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不會覺得有時候和伴侶溝通很累,甚至你說的話他好像聽不懂,他總習(xí)慣性指責(zé),或者干脆沉默。
比如:
- 吵架時你覺得“我都這么生氣了,難道他看不出來嗎,也不知道來哄我?”
- “結(jié)婚前對我挺好的,但結(jié)婚后感覺變了個人似的?”
- 遇到這很多女性可能就炸了,“我嫁了什么人?”
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開始變得情緒化,可你越想和他說清楚,他越不聽,直接把耳朵一關(guān),你更生氣了,然后進(jìn)入惡性循環(huán)。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是憑“本能”在經(jīng)營一段婚姻,覺得他已經(jīng)是我老公了,就應(yīng)該理解、懂自己。
但我們忽略了愛人首先是人,是男人,最后才是老公。
心理學(xué)家阿德勒說:“成熟并不是看懂事情,而是理解人性?!?/p>
所謂的人性,就是和誰在一起舒服,就更喜歡和誰在一起。
而關(guān)系中你希望伴侶如何對待你,其實是我們可以“掌控”的。
那今天就教大家如何在婚姻里,順著人性過日子,讓對方加倍愛自己,讓結(jié)果如你所愿。


沒有人能完全讀懂你的“口是心非”
記得央視前名嘴張泉靈在直播中被問到:
“如果和老公無法溝通怎么辦?”
她毫無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的經(jīng)驗。
有段時間,張泉靈工作不順,和老公訴苦自己最近特別難,老公說有起有伏很正常。
她趕忙回應(yīng),我不需要講道理,我需要安慰。
可老公似乎不理解她需要的安慰是什么。
這讓她難過了一晚上。

很多人可能也有過這樣的體會,遇到和老公溝通失敗會陷入嚴(yán)重的情緒內(nèi)耗。
心想:我都這么難過了,難道看不出來我需要什么安慰嗎?
的確,每個人都渴望被安撫。
但有些時候,伴侶就是無法滿足我們的期待,甚至越安慰,越讓人覺得像“火上澆油”。
這個時候,與其讓情緒在內(nèi)心發(fā)酵,
不如把自己的需求具象化,明確地給對方下一個“指令”,得到我們想要的情緒價值。
比如,可以直接說:
“我現(xiàn)在很難過,我希望你可以抱抱我?!?/p>
“我現(xiàn)在很難過,你聽我說就好。”
像張泉靈后來就給老公寫了一封婚姻說明書,告訴他在什么場景下需要怎樣的安慰。
這樣一來,對方清楚了,能更好理解、滿足我們的需求,我們也更快樂。

這一招對工作特別忙的直男伴侶,屢試不爽。
如果對方記不住,可以再說一遍。當(dāng)沒有被滿足時,給彼此可協(xié)商的空間。
每個人都喜歡被溫柔地告知,而非費勁地揣測。
安德魯·葛洛夫說:
“我們溝通得很好,并非決定于我們對事情述說得很好,而是決定于我們被了解得有多好?!?/p>
在一次次清晰的感受傳遞中,我們的需求能得到更精準(zhǔn)地滿足,對方也能了解我們的雷區(qū)。
你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對方反而越來越懂我們。

自私是每個人的生存本能
身邊有一個朋友麥麥,是那種做任何事總先為別人考慮的人,所以特別容易受他人影響。
- 比如有什么好吃的,她都會想著給孩子和老公留一點;
- 和朋友出去旅游,心里還總掛念著孩子和老公能不能按時吃飯;
- 她也會因為老板的一句批評,琢磨好久,生怕讓老板失望。
可她老公不一樣,比如愛吃的東西會自己先吃個開心。
這對她來說好像特別難,比如大伙一起吃飯,她看到自己喜歡吃的,只是淺嘗幾口,總習(xí)慣把最后一塊肉留給別人吃。
而且,工作中,無論別人怎么說,她老公都能“不為所動”,不會擔(dān)心情面上過不去而輕易讓步。
用她的話說就是,老公有時候很“自私”。
但她又很羨慕他能誠實地做自己。

