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間面前,什么才是永恒的存在?
是高山,海洋,還是璀璨的星辰?
很遺憾,都不是。

實際上,時間的洪流正無情地席卷一切,就連宇宙本身都會走向終結。那么時間本身,是否也會走到盡頭?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壽命在不斷延長,可即便如此,與45億歲的地球,137億歲的宇宙相比,我們的存在不過是轉瞬即逝的泡影。

在日常生活里,時間的循環(huán)隨處可見,從晝夜交替到四季更迭。但科學意義上,時間更像一支勇往直前的箭。19世紀,物理學家路德維希?玻爾茲曼發(fā)現(xiàn),熱力學第二定律支配著時間之箭。熵,這個代表無序程度的物理量,總是趨于增加。世間萬物,從元素到生物,從地球到太陽,最終都會走向高熵,無序的狀態(tài)。盡管大自然不斷通過物質與能量的重組對抗解體,可熵會最終獲勝。

地球的時間循環(huán)同樣奇妙。地球自轉一周需23小時56分4點1 秒,因月球引力拖拽,自轉速度逐漸減慢,這也是恐龍時代一年有372天,我們現(xiàn)在每過一段時間就要增加一秒閏秒的原因。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圈約365.256366天,太陽能推動地球運轉,塑造出洋流,冰河時代,碳循環(huán)等宏大的周期變化。

但在更廣闊的宇宙舞臺上,一場更為宏大的演化正在上演。宇宙起源于大爆炸,從最初的亞原子粒子湯,到恒星時代的光芒萬丈,引力與宇宙膨脹一直在激烈對抗。大質量恒星在誕生約一千萬年后,引力打破平衡,引發(fā)超新星爆發(fā),形成新恒星。像太陽這樣的恒星,在老化過程中會吞噬地球。之后,太陽可能演變成白矮星,散發(fā)著微弱的光芒。

隨著星系演化,銀河系還將在未來與仙女座星系碰撞,與此同時,宇宙加速膨脹,暗能量逐漸取代引力,星系間距離不斷拉大。幾百億年后,紅矮星將成為恒星時代的最后燈塔,在黑暗中獨自閃耀。

再往后,宇宙進入墮落時代,質子衰變,黑洞逐漸吞噬星系質量。根據霍金的理論,黑洞也會因輻射慢慢消亡,一個黑洞可能在10的100次方年后壽終正寢。
但這真的就是時間的盡頭嗎?

現(xiàn)代理論認為,我們的宇宙可能只是更大宇宙生死循環(huán)的一部分,全新的宇宙正不斷誕生。時間的盡頭,或許只是另一個開始。我們作為恒星時代的產物,有幸見證引力與能量的偉大奇觀。而在宇宙的某個角落,或許還有其他生命,也在探索著時間的奧秘 。

但也可能真像愛因斯坦說的那樣,時間只是人類大腦為了感知運動創(chuàng)造的幻覺,在更高的維度上,時間會呈現(xiàn)另一種狀態(tài),即過去,現(xiàn)在,未來是同時存在的。
熱門跟貼