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河南焦作市九里山鋼鐵廠,幾名女工正在議論紛紛,正巧另一名女工走了過來,幾名姑娘喊住她:“菊清,你知道和你談戀愛的老周是什么身份嗎?”這名叫菊清的姑娘有些疑惑,但還是說:“他就是一個從北京來的工人嘛。”但菊清卻沒想到,幾位姑娘接下來的話卻讓她有些吃驚,菊清馬上找到自己的男朋友要提出分手,這名老周是誰?女工人為何要鬧分手呢?

周恩溥
1899年,周恩溥出生在江蘇淮安,他比大哥周總理小一歲,長大后一直跟著伯父周貽賡在東北生活,直到1944年,周恩溥在山東被國民黨反動派殘忍殺害,年僅44歲。
周恩溥逝世后,妻子王蘭芳獨自將兒子撫養(yǎng)長大。王蘭芳也在東北參加革命時受過傷,工作有些困難。新中國成立后,周總理考慮到王蘭芳受過傷,無法工作,同時又不能給國家添負(fù)擔(dān),選擇自己承擔(dān)起王蘭芳的費用。
周總理每月從400元工資中,抽出100元給自己受傷無法工作的小弟,抽出50元給王蘭芳使用。這樣的資助,一直到親人的子女們參加工作。

周總理
扎根地方
周榮慶在北京長大,最初在北京志愿軍醫(yī)院工作,抗美援朝戰(zhàn)爭結(jié)束后,軍醫(yī)院的人面臨著轉(zhuǎn)業(yè),國家也提倡機關(guān)干部到基層勞動鍛煉。周總理就鼓勵周榮慶到基層去,看看廣袤天地,學(xué)習(xí)人民樸素、熱愛勞動的優(yōu)良品質(zhì),用雙手創(chuàng)造幸福的生活。周榮慶就這樣來到了河南焦作,在九里山鋼鐵廠工作,成了一名普通的工人,母親王蘭芳也跟著兒子來到了焦作生活。
在這里周榮慶遇到了相伴一生的伉儷,晉菊清。晉菊清出生在焦作的農(nóng)村,幼年時父親早逝,母親帶著她和大哥一直在江蘇等地乞討,才勉強維持生活,生存了下來。晉菊清后來被招工進(jìn)入了鋼鐵廠工作,認(rèn)識了周榮慶,晉菊清踏實肯干,對工作十分上心,還受到了鋼鐵廠領(lǐng)導(dǎo)的表揚,周榮慶很快便喜歡上了這個姑娘,兩人此后確定了戀愛關(guān)系,大家都對他們表示祝賀。
直到1959年1月的一天,晉菊清從女工口中得知,原來周榮慶是周總理的侄子。這話對晉菊清如晴天霹靂一樣,她馬上就要去找周榮慶,周榮慶此時正在廠里貼標(biāo)語,面對怒氣沖沖的晉菊清,周榮慶有些摸不著頭腦,晉菊清問:“你是周總理的侄子?”周榮慶回答,“是啊,但他是他,我是我”,晉菊清問:“那你為什么不早點告訴我?”周榮慶說:“我大伯要求嚴(yán),不讓說和他的關(guān)系?!?/strong>
晉菊清這時想到了兩個家庭間的差距,自己的家庭,父母都是普通的農(nóng)民,怎么能高攀得起周榮慶的家庭呢?晉菊清馬上說:“不談了”扭頭就走,周榮慶連忙追上去解釋,我和他不一樣……但晉菊清卻一直沒吭聲,也不愿意再說。
沒了辦法的周榮慶,想到了自己的母親,他拉著晉菊清見到了自己的母親王蘭芳,王蘭芳聽完此事,耐心的跟晉菊清解釋道:“婚事怎么能因為他伯父是總理就吹呢?我們就是普通人,來的時候總理就說,自己的路要自己走,不要總是以總理的親屬自居,你不要有什么其他的顧慮……”
晉菊清還是沒說話,她想起了周榮慶在廠里的表現(xiàn),臟活累活都肯干,也不盛氣凌人,指責(zé)他人。想到這里晉菊清有些動搖了。
此后王蘭芳見了晉菊清的母親一面,將事情解釋清楚,雙方母親很快就將日子定了下來。
結(jié)婚前,周榮慶按照母親的吩咐,給大伯周總理和鄧穎超寫信,告訴自己馬上要結(jié)婚了。得知自己的侄子要結(jié)婚了,結(jié)婚的對象是一名當(dāng)?shù)氐墓媚铩?/p>
周總理很高興,給周榮慶寫信祝賀他,信中寫道“很好,勞動之家光榮”。他還提醒周榮慶,農(nóng)村的生活比較艱苦,但艱苦的環(huán)境更能鍛煉人,要好好奮斗。鄧穎超隨信給一對新人寄了一條毛巾被和一對繡著鴛鴦的枕頭,還寄了一條毛毯,供兩位新人用。