其實在任何關(guān)系里,人性的本質(zhì)就是自私的。
但伴侶的“自私”某種程度上能折射出我們?nèi)烁竦年幱懊妗?/strong>
就像麥麥,在老公的“自私”里,她看到了自己不敢活出的部分。
當(dāng)然,需要注意的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們需要原諒,或者接納對方的自私。
而是去向內(nèi)覺察,這部分是否是我們想成為,而沒有勇氣去成為的樣子?
正如麥麥,當(dāng)她意識到原來她一直活在取悅他人,害怕他人失望的模式里,
她就決定學(xué)著“自私”一點,放下各種操心:
- 她開始以自己的感受為主,不再執(zhí)著于討人喜歡;
- 開始在游玩時,沉浸于當(dāng)下的快樂,不總牽掛孩子、老公;
- 開始拒絕做老好人,拒絕同事的不合理請求……
- 與其盯著老公的“自私”讓自己難受,不如試著讓自己活得灑脫一點。
當(dāng)她從這種模式里解脫出來,她發(fā)現(xiàn)自己活得更輕松了,也不再對老公的“自私”感到不滿。

當(dāng)我們每個人都能順著人性去愛自己時,才發(fā)現(xiàn)對方那些“令人討厭的行為”竟有點可愛。
榮格就說過:“我們只有直面陰影,并使它們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我們才有可能獲得全面的解放。”

沒人能在所有時候、所有事情上都愛你
有一位來訪者曾和我抱怨:
有段時間,她老公回家后,總是沉默寡言。
關(guān)心他“怎么了”,他要么說沒什么。
要么說話很不耐煩,一個人關(guān)在屋子里打游戲。
一邊她老公很委屈,覺得她對他的情緒視而不見。
另一邊,她自己也特別來氣,經(jīng)常會腦補(bǔ),是不是老公不喜歡和她說話,是不是不愛她了?
可能很多女性都有過類似的經(jīng)歷。

比如:
平常說話好好的,某一天回家老公和吃了槍藥似的,態(tài)度暴躁;
平常吵架第一時間哄你,可是這一次吵完他像個沒事人躺在沙發(fā)上;
一旦對方的行為出現(xiàn)“異?!被蜃屪约翰粷M意,我們本能地會產(chǎn)生“對方是不是不愛我們”的恐懼,甚至在恐懼的影響下放大關(guān)系中的問題。
其實,愛本就不可能時刻發(fā)生。
因為愛并不是一種恒定不變的狀態(tài),而是一種動態(tài)的情感流動。
每個人對情緒的表達(dá)都是不同的,而這些都會影響他們在關(guān)系中的表現(xiàn)。
那些在我們看來對方不愛自己的沉默或不耐煩,可能只是他當(dāng)下對自己情緒的一種表達(dá),而不是對愛的否定。

后來,朋友待老公心情好的時候,嘗試和老公溝通,才知道他的真實想法。
在她老公看來,如果這點困難都處理不好,還要帶給自己老婆,這會讓他覺得很無能,所以他在嘗試自己消化情緒,也就無暇顧及到了老婆的情緒。
同樣,如果對方不想說,我們也不必過于驚慌,也不必急著去猜忌“他是不是不愛我了”或者“他為什么變了”。
與其因此內(nèi)耗,不如順著人性去理解:
每個人都有想要獨處的時刻,就像躲進(jìn)一個“洞穴”,去整理自己的情緒和思緒。
我們不妨把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去做一些讓自己愉悅的事情。
然后你會發(fā)現(xiàn),對方自己從“洞穴”中走出來之后,他反而更愿意和我們袒露心扉。
在這樣的關(guān)系里,伴侶也會對我們更加依賴,覺得只有你最懂他。

夫妻吵架是希望被看見
在關(guān)系里,很多人可能會告訴你“不舒服不要憋心里”,要學(xué)會表達(dá)情緒。
可情緒上頭的時候,又會發(fā)現(xiàn),大概率會上演一場“語言較量”。
前段時間朋友給我分享了一件很小的事。
她在網(wǎng)上買了一個智能垃圾桶,讓老公安裝。
結(jié)果老公光把零件擺出來放客廳,卻沒有馬上組裝,導(dǎo)致一個插銷被貓弄丟了。
兩個人就因為這個小事吵起來了,剛開始雙方情緒都有點激動。
朋友累了一天心情很窩火,家里的事本來都是她在操心,語氣也不是很好。
懟了她老公一句,插銷沒了,你和貓生活這么久,難道不知道貓的習(xí)性么?
她老公也很冤,不明白為啥這小的事要發(fā)那么大火。

