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明康德內(nèi)容團隊編輯

腦轉移已成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臨床實踐中日益嚴峻的挑戰(zhàn)。相關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大約10%的NSCLC患者初診時即存在腦轉移,而26%~53%的患者在病程中進展為腦轉移。NSCLC腦轉移患者往往預后不良,若治療不及時會導致病情迅速惡化。NSCLC腦轉移的治療大致可分為神經(jīng)癥狀控制和針對腦轉移瘤處理兩部分,前者包括降低顱內(nèi)壓、改善水腫、防治癲癇、改善神經(jīng)癥狀等,后者指局部手術、放療和全身用藥(如靶向治療、化療、免疫治療等)。

2025年歐洲肺癌大會(ELCC)正在法國巴黎如火如荼地召開,會議期間發(fā)布了兩項關于卡瑞利珠單抗聯(lián)合治療NSCLC腦轉移的研究數(shù)據(jù),分別為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陳麗昆教授團隊領銜的CAP-BRAIN研究、廣東省人民醫(yī)院吳一龍教授團隊領銜的CTONG 2003研究。此外,作為卡瑞利珠單抗聯(lián)合治療NSCLC腦轉移的系列研究,由浙江省腫瘤醫(yī)院范云教授團隊領銜的C-Brain研究結果,也在今年1月發(fā)表于《柳葉刀-腫瘤學》。

這三項研究均探索了卡瑞利珠單抗聯(lián)合不同治療方式對初診腦轉移的治療效果,證據(jù)逐層遞進,從化免療法到進一步探索聯(lián)合腦部局部放療,接續(xù)CTONG 2003隨機對照研究驗證有效性,充分證實了免疫聯(lián)合治療在初診腦轉移患者中的療效和安全性

  • CAP-BRAIN研究:支持卡瑞利珠單抗+培美曲塞+卡鉑可作為晚期非鱗NSCLC腦轉移患者的一線治療方案;

  • C-Brain研究:證實了腦部放療+卡瑞利珠單抗+鉑類雙藥化療的策略,對于NSCLC腦轉移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和可控的安全性特征;

  • CTONG 2003研究:證實卡瑞利珠單抗聯(lián)合放化療一線治療NSCLC腦轉移,優(yōu)于安慰劑聯(lián)合放化療治療。

《醫(yī)學新視點》為讀者介紹這三項研究,并特別邀請廣東省人民醫(yī)院吳一龍教授深度點評這三項系列研究。

專家解讀

藥明康德內(nèi)容團隊:能否請您分享下CTONG 2003研究的設計初衷和背景?

吳一龍教授:此前,多項臨床研究已證實,以PD-(L)1抑制劑為基礎的一線治療方案可顯著延長驅動基因陰性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期。然而,臨床研究通常設置的入組條件較為嚴格,有癥狀的腦轉移患者常常被排除在外,這使得免疫治療在該患者群體中缺乏較為明確的應用證據(jù)。放療是NSCLC腦轉移的標準治療手段,有研究提示,放療聯(lián)合免疫治療或可通過釋放損傷相關分子模式(DAMPs)和細胞因子,增強新抗原呈遞,進而增強抗腫瘤免疫反應。因此,將放療與免疫治療聯(lián)合應用或可作為NSCLC腦轉移患者的一種潛在治療手段,但目前針對該聯(lián)合模式的前瞻性證據(jù)仍較為缺乏。

卡瑞利珠單抗聯(lián)合化療一線治療晚期非鱗NSCLC,中位總生存期(OS)超過27個月,近1/3患者生存期突破5年。相較對照組采用卡瑞利珠單抗一線治療,5年無進展生存率(PFS)提升達13.1%,5年OS率提升達11.9%。在晚期NSCLC的一線治療探索中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結果。近期發(fā)表在《柳葉刀-腫瘤學》的CAP-BRAIN研究的初步數(shù)據(jù)提示,卡瑞利珠單抗聯(lián)合含鉑雙藥化療治療無癥狀或腦轉移可控的晚期非鱗NSCLC療效良好。但尚缺乏隨機對照的前瞻性研究進一步驗證,卡瑞利珠單抗與放療和化療聯(lián)合使用的療效和安全性,基于此,我們團隊設計開展了首個評價卡瑞利珠單抗治療初診NSCLC腦轉移患者的隨機對照研究(CTONG 2003研究)。

藥明康德內(nèi)容團隊:CTONG 2003研究中,相比于研究整體人群(無論是否放療)的PFS數(shù)據(jù),卡瑞利珠單抗+放化療顱內(nèi)無進展生存期(iPFS)數(shù)據(jù)優(yōu)勢更突出,如何看待這一結果?

