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晉雄,北京三多堂傳媒資深紀錄片導演,從業(yè)二十余年,參加制作多部大型紀錄片、專題片、電視劇作品,獲得國家五個一工程獎、飛天獎、金鷹獎等獎項。

李晉雄擔任紀錄片《海云阿姨》的導演工作。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發(fā)現很重要

一、發(fā)現很重要

十年前,我們選中了阿姨這個題材。

我們用了十年時間,持續(xù)關注阿姨群體。用了7年時間,跟拍一個阿姨。用了三年時間,反復篩選素材,進行后期剪輯。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陽的光輝。我們力圖在記錄個人活動中,展示宏大的社會背景信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人口的自由流動,邊遠城鄉(xiāng)的婦女有機會進入北京。她們帶著鄉(xiāng)場上的氣息,直接來到急需服務的家庭。這些家庭,就像孵化器,訓練磨合她們,讓她們逐漸適應新生活。隨著需求加大,各級政府有了專門機構和專項資金,負責培訓和支持婦女進城打工。各種社會中介機構,也在助力加油。家政服務已然成為城市新的,最有活力的產業(yè)。

城市給了她們包容,也給了她們希望。

1、開場

2014年元旦, 一個好日子,聽聞有中介公司舉辦阿姨迎新年會,紀錄片順勢開拍。我們出動了五個攝制組,二十幾個人,三輛車,與浩浩蕩蕩的阿姨隊伍碰了頭。結果相看兩驚訝,彼此都沒有見過這種陣勢。用一個攝影的話來講,太震撼了,怎么會有這么多阿姨!而年會舉辦方說,1000多個阿姨面對攝像機,大家都覺得受到社會關注,興奮得有些異常。

這組鏡頭,在一個選題會上,被日本NHK電視臺的編導看到,他大為驚訝,也大為感嘆:中國竟然有這么多阿姨,竟然還有聚會!希望能介紹到日本去!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認知是前提

其實,阿姨這個行業(yè),在1949年之前,曾經長期存在。 1949年之后,城市里一般只有高層領導家有國家配給的保姆,那時叫同志或者服務員。拿國家工資。再后來由于戶籍制度,城市糧食供應制度,家庭雇傭服務就更成為奢侈稀缺品。而且,由于教育和宣傳的作用,人們覺得做阿姨是伺候人,是地位低下的工作。

偏見一直存在民間。有一個阿姨過去在東北林區(qū)一家制版廠工作,每天像男人一樣扛大板子,勞動強度非常大,有人介紹她到北京做家政,她開始很抵觸,直到兒子上大學,需要交的學費超過家庭當時的收入,實在不行了,她才來到大城市做家政,現在已經十幾個年頭了。

她說當年一聽是做家政,就覺得是去當丫鬟伺候人,會很受氣。我問她,從哪里得到這樣的信息,她說,看電影,電視劇里不是都這么演的嗎?地主婆把丫鬟不當人看。

所以,做阿姨,首先要過的,是自己的關。

對于家政人員的培訓,教育和引導成為政府有關部門,社會團體,民企共同的事業(yè)。不光是專業(yè)知識,還有思想觀念的改變,也需要時間,需要社會的共同認知。

信任,是展開拍攝和走近阿姨的砝碼。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3、聚焦海云

跟一些阿姨漸漸熟了,也知道了她們的生活艱辛,有不少人是離異家庭,有的還是帶著兒女凈身出戶。更有甚者,還有簽下保證書,除了供養(yǎng)考上大學的女兒,還必須給離異的丈夫,身患惡疾的婆婆足夠的生活費和醫(yī)療費才能走。這個阿姨一直信守承諾,月月寄錢。在京幾年了,一離開客戶家,她連個放行李的地方都沒有,只能到要好的阿姨家呆到接下一單工作。

阿姨們的最高學歷是初中,還不是縣城的初中,是鄉(xiāng)鎮(zhèn)學校。大部分人只有小學文化。但令人吃驚的是她們繼續(xù)學習的能力,網上網下聽課,工余時間參加培訓,去考各種上崗證,不管這些證有沒有水分,他們堅定地認為,這是取得信任,提高報酬的條件。為了孩子,自己必須努力。她們把為母則剛這個詞演繹得有聲有色有行動,令人動容。

我們也看到有不少阿姨的孩子都在讀大學,985、211、甚至研究生都有。她們把孩子、家庭都扛在肩上,負重前行。

于是,我們尋找人物的條件越來越具體,我們想找一個性格開朗,而且在北京有家的阿姨。哪怕這個家是臨時的,是簡陋的,但有家才有生活。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終于,有一個阿姨進入我們的視線:46歲的海云,只有小學文化,縣城下崗工人,她有蒙古族血統(tǒng),最重要的是她不拒絕拍攝,也不做作。第一次見到,就爽朗地說,我不自卑,有什么呀,誰家三代以前不是農民?