好在朋友是一個相對理性的人。
她意識到一直互懟得不到任何她想要的結(jié)果。
為了讓自己的辛苦付出更好地被看見,她有理有據(jù)地羅列自己的付出并給老公布置了一個“體驗付出辛苦”的任務(wù)。
她和老公說:
“你想想,你說家里該換垃圾桶了,我把垃圾桶買回來,安裝視頻發(fā)給你,就只需要你安裝一下而已。
你覺得委屈是因為你可能覺得很多事情很簡單。
但我們都有各自的事業(yè)要忙,我還要兼顧家里,就好比家里的烤箱是我挑的,紅薯是我烤的,你的幸福生活是建立在我的付出上的。
累一天回來結(jié)果你說插銷不知道為什么沒了,我肯定是暴躁的。
如果是你,你可能比我更暴躁。
你可以體驗一下挑東西的過程,我為家里做的事情是不是花費了足夠多的心血的?!?/p>
老公當(dāng)場就和她“撒嬌”服軟表態(tài):
“老婆,要不我們把這個垃圾桶退了,我再重新買一個,以后家里的東西都由我來采買。”

很多時候,我們吵架吵的不是具體問題,而是情感需求沒有被看見、被滿足到一定程度的積累。
雙方的出發(fā)點,是在尋求對方看見自己、理解自己。
與其扯著嗓子希望對方看見“這個家都是我在管”,最后效果沒達(dá)到,還一肚子氣。
不如把自己的付出具象化平靜地表達(dá)出來,讓對方精準(zhǔn)地知道“原來我老婆確實很辛苦,我應(yīng)該分擔(dān)一些”。
看見對方,我們也能更好地被理解,被看見,由此對方也能更大程度給出我們想要的態(tài)度,更珍惜我們的付出。

每個人都渴望被認(rèn)可和被贊美
最近,又抽空看了《甄嬛傳》,慢慢理解了,后宮佳麗三千,甄嬛憑什么能獨得恩寵。
兩個字:會夸。
甄嬛會借歷史典故夸贊皇上:皇上英明睿智,漢成帝望塵莫及。
在分析完皇上最得意的地方之后,再精確地正中靶心地肯定他:
“家國一體,皇上的后妃們既有飛燕合德的美貌,又不缺班婕的賢惠得體,皇上你的福澤比漢成帝大多了?!?/p>
這話就像是“殺手锏”,給了皇上超乎預(yù)期的驚喜感。
沒有人不喜歡被贊美,尤其是男人。
他們非常享受女人的贊美,甚至?xí)诳滟澲胁粩鄰?qiáng)化自己的行為。
即便有時候他看起來沒反應(yīng),或者“死鴨子嘴硬”,但其實心里別提多得意。

根據(jù)波什定律:
人一旦知道了自己什么地方做得很好,就會去努力把這一地方做得更好。
就像甄嬛,她一次次“喂養(yǎng)”皇上的自尊,讓他覺得自己獨一無二。
而她也因此得到,皇上心悅誠服的愛,以及遠(yuǎn)超他人的恩寵。
當(dāng)一個男人被認(rèn)可得越多,他就越渴望得到這份“獎賞”,并會為此更積極地朝著我們期待的方向努力。
所以,我們在婚姻中,與其抱怨對方不夠體貼,不放過對方的任何缺點,不如試著用夸贊去引導(dǎo)他變得更好。
強(qiáng)化對方優(yōu)點的同時,也是在強(qiáng)化關(guān)系的粘性。
就像甄嬛一樣,用恰到好處的贊美,讓對方心甘情愿地為我們傾注更多愛與關(guān)懷。


我們的伴侶首先是人,是男人,最后才是愛人。
順人性不是迎合和討好,更不是過度犧牲,而是建立更舒服的情感體驗。
人性的本質(zhì)就是圖“舒服”,怕“改變”,喜歡“慕強(qiáng)”。
當(dāng)我們順著人性過日子,夫妻間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因為我們看待“問題”的視角空間被拉大了——他不僅是你的伴侶,也是一個如你一樣的普通人。
愿每對夫妻都能在平凡的日子里,慢慢開出花來。
掃描上方二維碼,即可購買課程


*本文由蝎子的瞳孔創(chuàng)作,如需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授權(quán)。
作者丨蝎子的瞳孔
策劃 | 小熊
編輯丨李小豆
主播丨雪冬
副主編 | 花花
總 編 | 康蕾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