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央廣網報道,外交部長王毅在東京會見日本外相巖屋毅。王毅表示,中日互為重要近鄰,兩國關系意義超越雙邊范疇。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國際局勢,雙方應落實好兩國領導人重要共識,堅持正視歷史、面向未來,增信釋疑、凝聚共識,維護兩國關系正確方向,深化各領域互利合作,推動雙邊關系行穩(wěn)致遠,為兩國和亞洲和平繁榮作出貢獻。巖屋毅表示,日中合作潛力巨大,日方有決心和意愿同中方加強對話溝通,進一步推動雙方合作,更好惠及兩國人民。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美日聯(lián)合(資料圖)

這是王毅時隔4年多再次出現(xiàn)在東京外交舞臺上,上次訪日是在2020年11月。他早年曾任中國駐日大使,在日本各界有很多朋友,被日本輿論稱為“中國外交部的日本通”。這也是他自去年12月以來第二次與日本外相巖屋毅碰面。隨著今年日本接任中日韓合作輪值主席國,巖屋毅將主持本次三國外長會議。中日韓合作機制始于1999年共同應對亞洲金融危機時期,自2008年起在國際會議外單獨開會,每年由三國輪流做東,聚焦三邊多領域合作和地區(qū)穩(wěn)定發(fā)展。

值得注意的是,王毅在3月21日見到日本首相石破茂時談抗戰(zhàn)!在3月22日中日韓外長會現(xiàn)場,王毅在發(fā)言時再次表示,“日本只有真誠反省歷史,才能開創(chuàng)未來”??聪嚓P報道視頻,石破茂在集體會見中日韓外長時,抵達現(xiàn)場先道了一番晚上好。然后與王毅互相謙讓一番后,站到了韓國外長趙兌烈與王毅中間,加上日本外相巖屋毅,四人合影。王毅對日本首相說,中日韓合作起步早、成果多、潛力大,更提及中方對中日韓合作前景抱有信心。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日本代表(資料圖)

日本對中國的復雜情感,尤其是其深層次的惡意和仇視,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根植于其近代化進程中的“去東大化”(即去中國化)戰(zhàn)略。這一過程不僅是政治和經濟的轉型,更是對文化和身份認同的深刻重塑。日本在幕府末期,因國內治理失效和外部壓力,掀起王政復古運動,強調“神國”地位,將中國文化視為落后象征,而推崇西方文明為先進代表。這一思想在明治維新后進一步強化,通過對華沖突和文化政策,日本完成了“脫亞入歐”的國家戰(zhàn)略。

近期,日本與歐盟最近在泰國曼谷聯(lián)合舉辦了一場為期兩天的海上安保研修活動,表面上是為了“提升東南亞國家的海上安保能力”,實則是以菲律賓、越南等國為代理人,針對中國在南海的合法權益進行挑釁。培訓的核心內容,正是如何應對“灰色地帶”事態(tài)——即那些未達到武力沖突程度,卻足以對中國造成困擾的海上摩擦。日媒甚至毫不掩飾地提到,中菲、中日海警的對峙事件,以及海底電纜疑似遭蓄意破壞的事件,都屬于這種“灰色地帶”沖突的一部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石破茂(資料圖)

日本這套小動作,還不是為了討好美國主子,而美國把臺灣地區(qū)當棋子,日本當然得積極配合,好在美國面前邀功請賞,提高自己的地位。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郭嘉昆在記者會上連發(fā)三記重拳:首先搬出《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國際法理依據(jù),強調日本早在1945年投降時就承認臺灣地區(qū)回歸中國;接著援引1972年《中日聯(lián)合聲明》和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指出這兩份經日本國會批準的文件具有法律效力,明確寫入“臺灣地區(qū)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后痛批日本右翼拋出的“臺灣地區(qū)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聯(lián)合聲明無約束力”等謬論,稱其動搖中日關系根基。這串組合拳猶如照妖鏡,讓日本的算計無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