吳一龍教授:CTONG 2003研究主要終點iPFS和PFS顯示,卡瑞利珠單抗組在延緩顱內(nèi)和全身疾病進展方面均具有優(yōu)勢,也為臨床實踐帶來啟示,提示對于驅動基因陰性晚期NSCLC腦轉移患者,也可在一線采取免疫聯(lián)合化療的模式進行治療。而在接受顱內(nèi)放療的亞組人群中,卡瑞利珠單抗組的中位iPFS長達19.1個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9.9個月),中位PFS也取得了4.5個月的提升,降低顱內(nèi)進展風險達58%。該結果提示免疫治療聯(lián)合化療及放療方案,可有效改善腦轉移患者的臨床結果。在伴有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的亞組人群中,卡瑞利珠單抗組的療效獲益似乎更為明顯,PFS HR低至0.15,降低顱內(nèi)進展風險達85%。這一結果可能部分歸因于該類患者相較無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的患者接受放療率更高(87.0%

vs.
64.9%)。該結果提示這一聯(lián)合策略在控制腦轉移方面具有潛在優(yōu)勢,卡瑞利珠單抗聯(lián)合化療方案中加用放療,有望進一步提升晚期NSCLC腦轉移患者獲益,特別是在顱內(nèi)療效上獲益或將更為顯著。

藥明康德內(nèi)容團隊:對于初診腦轉移的NSCLC患者的治療,CAP-BRAIN、C-Brain、CTONG 2003進行了不同探索,綜合三項研究來看,免疫聯(lián)合治療策略對臨床實踐有何指導價值?

吳一龍教授:CAP-BRAIN(聯(lián)合化療)、C-Brain(聯(lián)合化療+腦局部放療)、CTONG 2003(聯(lián)合化療+腦局部放療且有安慰劑組對照)是針對初診腦轉移NSCLC的三項前瞻性研究。其中由陳麗昆教授團隊開展的CAP-BRAIN研究是較早探索卡瑞利珠單抗聯(lián)合化療在非小細胞腦轉移患者群體的前瞻性研究,初步驗證了卡瑞利珠單抗聯(lián)合化療在該患者群體中的有效性。而范云教授團隊開展的C-Brain研究,將臨床上廣泛應用的腦部局部放療與卡瑞利珠單抗和化療相聯(lián)合,通過C-Brain這一單臂2期臨床研究驗證了放化免聯(lián)合療法的更佳的有效性與安全性。CTONG 2003研究則是首個評價卡瑞利珠單抗治療初診NSCLC腦轉移患者的隨機對照研究,證實了腦轉移患者確實能從放化免聯(lián)合療法中獲益。三項研究層層遞進,證實了卡瑞利珠單抗在初診腦轉移患者群體中療效卓越,安全性良好。基于以上前瞻性研究證據(jù),卡瑞利珠單抗有望成為初診伴腦轉移NSCLC患者的首選藥物。

研究簡介

CAP-BRAIN研究:探索卡瑞利珠單抗聯(lián)合化療一線治療NSCLC腦轉移患者有效性

CAP-BRAIN研究是一項多中心、開放標簽、單臂、2期臨床研究,納入中國7家醫(yī)學中心的NSCLC腦轉移患者45例(均為非鱗狀NSCLC且不存在

EGFR
ALK
突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片來源:ELCC

患者接受卡瑞利珠單抗(200 mg)+培美曲塞(500 mg/m2)+卡鉑(AUC 5),21天為一個周期,共4個周期,而后接受卡瑞利珠單抗(200 mg)+培美曲塞(500 mg/m2)維持治療,每21天為一個周期,直至患者病情進展、出現(xiàn)不可接受的藥物毒性或死亡。本次更新的數(shù)據(jù)截至2024年9月11日,中位隨訪時間為37.4個月,結果顯示:

  • 顱內(nèi)客觀緩解率(iORR)為57.5%(95%CI:40.9%~73.0%)、顱外客觀緩解率(eORR)為50.5%(95%CI:33.8%~66.2%)、整體客觀緩解率(ORR)為47.5%(95%CI:31.5%~63.0%);

  • 中位iPFS為8.4個月(95%CI:6.2個月~尚未達到)、整體中位PFS為7.2個月(95%CI:4.5個月~21.0個月);

