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gòu)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聯(lián)
"誰媽誰管,我忙得腳不沾地,哪有時間?"電話那頭,女兒周曉麗的聲音透著不耐煩,我一時語塞,手里捏著電話筒不知如何作答。
夏末的風透過窗紗吹進來,廚房里飯菜的香味還未散去。
我叫林阿英,今年五十二歲,在棉紡廠干了一輩子,去年剛退了休。
干了三十年,下來時兩手的指繭厚得能刮菜,耳朵也落下了毛病,稍微遠點的聲音就聽不太清楚。
退下來的這一年多,我一直在女兒家?guī)椭鴰O子小寶,順便照顧女婿的老母親,日子雖然忙碌,但也算充實。
小寶今年四歲,是個淘氣的小男孩,整天"外婆外婆"地叫著,黏人得很,經(jīng)常讓我忙得團團轉(zhuǎn),但看到他那張笑臉,所有的疲憊都值得。
那天早晨,我正在廚房淘米,準備做晚飯,女兒打來電話說她公婆要來住幾天,讓我回自己家去,順便照顧住院的老母親。
我媽今年七十八了,一個人住在老房子里,那是我們家祖輩留下的筒子樓,窄窄的樓梯,昏暗的走廊,幾十年沒變過樣子。
前幾天她胃病犯了,被送進了醫(yī)院,我去看過一次,心里一直惦記著。
"曉麗啊,你公婆來了,要多久啊?"我試探著問道,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差不多半個月吧,他爸剛做完白內(nèi)障手術,得有人照顧。"曉麗的聲音帶著些許疲憊。
"曉麗,你爸媽來了,你們照顧不過來,我理解。"我停頓了一下,"可你外婆現(xiàn)在住院呢,你爸不在了,就我一個人能照顧她。要不你讓你們家老張幫著看看?"

"媽,你說啥呢?誰媽誰管,這不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嗎?我婆婆病了,我得管著;你媽病了,自然你得管。你這不是存心給我找麻煩嗎?再說了,我愛人工作那么忙,哪有空?。。?/p>
電話那頭的曉麗聲音提高了八度,我下意識地把聽筒拿遠了些。
"行行行,我知道了。那我收拾收拾就回去。你們吃飯的事..."
"放心吧,我會安排好的,你就別操心了。"曉麗匆忙掛了電話。
我嘆了口氣,放下電話,鍋里的米還泡著水,我盯著那一顆顆潔白的米粒,心里五味雜陳。
客廳里,女婿張志明的母親正坐在沙發(fā)上看電視,一部八十年代的老劇,音量開得很大,她耳朵也不太好使了。
見我走過來,她轉(zhuǎn)過頭問道:"阿英啊,咋了?臉色不太好看啊。"
張桂蘭比我大幾歲,但精神頭還行,就是腿腳不便,走路時得拄著拐杖。
"沒事,我媽住院了,我得回去照顧她幾天。"我盡量讓自己的語氣顯得平靜。
老太太點點頭:"那你趕緊回去吧,老人家躺醫(yī)院里可不安心啊。我這邊沒事,曉麗和志明能照顧好。"
我點點頭,心里卻在想,曉麗每天早出晚歸的,哪有時間照顧人啊。
回到自己的小屋,我簡單收拾了幾件換洗衣物,把退休工資本和一些零錢裝進了布包里。

臨走前,我去小寶的房間看了他一眼,小家伙正在午睡,小臉蛋紅撲撲的,我忍不住輕輕親了他一下。
"外婆過幾天就回來,你要乖乖的。"我小聲說道,心里一陣不舍。
背著包下樓,初秋的陽光灑在老舊的筒子樓上,斑駁的墻面顯得滄桑而溫暖。
坐上了去醫(yī)院的公交車,車窗外,行道樹的葉子染上了些許金黃,偶爾有一兩片被風吹落,打著旋兒飄向地面。
這城市變化太快,記得我剛嫁到這兒時,這條路還是坑坑洼洼的土路,下雨天踩出去一腳泥,現(xiàn)在全是高樓大廈,馬路也寬敞了。
想起剛進棉紡廠那會兒,我和老周還是熱戀中的小年輕,他在機修車間,我在紡紗車間,常常一個月也見不上幾次面。
那時候年輕,渾身是勁,不覺得苦,一心想著多賺些錢,好讓日子過得寬裕些。
老周比我大五歲,是個踏實肯干的人,就是愛喝點小酒,后來肝出了問題,硬是扛了幾年,最后還是撒手人寰,留下我和曉麗相依為命。
公交車在醫(yī)院站停下,我拍了拍有些發(fā)皺的衣角,背起包下了車。
醫(yī)院里的消毒水味兒撲面而來,走廊上擠滿了候診的人,有的拄著拐,有的推著輪椅,臉上寫滿了病痛和焦慮。
我媽住在內(nèi)科的六人間,推開門就能聞到一股藥味兒,混雜著老人們身上特有的氣息。
我一進門就看見她躺在靠窗的床上,頭發(fā)花白,面色發(fā)黃,人瘦得脫了形,哪還有當年那個在生產(chǎn)隊干活能頂半個壯勞力的樣子。

