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旦 攝
中國的古建筑數(shù)山西,山西的古建筑數(shù)晉東南。3月27日,臨汾市攝影家協(xié)會的部分會員和堯都區(qū)老年大學攝影班的部分學員,驅(qū)車來到晉城市的沁水縣,探尋拍攝一座藏在大山深處的古村落“竇莊”,沁水縣攝影家協(xié)會梁光榮老師做攝影指導。

張旦 攝
竇莊古建筑群,又稱竇莊古城堡,位于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嘉峰鎮(zhèn)豆莊村 ,始建于明代天啟三年(1623年),現(xiàn)存古建筑面積約40000平方米 。

張旦 攝
竇莊古建筑群西依榼山,三面環(huán)水,有38個較完整的院落,還有廟宇、樓閣、祠堂、書房、校場、法庭、地牢、城墻、城門樓、牌坊、店鋪和大量的碑刻等。

張旦 攝
其中佛廟主殿及配殿為元代遺構,其它多為明、清建筑。竇莊古建筑群脈絡清晰,特色鮮明,開啟了鄉(xiāng)村城堡建筑的先河,是明清時期北方民居建筑的代表作,為研究當?shù)厣鐣?、?jīng)濟發(fā)展、民俗民風提供了重要物證。

張旦 攝
2006年5月25日,竇莊古建筑群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旦 攝
宋代,竇氏為避戰(zhàn)亂,由陜西扶風遷徙到端氏縣(今沁水縣),在端氏縣沁鄉(xiāng)西山下營造竇氏先冢。元祐八年(1093年),竇氏家族在先冢東側(cè)興建竇府,并劃撥西曲里(今曲堤村)給土族張姓(當?shù)刎毭瘢槠湎融J啬埂?/p>
張旦 攝
明代中后期,張姓家族勢力超過竇氏。天啟年間,農(nóng)民起義接連爆發(fā)。天啟三年(1623年),張五典告老回鄉(xiāng)后開始構筑竇莊城堡。天啟六年(1626年),張五典病故,其兒媳霍太夫人主持營造。崇禎二年(1629年),竇莊城堡修建完成。

張旦 攝
竇莊古建筑群,西依榼山,三面環(huán)水,東西、南北各長500米,修筑城墻2000余米,整體布局呈萬字形,現(xiàn)存古建筑占地面積約40000平方米 [3],內(nèi)部沒有十字街,只有一條大的丁字街和幾條小丁字街。街道與城墻交接處設城門樓,共建有八座城門樓,加上尚書府所修“甕城”,合稱“九門九關” [15],與北京城格局相仿,因此有“小北京”的稱謂 。

張旦 攝
街道兩旁是“四大八小”二層四合院,有尚書府、竇氏宅院、常家大院、賈家大院、旗桿院、南門里院、當鋪院、世進士第、商鋪等,院子里的建筑多為三層結(jié)構,有地下室。樓梯設在門側(cè)或院子里的某一個角落,樓梯的走向不是在一個方向?qū)訉酉蛏?,而是每走過一層,就調(diào)換一個方位。院落二層設置過街樓道,明隔暗通,互相串聯(lián),形成完整的防御體系。

張旦 攝
竇莊古建筑群原有城墻周長約2000米,高約12米,墻頭寬約1.5米。城墻下為條石,上為青磚,內(nèi)添磚、土。四角筑五層碉樓,八面設窗。東、西、南、北有四個大城門和四個小門。大門外有甕城。城外繞墻設置藏兵洞,每洞容五人藏身。部分城段修有暗道?,F(xiàn)存南門、小北門 。

張旦 攝
2013年,耗資7000萬元,修繕66處院落,整治周邊環(huán)境,使整個古建筑群形成規(guī)模,連成一片,成為晉東南地區(qū)的最美古村落之一。

張旦 攝
由于當天天氣狀況不佳,加上拍攝時間短暫,沒能拍出精品大作,大家相約,隨后還來,再拍沁水的古建筑。
張旦 原創(chuàng)作品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