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某一天偶然刷了一下朋友圈,發(fā)現(xiàn)原來很久沒有發(fā)朋友圈的人,突然發(fā)了一張拿到證書的朋友圈。

這個時候你是不是覺得,這個人真的很厲害,悶聲不響就干了大事。事實上很多變強的人,最直接的表現(xiàn)就是:言、體勤、心松。

正如有人說得:“真正的強者從不在喧囂中尋找存在感。他們像深海中的巨鯨,在靜默中積蓄著改變洋流的力量。寡言是思想的淬煉,體勤是生命的鍛造,心松是靈魂的覺醒,這三重修煉共同構筑起強者的精神圖騰?!?/p>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是啊,很多時候一個人開始覺醒就是在三點上面。就好像是我們上學的時候,原本那個成績一般的人,突然在一次考試之后開始逆風翻盤。

那個時候只是覺得他很聰明,可是在回過頭來看。為什么他能夠逆風翻盤,就在于他開始把時間用在了學習上面。

就好像之前的他可能下課后就去找同學一起玩,背書也堅持不下來??墒呛髞硭_始轉變了,下課也不出去玩了,背書也能堅持下去了。慢慢的他也成為了老師眼中的好學生。

確實,我們都明白時間花費在哪里,哪里就有結果。很多事情也都是如此,如果想要做成一件事情就必須要舍棄一些東西。比如想要把學習提上去,就必須要放棄玩的時間。

正如在《周易?家人卦?象傳》中提到的修身格言: “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所謂的“言有物”就是說言語要有實際內容,不空洞、不浮夸。簡單得來說就是言出必行,心口一致。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行有恒”就是說自己的行動有恒心,能堅持。是啊,我們想要做成一件事情,如果缺少堅定的信念和持續(xù)踐行下去的耐心,事情是很難成功的。

事實也是如此,我們絕大多數(shù)人如果想要改變,都是要付出很多的時間和精力的。當然,這并不是說就不能夠勞逸結合。

只是我們都要明白,一個人想要變強,是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的。就好像我們想要學習一項技能。

如果自己不抽出自己的時間去學習,還是像之前那樣有說不完的話,做不完的游戲。那么我們是不可能學會的。

這其實也是一種選擇,到底是先苦后甜,還是先甜后苦。就好像之前看過這樣一個視頻,兩個人比賽裝一箱瓶子,看誰先裝滿。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有一個人的選擇先從離箱子最近的地方裝瓶子,而另外一個人則是選擇從離箱子最遠的那頭開始裝。

確實,在一開始的時候第一個人裝的很快,只是越到后面越遠也越慢。最后一個人一開始速度比不上第一個人,可是越到后面他越輕松越快。

所以,想要把一件事情做好,我們就必須要做到先付出,最后才去收獲。也不要想著走捷徑。要清楚,所有的捷徑最后都會讓我們付出更多的去修復當時走的捷徑。

是啊,人生沒有白走的路,也沒有白吃的苦。那些沉默寡言的勤奮、努力都是為了我們更好的成功。

當然,最后一點也很重要,那就是心松。什么是心松,它就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就是我們對生活中心理狀態(tài)的優(yōu)化。是對生活的一種積極態(tài)度。

畢竟,在我們一開始去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并不是很快就能夠看到結果,就比如我們在生活中已經做到的言寡、體勤。可是依然沒有達到自己的目標。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個時候如果我們沒有一個好的心態(tài),很容易就會出現(xiàn)內耗的情況,很可能會自我否定。這個時候我們就應該去優(yōu)化自己的心態(tài)。

正如《周易》所言:“動而巽,剛柔皆應”,唯有在動態(tài)中保持心靈的彈性,方能在復雜世界中自在前行。

確實,就好像有一句話說得好:“人吶,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彼?,想要自己變得更好,我們都要做到:“寡言、體勤、心松”。

文|明浮生

圖|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