這樣的海云會有怎樣的故事呢?

海云家住在六環(huán)之外的松林堡,租住的違建小房子冬冷夏熱,但收拾得利利索索。15平米除了她和兒子住,還是阿姨們的客棧。

很大比率的阿姨們,都是多年離異,獨身供養(yǎng)孩子的母親。不上工的時候,也是互相撫慰,釋放心理壓力的好機會。為了讓感情有寄放的平臺,她們把海云的家當成自己的家,把海云的兒子當成自己的兒子,甚至在海云上戶的時候,阿姨們有空就來,給海云的兒子洗衣做飯,甚至偷偷塞給他錢,這些事都瞞著海云。海云發(fā)過幾次脾氣,也說了難聽話、狠話,大家當面笑嘻嘻,接著照做不誤。

我覺得一下找對了人,海云既不是勞模,也不是先進人物,她只是一個普通婦女,一個普通母親,只是想把兒子養(yǎng)大,只是想活出自己的尊嚴。與眾不同的是,她除了自己上進,還努力幫助別人,她曾經身陷泥潭,感同身受,她也想幫著別人拔出泥潭。雖然能力有限,但對于需要的人,無疑是遮風擋雨的溫暖。

我們開始跟拍海云,有很多驚喜,也有很多沮喪。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二、堅持也很重要

二、堅持也很重要

阿姨海云》陸陸續(xù)續(xù)拍了七年,拍她飛來飛去,拍她和客戶談單,拍她回老家要賬,拍她和兒子吵架,也拍她買新房,我們注意了不刻意,不強調,也不導演,只紀錄過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有一個雇主用了一個海云推薦的阿姨,她說其實我們想搶海云,沒搶上。這也展示了海云的人格魅力。

海云的親家姑,曾經在一個著名演員家當過兩年阿姨,她快人快語講:也就是海云會干這種事,如果是我,我才不拍,把錢掙了就完了,拍這個有什么用?

我無言以對,但總是一次次慶幸自己找了海云。

海云經常是拍一兩次就上客戶家去了。她知道我們想入戶拍攝,幾次主動和雇主聯系,有當場拒絕的,也有答應后又反悔了,有時候還連累到她,雇主連她也不讓去了。這些難堪,她都是事后才平靜地告我。所以,經常覺得對不住她。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三、支持更重要

三、支持更重要

2020年,在第四屆北京紀實影像周提案大會上,我做了阿姨的提案發(fā)言,得到一等獎。此后,我們得到北京市廣電局的持續(xù)關注和資金扶持。這是苦斗多年,最讓劇組感到欣慰的事。

此后,片子一年又一年拍著。能拍到什么事,結局是什么我們并不知道。事情的沖突和變化,是在海云想買房之后產生的。親情之間的溫情脈脈,被現實撕破,她與兒子與家人都發(fā)生了強烈的沖突和矛盾,在艱難的時候,她每每想到自己多年前被迫賣房還債的經歷,就不忍心去要賬要債。那是她最為狼狽,最無告的日子。也讓她一次又一次體會到人間冷暖,世態(tài)炎涼。故事就在時間的流逝中展開,結果和答案,比我們想象的還要豐富和精彩。

海云買房的首付,是阿姨們幫忙湊齊的。阿姨們說:海云的今天就是她們的明天,幫海云就是幫自己。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19年,海云在新房里為兒子娶了新媳婦?;槎Y上新郎幽默地說,別人結婚是一個媽,我結婚是來了一群媽。這些阿姨們是看著海云兒子長大,如今見證海云升格為婆婆。大家覺得人生圓滿不過如此。

我們用85分鐘的時間長度,來講述海云的故事。

15歲告別鄉(xiāng)村,30歲離開縣城,又一個15年,45歲的海云在北京扎下了根。

海云是中國家政的第一代從業(yè)人員,也是家政服務職業(yè)化的先行者,是一個婦女為母則剛,逆襲成功,改變命運的樣本。

通過海云,我們將展示,一個普通中國婦女怎樣追求夢想,追求有尊嚴和有質量的生活。城市,給她們提供了什么樣的機會?過程中有什么曲折和驚喜?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規(guī)模的婦女群體。習總書記說城市困難群眾、進城務工人員,都是特別需要關愛的群體。

今天,在中國,家政產業(yè)已經成為民生工程,從業(yè)人員超過3000萬人,約占全國就業(yè)總人數的3.3%,“百城萬村”家政扶貧試點行動,更使一大批貧困婦女進入城市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

實現家政服務職業(yè)化,無數的海云還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