"媽,我來了。"我放下包,握住她的手,那只手干瘦如柴,布滿了老年斑和青筋。
"喲,阿英來啦。"媽媽掙扎著要坐起來,被我按住了。
"你別動,躺著吧。醫(yī)生怎么說?"
"沒啥大事,就是老毛病,胃痛。醫(yī)生說得住幾天院,打點滴觀察觀察。"媽媽說話時,臉上的皺紋扯出一道道溝壑。
"你怎么來了?不是在曉麗家?guī)Ш⒆訂???/p>
我沒說實話,只是道:"您生病了,我能不來嗎?曉麗他們能照顧好自己。"
媽媽似乎看出了什么,但也沒多問,只是點點頭:"你來了就好,這醫(yī)院里怪冷清的。"
晚飯后,我打了盆溫水給媽媽擦身子,掀開被子,看到她瘦骨嶙峋的后背上,一道道皺紋訴說著歲月的滄桑。
脊背彎曲得厲害,好像一碰就會斷裂,我的心一陣陣發(fā)緊。
擦到她的腳時,我看到她的腳底全是老繭,腳趾也有些變形,那是年輕時下地干活留下的印記。
我想起小時候發(fā)高燒,媽半夜三更拿涼毛巾給我物理降溫,一坐就是一整夜;想起結(jié)婚時,她把自己攢了一輩子的三百塊錢都給了我當嫁妝,那時候三百塊可不是小數(shù)目;想起生曉麗那會兒,她五十多歲了還跑前跑后幫我坐月子,把家里收拾得妥妥當當。

如今她老了,需要人照顧的時候,我卻不能天天陪在她身邊,心里一陣愧疚。
同病房的老李大媽和我搭話:"小林啊,你媽這病得治多久???"
老李是個七十出頭的老太太,面色紅潤,但眼睛渾濁,據(jù)說是糖尿病引起的并發(fā)癥。
"醫(yī)生說得一個禮拜吧,主要是觀察下胃部情況,看看有沒有什么別的問題。"
"哎,我兒子在外地工作,來不了,只能請護工。你能來照顧,你媽有福氣啊。"老李嘆了口氣,眼中滿是羨慕。
"是啊,現(xiàn)在年輕人都忙,能理解。"我干巴巴地附和著,心里卻是一陣酸楚。
護工小劉是個三十出頭的女人,皮膚黝黑,手上全是繭子,麻利地幫老李翻身、喂藥,一看就是干了多年的老手。
晚上值班的空當,她跟我聊天:"林姐,我看你挺辛苦的,又要照顧老人,又要幫女兒帶孩子。"
"哪家沒有老人小孩啊,總得有人照顧。"我笑了笑,把毛巾擰干。
"現(xiàn)在年輕人壓力大,工作忙,我能理解。"小劉遞給我一個暖水袋,"可老人年紀大了,最怕的就是孤單。有家人在身邊,病都好得快些。"
我點點頭,心里卻五味雜陳,想起曉麗說的那句"誰媽誰管"。
夜深了,病房里只剩下老人們均勻的呼吸聲和醫(yī)療器械的滴答聲。
我坐在媽媽床邊的小凳子上,透過窗戶看著外面的月亮,那是一輪殘月,在烏云間若隱若現(xiàn)。

第二天上午,醫(yī)生查房,一個戴眼鏡的中年醫(yī)生,看了媽媽的檢查結(jié)果,告訴我需要特別注意飲食和按時服藥。
"老人家這個年紀,胃黏膜已經(jīng)很薄了,不能吃刺激性的食物,也別讓她太操心,情緒也會影響胃病。"醫(yī)生叮囑道。
我點點頭,心里盤算著如何安排這段時間。
當天晚上,我打電話給棉紡廠的老同事王淑梅,她退休比我早,現(xiàn)在在家?guī)鈱O女,我們經(jīng)常通電話聊聊家常。
"淑梅,我媽住院了,我得在醫(yī)院照顧她,可曉麗那邊也需要我?guī)兔Ш⒆?.."我傾訴自己的煩惱。
"阿英啊,你說你這不是左右為難嗎?女兒家有女婿父母要照顧,你媽這邊又離不開人。"王淑梅的聲音透過電話線傳來,帶著些許沙啞。
"可我就這一個女兒,她說'誰媽誰管',話是這么個理兒,可我媽一個人在醫(yī)院,我心里不踏實啊。再說了,我媽年紀大了,指不定哪天......"我說不下去了,眼淚在眼眶里打轉(zhuǎn)。
"你也別太怪曉麗,年輕人有年輕人的難處?,F(xiàn)在工作不好找,又要還房貸,壓力大著呢。"王淑梅安慰道。
"我知道,我不怪她。只是..."
"只是啥?"
"只是想起當年我上班,媽幫我?guī)喳?,那時候媽比我現(xiàn)在還年輕,也沒嫌累,現(xiàn)在輪到我照顧她了,我卻顧不上。"
"阿英,你別自責了。親娘只有一個,別人再好也替代不了血親。你照顧好你媽,曉麗他們會理解的。"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