  • 45例患者中,29例患者死亡,中位OS為18.4個月(95%CI:10.3個月~29.9個月),2年OS率和3年OS率分別為39.2%(95%CI:24.4%~54.0%)和33.4%(95%CI:18.7%~48.0%)。

研究團隊指出,在免疫聯(lián)合治療大背景下,未來有必要進一步探索免疫治療聯(lián)合其他治療的策略。

C-Brain研究研究:探索卡瑞利珠單抗聯(lián)合放化療治療NSCLC腦轉移

C-Brain研究是一項多中心、單臂、2期臨床研究,納入中國9家醫(yī)學中心新診斷的NSCLC腦轉移成人患者65例(50例為非鱗NSCLC、15例為鱗狀NSCLC),患者均無

EGFR、ALK
ROS1
突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截圖來源:《柳葉刀-腫瘤學》

所有患者均接受立體定向放療或全腦放療+卡瑞利珠單抗(200 mg,每3周一次)+鉑類雙藥化療[非鱗NSCLC患者接受培美曲塞(500 mg/m2)+卡鉑(AUC 5)/順鉑(75 mg/m2),而鱗癌NSCLC患者接受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260 mg/m2)+卡鉑(AUC 5)/順鉑(75 mg/m2)],共治療4~6個周期。待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則非鱗NSCLC患者則接受卡瑞利珠單抗(200 mg)+培美曲塞(500 mg/m2)維持治療,每3周一次;鱗癌NSCLC患者接受卡瑞利珠單抗(200 mg)維持治療,每3周一次。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位隨訪時間14.1個月,研究結果顯示:

  • 6個月PFS率為71.7%(95%CI:58.9%~81.1%),中位PFS為10.7個月(95%CI:7.5個月~15.7個月),iPFS為16.1個月(95%CI:13.0個月~尚未達到);

  • 中位OS為20.9個月(95%CI:13.8個月~27.7個月);

  • iORR為78.5%(95%CI:66.5%~87.7%),顱內(nèi)疾病控制率為98.5%(95%CI:91.7%~98.3%);

安全性方面,95%(62/65)患者發(fā)生治療相關不良事件,包括36例(55%)3或4級不良事件。多數(shù)治療相關不良反應可控且未發(fā)現(xiàn)新的安全性信號。

CTONG 2003研究:確證卡瑞利珠單抗聯(lián)合放化療一線治療NSCLC腦轉移有效性

CTONG 2003研究是一項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納入既往未經(jīng)治療、無

EGFR
突變和
ALK
融合的NSCLC腦轉移成人患者60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片來源:ELCC

研究人員將患者以1:1的比例隨機分配至卡瑞利珠單抗聯(lián)合治療組和安慰劑聯(lián)合治療組,分別接受卡瑞利珠單抗或安慰劑聯(lián)合治療:卡瑞利珠單抗(200 mg)/安慰劑+鉑類雙藥化療(每3周為一個周期,共4~6個周期)聯(lián)合或不聯(lián)合立體定向放療或全腦放療,隨后接受卡瑞利珠單抗(200 mg)/安慰劑聯(lián)合或不聯(lián)合培美曲塞維持治療,直至患者病情進展、出現(xiàn)不可接受的藥物毒性,最多治療31個周期;截至2024年8月19日,中位隨訪時間為21個月,研究結果顯示:

  • 卡瑞利珠單抗聯(lián)合治療組的中位iPFS,顯著長于安慰劑聯(lián)合治療組(12.7個月

    vs.
    9.9個月),顱內(nèi)腫瘤進展或死亡風險降低55%(HR=0.45,95%,CI:0.21~0.96,
    P
    =0.0351)。在大多數(shù)亞組中也觀察到了類似的趨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卡瑞利珠單抗聯(lián)合治療組(藍色)和安慰劑聯(lián)合治療組(紅色)中位iPFS變化趨勢對比(圖片來源:ELCC)

