信,通過不斷修煉,終究會越來越好~
我是魅兒女王,茫茫人海,感恩遇見。
我們下篇文章再見啦~
【原創(chuàng)不易,抄襲必究】
作者:魅兒女王
讀書不耽誤追劇,自由生活,做自己的王~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