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吃貨的眼中,中國是這樣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天朝人對吃,

喪心病狂到什么程度呢?

天上飛的,地上跑的,

水里游的……

但凡能喘氣的,

都可以成為下一頓腹中餐。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如果要給活物們出一本 《中國生存指南》,

那可能,沒有一種動物,

能活著離開中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中國飲食邦國

動物出入(死亡)黑名單。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沒有一只羊能活著蹦出新疆

每一只新疆羊,還未出生,

羊生就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普通人眼中的羊是這樣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新疆人說起羊,

烤全羊、手抓羊肉、胡辣羊蹄、烤羊肉串、羊肉湯……

連那一身毛都能用來御寒保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不夸張地說,新疆的每一只羊,

不在烤架上,就在炒鍋里,

走完了一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沒有一頭牛能在潮汕全身而退

牛牛在中國的生存,也是不容樂觀,

往北會成為牛肉干,

在南會被剁成潮汕牛肉火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方刀一磨,

牛舌、牛腩、吊龍、三花、五花、牛肉丸……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沒有一只豬能活著離開東北

一直以來,

大家對豬豬的印象大都是笨的代名詞,

或者吃肉=吃豬肉。

豬生大起大落,

最后還要用盡一生來供養(yǎng)東北人的餐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到了東北的餐桌上,

小豬佩奇一家四口都保不住!

殺豬在東北,是一個群毆活動,

一群壯漢,對一只豬……嘖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健碩的豬豬不得已由內(nèi)而外淪為

豬肉燉粉條、回鍋肉、皮凍豬蹄、豬肝……

待所有分解結(jié)束,

東北豬豬用它的豬頭完成了,

它在人世最后的告別。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沒有一只兔兔能活著跳出四川

你以為兔兔都是毛茸茸的小可愛嗎?

像這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四川,養(yǎng)兔就是為了果腹,

一年吃掉的兔頭可繞地球一圈,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兔兔辣么可愛,一定要認真吃好嗎)

你以為一年吃3億只兔子是吹出來的嗎!

在四川人民的餐桌上,

雙流老媽兔、頭纏絲兔、涼拌兔、跳水兔……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四川人民的眼里,只有源自兔兔的

“益智肉、美容肉、健康肉”,

對于兔兔,

人家有十萬種烹飪之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沒有一頭驢能活著走出保定

天上龍肉,地下驢肉,

對于每一頭踏入保定境內(nèi)的驢,

該來的,躲不過!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其中最廣為人知的驢肉火燒,

吃火燒恨不得加頭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沒有一只蟹能活著躲過上海的秋

秋風起,蟹腳癢,

沒有哪只大閘蟹能不穿過上海人的腸。

“滬”,原意就是捕魚蟹的工具。

每年秋季,上海人的接頭暗號就變成了,

  • “儂今年蟹吃了伐”?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縱使有再堅硬的殼,

到了上海,

也逃不過被吃干抹凈的結(jié)局。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沒有一只蝦活著游出長沙

每年夏天,夜色降臨,

小板凳一擺,手套一戴,

香腸嘴再腫,手還是很誠實。

雖然吃小龍蝦的城市有很多,

油燜大蝦、蒜蓉蝦、口袋蝦、長沙口味蝦,

哪個城市吃小龍蝦也干不過長沙呀!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沒有一種海里游的能活著離開青島

青島的海鮮多達數(shù)百種,

通常海產(chǎn)到了青島需要

排一個年度出勤表,

以免青島人出現(xiàn)選擇困難癥。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年四季,春去秋來,寒來暑往,

海鮮小海鮮,魚蝦蟹貝,

只要入了青島人的網(wǎng),

基本可以向水族告別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沒有一只雞能活著離開德州

生為德州雞,死入德州鍋,

每一只德州雞,

從出生便已注定雞生不易。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德州扒雞,雖名字樸實無華,

但卻是和小龍蝦一樣的ssr級食物。

去德州的旅游攻略:

德州物價中等,各景點基本不用錢,

主要是買雞的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德州扒雞號稱火車一姐,

真正深藏功與名的人生,

不是在飛機上吃小龍蝦,

而是在火車上啃扒雞。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沒有一只鴨能活著走出南京

在我大天朝,

活得最艱難大概是鴨鴨了。

往北,被做成北京烤鴨,

往南,

有武漢周黑鴨、上海八寶鴨、廣西荷葉鴨

福建姜母鴨、杭州醬鴨、云南燒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然而,為鴨忌寧。

真正令鴨鴨膽戰(zhàn)心驚的便是南京,

在南京,沒有一只鴨子能活著游過長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每一只入了南京的鴨,

鴨油都不會剩。

鴨頭、鴨四件、鴨脖、鴨舌、鴨血、鴨肫、鴨油……

南京人能把每一只鴨子剃得骨肉分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南京人,專注吃鴨上下五千年。

作為“鴨都”,人人信奉“無鴨不成席”,

過生日,斬個鴨,

勞動節(jié),斬個鴨,

明天考試,斬個鴨,

考完了,斬個鴨……

只能說,入寧鴨,鴨生不易。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沒有一只鵝能活著走出揚州

鵝鵝鵝,

曲項讓我捉,

拔毛加鹵水,

起鍋擺上桌。

詠的便是揚州的老鵝。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專注吃鵝1600年,

以至于戰(zhàn)斗力爆表的鵝

到了揚州只有一條路——die。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沒有一條鱖魚能活著游出徽州

“桃花流水鱖魚肥”,

作為安徽名菜之一,

鱖魚被這詩一唱,

便成了一條憤世嫉俗的魚,

但即使是一條有味道的魚,

也阻擋不了它淪為安徽人餐桌上

必不可少的臭鱖魚!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沒有一條烏魚能活著離開臺灣

別再說沒“卵”用了,

它可是世界三大美食之一。

烏魚子——臺灣人眼中的奇貨,

沒見過烏魚子之前,

對魚籽的印象基本是這樣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直到看了《舌尖上的中國》,

終于明白為什么沈宏非先生會說,

  • “冬季去臺北看雨,
  • 不如冬季去臺灣吃烏魚子”。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最后,

作為天朝吃省代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雞生被安排,鵝生被注定。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福建人是海味,廣西人是山珍,

山東人有點兒咸,

內(nèi)蒙人有點兒干得洗洗先,

東北人要提前解凍,宜夏天食,

湖南人太辣了,吃不消。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中國美食千千萬,

只滿漢全席中的四八珍就有32種。

總之,在天朝,

各樣的蔬菜瓜果,走獸飛禽,

便能碰撞出無窮無盡的美味,

食在中國,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