  • 整體中位PFS方面,卡瑞利珠單抗聯(lián)合治療組優(yōu)于安慰劑聯(lián)合治療組(9.7個月

    vs.
    6.7個月,HR=0.57,95%CI:0.29~1.11,
    P
    =0.0913)。在大多數(shù)亞組中也觀察到了類似的趨勢。
  • 在接受腦部放療的患者中,卡瑞利珠單抗聯(lián)合治療組中位iPFS(19.1個月

    vs.
    9.9個月,HR=0.42,95%CI:0.17~1.01,
    P
    =0.0452)和整體中位PFS(11.2個月
    vs.
    6.7個月,HR=0.42,95%CI:0.19~0.94,
    P
    =0.0286)均優(yōu)于安慰劑聯(lián)合治療組。
  • 卡瑞利珠單抗聯(lián)合治療組和安慰劑聯(lián)合治療組的iORR分別為56.3%和42.9%,顱內(nèi)持續(xù)緩解時間(DoR)分別為16.3個月和7.1個月;兩組整體ORR分別為65.6%和32.1%,持續(xù)緩解時間分別為16.3個月和7.1個月,DoR分別為8.9個月和4.2個月。

  • 兩組患者霍普金斯詞語學習測驗(HVLT-R)評分均有所提高,提示兩組患者認知功能均有所改善;

  • 兩組患者的簡易精神狀態(tài)檢查表(MMSE)和生活質量評分方面均無統(tǒng)計學顯著差異,提示兩種治療策略均未對患者整體認知功能和生活質量產(chǎn)生不利影響。

安全性方面,兩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均超過15%,卡瑞利珠單抗聯(lián)合治療組和安慰劑聯(lián)合治療組的3級及以上治療相關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分別為65.6%和46.4%,主要為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減少和貧血。

小結

從這三項證據(jù)逐層遞進的研究結果來看,卡瑞利珠單抗聯(lián)合放化療治療初診腦轉移NSCLC患者具有良好的療效和可控的安全性。

專家簡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吳一龍

腫瘤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 IASLC杰出科學獎獲得者

★ 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副會長
★ 廣東省醫(yī)師協(xié)會(GDMDA)會長
★ 廣東省人民醫(yī)院(GDPH)首席專家
★ 廣東省肺癌研究所(GLCI)名譽所長
★ 中國胸部腫瘤研究協(xié)作組(CTONG)主席
★ 2018-2024年臨床醫(yī)學領域全球高被引科學家
★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首任理事長,榮譽主席

歡迎投稿:學術成果、前沿進展、臨床干貨等主題均可,。

參考資料(可上下滑動查看)

[1] Xu Y, Chen K, Xu Y, et al. Brain radiotherapy combined with camrelizumab and platinum-doublet chemotherapy for previously untreated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with brain metastases (C-Brain): a multicentre, single-arm, phase 2 trial. Lancet Oncol. 2025 Jan;26(1):74-84. doi: 10.1016/S1470-2045(24)00643-0.

[2] Xue Hou. CamrelizumabPlus Chemotherapy as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Advanced Non-squamous NSCLC with Brain Metastases Final overall survival results from the CAP-BRAIN trial.2025 ELCC.

[3]Yi Pan.First-Line Camrelizumabversus Placebo Plus Chemotherapy with or without Radiotherapy for Brain Metastases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The CTONG 2003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2025 ELCC.

[4]趙軍,李曉燕.中國驅動基因陽性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臨床診療指南(2025版)[J].中國肺癌雜志,2025,28(01):1-21.

[5] Li YS, Yu Q, Bu Q, et al. First-Line Camrelizumab Versus Placebo Plus Chemotherapy With or Without Radiotherapy for Brain Metastases in NSCLC: The CTONG 2003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J Thorac Oncol. 2025 Feb 8:S1556-0864(25)00063-2. doi: 10.1016/j.jtho.2025.02.004.

[6]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腫瘤醫(yī)師分會,中國醫(y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腫瘤內(nèi)科分會. 肺癌腦轉移中國治療指南(2021年版)[J]. 中華腫瘤雜志,2021,43(3):269-281. DOI:10.3760/cma.j.cn112152-20210104-00009.

[7] Hou X, Zhou C, Wu G, et al. Efficacy, Safety,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With Camrelizumab Plus Pemetrexed and Carboplatin as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Advanced Nonsquamous NSCLC With Brain Metastases (CAP-BRAIN): A Multicenter, Open-Label, Single-Arm, Phase 2 Study. J Thorac Oncol. 2023 Jun;18(6):769-779. doi: 10.1016/j.jtho.2023.01.083.

免責聲明:藥明康德內(nèi)容團隊專注介紹全球生物醫(yī)藥健康研究進展。本文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觀點不代表藥明康德立場,亦不代表藥明康德支持或反對文中觀點。本文也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

版權說明:本文來自藥明康德內(nèi)容團隊,歡迎個人轉發(fā)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jīng)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轉載授權請在「醫(yī)學新視點」微信公眾號留言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