周總理和鄧穎超
良好家風(fēng)
此后周榮慶與晉菊清就一直在焦作生活,周榮慶此后調(diào)到過焦作市供電局工作,妻子也調(diào)到了布鞋廠,之后周榮慶到過很多家單位,但都是普通工人的身份,始終沒有一官半職。
1963年,周榮慶因公事到北京出差,才有機會順道看望伯父,周總理讓周榮慶去看看剛生了第二個孩子的周榮慶的堂哥周華章,還帶去了40元錢,并讓他告訴周華章,不要再要孩子了。
1968年,晉菊清陪著王蘭芳從新鄉(xiāng)坐火車到北京,兩人沒有買到有座位的票,上火車后晉菊清找了一塊硬紙板,讓王蘭芳坐在車廂的接口處,自己抱著2歲的兒子,手拉著8歲的大兒子和6歲的女兒,站在王蘭芳身邊,熬了一天一夜才到北京。
晉菊清到了周總理家后,先見到了鄧穎超,聊起才知道,兩人都是河南老鄉(xiāng),鄧穎超是河南光山縣人。
直到中午時分,辦公回來的周總理才見到了晉菊清和王蘭芳,周總理高興地抱著幾個孩子,親了親。
周總理詢問了王蘭芳的身體情況,得知王蘭芳的身體無大礙,又叮囑晉菊清,讓她和周榮慶對母親好點。晉菊清連連點頭。
中午吃飯之際,周總理問起了孩子們的名字,晉菊清回答:“老大是1960年生的,趕上您到印度訪問,老二是1962年出生,婆婆夢到了茉莉花,就給姑娘取名叫周小莉。三兒子趕上您訪問越南,就叫周中越?!敝芸偫砺犕旯笮?,對鄧穎超說:“這名字不太好,起得有點草率?!编嚪f超想了想說:“那給孩子改個名字吧,從大到小依次叫周志勇,周志紅,周志軍。”周總理想了想說:“勇紅軍,不錯,就叫這個吧。”
征詢了王蘭芳和晉菊清的意見后,幾個孩子就這樣改了名字。
臨走時,周總理送給晉菊清一塊手表,還送給她許多衣服和鞋子。
周總理沒有子女,對待很多侄子輩的孩子都很好,還收養(yǎng)了許多烈士子女。周志勇有時暑假和寒假跟隨王蘭芳去北京,見到總理的次數(shù)卻很少,總理太忙了,往往去了十天,也見不到總理一次。周總理還要求他們不論在什么時候,都不能用總理的親屬這樣的身份自居。

晉菊清(左二)
平凡生活
1976年,周榮慶一家正在吃飯,突然接到鄧穎超發(fā)來的電報,電報上寫道:“總理逝世,在北京的親屬參加葬禮,外地的親屬留在各自的崗位上。”
周榮慶看到這封電報,明白周總理的良苦用心,他沒能去參加周總理的葬禮,他為沒能見到周總理的最后一面?zhèn)摹?/p>
周總理逝世后,晉菊清和周榮慶都很擔(dān)心鄧穎超的情況,擔(dān)心鄧穎超思慮過多,總想到北京去看望她。但給鄧穎超寫信,鄧穎超回信稱:“自己一切都好,你們都很忙,還是要以工作為主,來回一趟還要花不少錢,還是不要來了?!?/p>
1988年,晉菊清得知鄧穎超生病,晉菊清一個人來了北京,晉菊清哭著見到了病重的鄧穎超,看到侄媳婦哭,虛弱的鄧穎超安慰她:“菊清,別哭了,今后不管怎樣,你們都要堅強,榮慶和孩子們都還好吧?”得到晉菊清肯定的答復(fù),鄧穎超安心地點點頭。

鄧穎超
晉菊清從北京回到焦作沒過多久,丈夫周榮慶就生病了,病重的周榮慶最后悔的是沒有去看望鄧穎超。1992年,周榮慶離世。臨終前,周榮慶特意叮囑不要大操大辦,也不要告訴生病的鄧穎超,晉菊清悄悄地操辦了周榮慶的后事。
周榮慶逝世不到半年,鄧穎超也與世長辭,晉菊清在廣播中聽到了鄧穎超逝世的消息,她帶著三個孩子來到北京后才知曉,這是鄧穎超的囑咐,不讓通知外地的親屬。
晉菊清此后帶著三個孩子參加了遺體告別儀式。根據(jù)鄧穎超生前的囑托,她的骨灰要撒到海河里。伴隨著和風(fēng),汽笛聲,忠魂灑遍祖國山川。
晉菊清一家十分節(jié)儉,1989年,晉菊清退休后,晉菊清一個人住在10平方米的舊屋子里,子女們幾次讓她搬去一起住,晉菊清卻不愿意,她住習(xí)慣了。
周榮慶的子女中,周志勇在城管大隊當(dāng)了一名支隊長,另外兩人都選擇了經(jīng)商,靠自己的努力來生活。周總理一生嚴(yán)于律己,在良好的教育下,周總理的后人踏實做事,平凡生活,彰顯了樸素的力量,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敬佩,是我們極其珍貴的精神財富。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